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閲讀297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國君姬衤周,曾發動一次軍事攻擊,討伐三桓,結果被三大家族趕走,在國外至死。問題是,三桓雖然聯合起來奪取了魯國國君的權力,但三桓也各有他們自己的助手和幹部,當時稱為“家臣”這些家臣的力量,也
形膨脹。其中最傑出的一位是季孫斯的家臣陽虎,他代表一種反對割據的力量,不但把季孫壓下去,把其他二桓也壓下去。陽虎在稍後出任魯國的宰相,負責實際政治三年之久。他謙卑地延攬專家,曾親自拜訪過孔丘,邀請孔丘任職,但孔丘懷疑他政權的穩定
,沒有接受。
亅亅亅17.第十七章:秋時代的結束中國第一個黃金時代——大黃金時代,於本世紀來臨,直到紀元前一世紀(那時,中國從分裂紛亂中終於凝結成一個龐大的國家,奠定中國的基本疆土,更奠定中華人的一項偉大的傳統價值——大一統的心理基礎)在學術思想上,大黃金時代是中國最光榮、最長期的百花怒放、百家爭鳴時代。這項燦爛的景觀,要到兩千三百年後的二十世紀初葉,才再重現。所以大黃金時代的學術思想,在文化史上具有空前的重要地位。
秋時代於本世紀一十年代結束,吳王國亡於暴發户的越王國,五霸遂成為歷史上的陳跡。一個新型的為時二百六十年的戰國時代揭幕,越王國在消滅了強大的吳王國後,即從重要的國際舞台上若隱若現。久困於內部紛爭的晉國,最後也被三大家族瓜分為三個獨立封國。
國際權力開始以一種前所未有的姿態出現,即戰爭更多,戰爭的規模更大,引起社會結構的變動更巨。
一封國的併與逐君殺君(下)本世紀(前五)跟上兩個世紀一樣,大國繼續瘋狂地併
小國,強鄰繼續瘋狂地併
弱鄰,國君被逐被殺的事件,繼續瘋狂地不斷髮生。
併的記錄:一、楚王國併
頓國(河南項城)、胡國(安徽阜陽,不是紀元前八世紀被岳父滅掉的那個胡國)、陳國(河南淮陽)、蔡國(安徽鳳台)、杞國(山東安丘)、莒國(山東莒縣)、密國(河南新密)二、吳王國併
越王國(浙江諸暨,不久復國)三、宋國併
曹國(山東定陶)四、晉國併
泫國(山西高平)、代國(河北蔚縣)、仇由國(山西孟縣)五、越王國併
吳王國(江蘇蘇州)、郯國(山東郯城)六、秦國併
密國(甘肅靈台)逐君殺君的記錄:本世紀(前五)被併
的封國數目,跟逐君殺君的數目,看起來似乎比從前減少。事實上是大多數封國的滅亡,都沒有記錄可尋。小封國如此,較重要的封國有時也如此。
被併的不僅僅是小封國,強大的五霸之一吳王國,以及十二重要封國中的陳國、蔡國、曹國,也都不能倖免。顯示出一種現象,即強國不再以霸權為滿足,不再以擁有尾巴國為滿足,它要直接控制土地。不再以國君臣服為滿足,而要把國君排除,直接統治人民。封國數目減少,國君數目也跟着減少,滅它們殺他們的事件自然也跟着減少。二中國第一個黃金時代——大黃金時代在不斷戰爭和不斷政變聲中,出現中國第一個黃金時代,從本世紀(前五)起,直到紀元前一世紀,綿延四百餘年,它包括下列一個較短的時代,一個較長的時代,和三個強大的王朝(王國)一
秋時代末期本世紀(前五)二戰國時代本世紀(前五)——前三世紀三秦王朝前三世紀四西楚王國前三世紀五西漢王朝前三世紀——前一世紀中國社會結構,在本世紀(前五)之前,至少有一千年以上的時間,是一種廣大的奴隸羣和貴族並存的社會。因為土地權來自分封,也就是隻有國君跟貴族才有土地,而奴隸是主要的生產工具。奴隸不但沒有土地所有權,而且連自由權也沒有,他們來自戰爭時的俘虜,獲罪於貴族的平民和奴隸的後裔——奴隸的後裔永遠是奴隸。奴隸所以在社會結構上佔重要地位,是因為耕田系使用木犁,木犁必須使用很多人力才能拉動。大黃金時代開始時,鐵器開始普遍,除了用於戰爭外,也用於把木犁改為鐵犁。尤其是不知道由於什麼契機,人們發現如果使用牛馬拉動鐵犁,會比使用奴隸耕種的速度更快,收穫也更多。這就跟十九世紀內燃機出現,終於代替了牛馬一樣。不僅產品大量增加,也引起社會鉅變,促使奴隸制度沒落,土地所有權開始從國君和貴族手中滑出,重新分配。兩種新興的事物:都市商業階級和土地重新分配後的地主階級,向舊
的木耕人耕時代的奴隸主,也就是世襲的貴族階級挑戰,世襲的貴族們不斷地掙扎反攻,也曾不斷地獲得勝利,但發展到紀元前三世紀時,失敗已成定局。
在這種社會結構鉅變之下,思想學術界呈現出百花怒放的奇觀。這些怒放的百花好像生長在火山灰上一樣,火山爆發時的震撼固然驚天動地,甚至造成大量傷害,但它噴出的火山灰卻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世襲貴族千餘年對圖書和知識的壟斷,隨着他們走下坡而失去控制。平民階級——包括奴隸,過去絕對不允許,也絕對不可能獲得圖書和知識,而且即令獲得也沒有用,社會和政府全是封閉的,平民永不能離他們的階級。大黃金時代中的平民卻可從新獲得知識技能,爬到貴族地位,擔任政府官員和累積財富。新的社會形態是,一個人的權力,決定於他的思想和能力,不再完全決定於他的祖先成分,這是從前連做夢都夢不到的事,遂使貴族階級固有的知識分子認為名份大亂,七竅生煙。但中國所有的古哲學思想和文化創造,卻因此而在這個時代中萌芽成長。最主要的有四大學派,即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另外還有其他各種美不勝收的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紛紛出現,光芒四
,使中華人的思想學術,進入空前的輝煌時代。
秋戰國式的國際併
戰爭,在紀元前三世紀結束時,大黃金時代達到巔峯。秦王朝把中國建立成為一個現代國家,統一而強大,具備強有力的中央政府,奠立了中國廣達三百萬平方公里的基本疆域,世界上沒有一個古文明國家或民族,能在一開始時即擁有這麼廣大完備的規模,而且置於有效率的管理之下。除了漢人之外,還包括其他多種民族,如苗民族、瑤民族、戎民族等等,成為世界上最早的多民族的國家之一。接着是紀元前二世紀開始,西漢王朝給中國帶來長期的和平跟秩序,使中華人凝結力更強,各民族到最後都成為中華民族的一分子,永不可分。
最重要的是,大黃金時代一些偉大的成就,幾乎全由中華民族單獨完成。這是中華民族生命力最活