分卷閲讀298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説:“飛鳥盡,良弓收藏。狡兔死盡,獵狗被殺。姒勾踐頸項特別長而嘴像鷹嘴,這種人只能共患難,不能共安樂,你為什麼還不離開呢?”文種不相信世界上會有這種冷血動物,但他不久就相信了,姒勾踐親自送一把劍給文種,質問他説:“你有七個滅人國家的方法,我只用了三個,就把吳王國滅掉。還剩下四個方法,你預備用來對付誰?”文種除了自殺外,別無選擇。當時的越王國跟上上世紀(前七)五霸之一的秦國一樣,都是剛剛離草昧時代,人才極端缺乏。秦國是國君贏任好死後車家三良才殉葬的,而姒勾踐還沒有死,政治家已被葛除罄盡。

紀元前四六八年,姒勾踐把首都從諸暨遷到北方六百五十公里外的琅琊(山東膠南)距齊國首都臨淄(山東淄博東)只一百九十公里,這使齊國和魯國都大為震恐,不得不謹慎而恭敬地對待這位言語不通,衣服不同,禮儀也相異的野人頭目。——姒勾踐於遷都後逝世,他的後裔沒有能力繼續維持一個現代化的政府制度,各部落酋長紛紛拔帳而去,越王國迅速沒落。勉強支持到下世紀(前四)前三七九年,只好放棄琅琊,南遷到會稽城(浙江紹興)前三三三年,第七任也是最後一任國王姒無疆,攻擊楚王國,兵敗被殺,部眾潰散,立國一百六十五年。

越王國像暴風下的沙堆,不斷的層層吹散,最後一掃而光。晉國卻像烈下的冰山,經過漫長的時間,最後全部蒸發。晉國在二百年前上上世紀(前七)國君姬重耳即位時,追隨他亡的那些大臣,就組成了一個世襲的貴族統治集團,這個統治集團曾為晉國建立長期霸權。但他們的後裔不能像祖先們那樣和睦相處,百餘年排擠傾軋的結果,上世紀(前六)五十年代,只剩下六個大的家族:范家、中行家、荀家、韓家、趙家、魏家。六大家族共同掌握權力,成為魯國三桓政治的複製品,晉國國君跟魯國國君一樣,地位越降越低。再經過百餘年的排擠傾軋,到本世紀(前五)四十年代,六大家族又發生火併。范家、中行家在火併中失敗,被驅逐出國,於是只剩下四大家族,各擁有強大的私家軍隊和廣大的領土,晉國國君姬錯忍受不住這種壓迫,採取魯國國君曾經採取過而終於失敗了的行動,他秘密向齊國借兵,企圖用外力解決內憂。四家得到消息後,立刻把姬錯趕下寶座,姬錯死在逃亡的中途。

然而四大家族間的均勢不久破裂,荀家是四大家族中力量最強大的一家,族長荀瑤,一位非常聰明,因而也自命不凡的花花公子,興起併其他三家的念頭。也開始向其他三家勒索土地,韓、魏兩家不敢不答應,但趙家族長趙無血阝拒絕。荀瑤大怒,紀元前四五六年,他邀集韓家族長韓虔、魏家族長魏駒聯合進攻趙家的據地晉陽(山西太原)約定把趙家滅掉之後,三家瓜分它的土地。晉陽城很大而且很堅固,圍攻了兩年,都無法攻下。到紀元前四五三年,聯軍決開汾水的堤防灌城,水勢浩大,僅差兩三塊板的厚度就灌到城裏去,情勢危急萬狀。

就在這個時候,出現外史上最大的奇蹟。趙無血阝派遣密使潛入聯軍營帳,向韓虔、魏駒分析當前的形勢:“荀瑤的慾望沒有止境,人人皆知。在力量相等的時候,韓、魏二家還要割地給他,如果趙家滅亡,你們有什麼把握能分到土地?即令分到,你們又有什麼把握不再吐出來?即令不吐出來,你們又有什麼把握不再被繼續勒索?不如我們三家聯合,瓜分荀家。趙家死而復生,永遠你們救命大恩,你們也自此永遠免除被併的恐懼。”兩家同意密使的見解,這個決定是明智的。於是,一夜之間,形勢發生一百八十度的轉變。韓、魏、趙三家聯軍向睡夢中的荀家兵團發動突擊,本來灌城的汾水洶湧的奔向葡家防地,荀家兵團全軍覆沒,荀家全族被屠,趙無血阝把荀瑤的人頭拿來當作壺。

現在,晉國只剩下三大家族。史學家為了方便,像稱“三桓”一樣,稱韓、魏、趙三家為“三晉”晉國國君就更沒有份量了。反而到三家去朝見。本世紀(前五)結束前三年(前四o三)那個早被人遺忘了的,住在洛陽窮苦王宮裏的周王國第三十八任國王姬午,在收到三家的鉅額賄賂後,龍心喜悦,下令擢升三大家族為國君,就在他們現有的地盤上建立封國。於是一片滅國聲中,三個強大的新封國在國際舞台上出現。不過可憐的晉國國君依舊存在,只剩下首府新田(山西侯馬)和另一個城市曲沃(山西聞喜)而這兩個城市,也由三個新興的封國派人管理亅亅亅18.第十八章:戰國時代之商鞅變法本世紀是一個戰爭的世紀。

國際形勢完全改觀,各封國紛紛宣佈改為獨立王國,各封國國君也紛紛改稱國王——跟從前管轄他們的周王朝的國王站在平等地位。

但奇蹟發生在秦國身上,這個最落後、最不惹人注目的偏僻小國,在法家鉅子公孫鞅主持下變法成功,就像一條闖進瓷器店的蠻牛一樣的闖進了國際社會,各國驚駭失措之餘,不知道自己也變法圖強,而只一味的乞靈於外政策,有些國家主張聯合起來抵抗,用武力把它制服。有些國家主張跟它和解,以求避免眼前的傷害。

國際間外烈。

一封國的消失與蜕變本世紀(前四)開始後,三個重要的封國相繼滅亡。

第一個是齊國。跟魯國三桓、晉國三晉一樣,齊國政權在上世紀(前五)便落到田姓大臣的家族手中,經過數十年的經營,到本世紀(前四)發展成,紀元前三八九年,周姓家族的族長田和仿效三晉的辦法,把賄賂送給洛陽周王國的國王姬驕,姬驕發揮了周王朝國王最後一次剩餘價值,下令擢升田和當齊國國君。齊國原來的國君姜貸,則被放逐到海邊的一座小城。十年後的紀元前三七九年,姜貸逝世,姜姓齊國滅亡。

其次是晉國,晉國的分裂使人惋惜,因為在所有的封國中,晉國的面積最大,力量最強,最有資格統一當時亂糟糟的中國。紀元前三七六年,晉國最後一任國君姬俱酒被三晉逐出宮廷,廢為平民。僅餘的兩個城市,也被三晉瓜分。晉國滅亡。

再其次是鄭國,它位置在華北大平原的中央要衝,秋時代是晉楚兩大長期霸權必爭之國。晉國滅亡的次年(前三七五)韓國向它進攻,首府新鄭(河南新鄭)陷落,鄭國滅亡,韓國就把首府從平陽(山西臨汾)遷到新鄭。

三個重要封國的滅亡,國際上沒有一個國家説一句支持的或同情的話,好像一片枯葉在中沉沒,連一個漣漪都不能引起。

本世紀(前四)中期之後,當時中國版圖上只剩下下列八個重要的國家。這八個重要的國家中,除了楚王國外,其他七國,在理論上仍然是周王朝的封國,國君仍然只能稱“公爵”稱“侯爵”但他們早已不滿意這種低一級的身份。於是,從六十年代起,國君們一窩蜂的擺封國的名義,一律改稱國王,建立跟周王國地位完全平等的獨立王國。下表是他們的王國名稱和王國的首都:楚王國郢都(湖北江陵)齊王國臨淄(山東淄博東臨淄鎮)魏王國安邑(山西夏縣)(不久遷都大梁·河南開封)宋王國睢陽(河南商丘)秦王國咸陽(陝西咸陽)韓王國新鄭(河南新鄭)趙王國邯鄲(河北邯鄲)燕王國薊城(北京)其他仍存在的還有越來越小的衞國(河南濮陽)、儒家大本營的魯國(山東曲阜)、苟延殘的鄒國(山東鄒城)、滕國(山東滕州)、歷史模糊的中山王國(河北定州)以及古老的周王國(河南洛陽)但一個比一個微不足道。尤其是周王國,從前它還可以在神上自我陶醉,關着門宣稱他是天下的共主,中國的元首,至少還有一旦被利用的價值,如分封三晉跟分封田和之類。現在連這點自我陶醉也告終結,只剩下可憐的空殼,國王窮困潦倒,每天忙着內部鬥爭,跟一個部落酋長相差無幾。

魏國是戰國時代前期的超級強國——猶如鄭國是秋時代前期的超級強國。魏國在沒有建立王國之前即以霸主的姿態出現,稱雄國際舞台六十餘年。它的開國國君魏斯一連任用了三位法學派人物:一位是前面敍述過的李俚;一位是鎮守鄴城(河北臨漳)的西門豹;一位是開闢並鎮守西河地區(黃河以西·陝西北部)的吳起。魏國位於中原的中央,擁有最肥沃的耕地,農產品的收入在各國之上。李俚當宰相期間,制定法律,調整賦税,使社會得到長時間的安定。西門豹在鄴城一帶興辦灌溉工程,使魏國更富上加富。吳起不僅是傑出的政治家,而且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家。在他鎮守西河期間,像泰山壓頂一樣,緊壓住秦國的北疆,如果再多給他十年時間,秦國可能會被他片片蠶食。

本世紀(前四)四十年代,尚是封國的魏國,國力達到巔峯。紀元前三五四年,大將龐涓進攻趙國的大城邯鄲(那時趙國的首府仍在晉陽——山西太原)趙國向齊國求救,明年(前三五三)齊國派出援軍,總司令田忌、參謀長孫臏採取攻擊敵人所必救的戰略,統率齊兵團直接進入魏國本土。龐涓果然回救,在桂陵(河南長垣)陷入埋伏,大敗而歸。——這裏麪包括一個著名的出賣朋友的故事:龐涓和孫臏同是鬼谷子的門徒,也是最要好的朋友。龐涓先離開老師,當了魏國的大將,最初還懷着純潔的友情向魏國國君魏囗推薦孫臏。可是龐涓不久就發現孫臏的才幹遠超過自己,可能被國君賞識而奪取自己的位置,他沒有鮑叔牙對國家和對管仲那種高貴的情,他決心採用冤獄手段,排除孫臏。於是,他命人告發孫臏謀反,當然是證據確鑿,然後再由龐涓虛情假意的一再哀求,國君魏囗才勉強赦免孫臏一死,但仍砍斷他的雙足,以防逃亡。從此孫臏不能走路,只能在地上爬行。龐涓所以沒有殺他,是為了要他寫出記憶中鬼谷子所傳授的一部兵法。孫臏老友的救命之恩,當然願意寫出。但寫了一半,他發現了被陷害的真相,就偽裝瘋狂,啼笑無常,有時候連屎都吃下去。等到龐涓的防範稍為鬆懈,孫臏就逃回他的祖國——齊國,被齊國最高軍事首長田忌任命為參謀長(軍師)作戰時他不能騎馬,就坐在特製的車子上指揮。這個故事的另一意義是,大黃金時代中,政權不再是世襲的花花公子們的私產,有才能的平民可以很容易地擢升為政府的高級官員,思想學術自由的天地中,一定擁有一個生氣蓬的開放社會。

紀元前三四一年,魏國再發動第二次侵略戰爭。由太子魏申親自擔任總司令,龐涓擔任參謀長,進攻韓國。韓國也向齊國求救,田忌、孫臏仍然使用攻擊敵人所必救的老戰略,統率齊兵團再度進入魏國本土,直指魏國的東方重鎮大梁(河南開封)並在馬陵道(山東陽穀西南)佈下埋伏。魏兵團不得不回軍應戰,結果又第二度大敗,魏申被俘自殺,龐涓在黑夜中被引到下棵上面寫着“龐涓死此”的大樹之下,當他命衞士燃起火把,察看上面寫的是什麼時,伏兵向着火光,萬箭俱發,把他死。龐涓是一個典型的卑劣人物,他臨死都沒有絲毫對他的負義行為到慚愧,反而詬罵孫臏僥倖成名。

二吳起與越王國魏國的開國國君魏斯是一位英明的領袖,這由他能任用三位法家鉅子,可作為證明。而吳起是三鉅子中更為傑出的一位,他是衞國人,在魯國當過低級軍官,然後投奔魏國,立下開闢河西(陝西北部)廣大疆土的功勳。有一次,魏斯跟吳起一齊在龍門(山西河津西北)渡黃河時,魏斯不讚賞説:“山川如此險要,正是魏國的珍寶。”吳起説:“一個國家的存在,在政治修明,不在山川險要。夏王朝末代君主姒履癸,東有濟水(發源於太行山,東注入渤海,現在河道已被黃河所奪)西有華山(五嶽之一)南有伊闕(洛陽南郊關隘)北有羊陽阪(山西平順東)結果被商王朝滅掉。商王朝末代君主子受辛,東有泰山(五嶽之一)西有孟門(河南輝縣西大行山關隘)南有黃河,北有恆山(五嶽之一)結果被周王朝滅掉。魏國如果政治腐敗,同舟共濟的人都可能成為敵人。”魏斯欣然接受這個十分不順耳的勉勵。

紀元前三八七年,魏斯逝世,他的兒子魏擊——龐涓喪師辱國時國君魏囗的父親繼位,這時吳起的聲望很高,魏擊準備任用他當宰相,現任宰相公叔大為恐慌,公叔是一個明透頂的政客,他像演戲一樣進行他的權力鬥爭。公叔的子是一位公主——魏斯的女兒,公叔在新王魏擊面前,竭力讚揚吳起,認為吳起是一個了不起的角。足有資格擔任魏國的宰相。問題是,吳起是衞國人,恐怕他不能專心忠於魏國。不過這也容易解決,公叔建議説,如果選一位公主嫁給吳起,就把吳起的心拴住了。魏擊認為這是一個好辦法。

於是,公叔夫婦在密的設計下,擺下筵席,邀請吳起,筵席上,公叔的子以公主的身份,鼻孔朝天,把公叔像牛馬一樣喝來叱去,百般凌辱。吳起看到眼裏,大為震駭,暗暗慶幸自已幸而沒有跟公主結婚。不久,國君魏擊向吳起説,願意把女兒嫁給他,吳起緊張起來,婉轉但堅定地表示不敢當。公叔就向魏擊警告:“娶公主是一般人做夢都夢不到的榮耀,吳起竟然拒絕,恐怕他的志向高於公主,我們必須提防。”魏擊遂對吳起改變態度。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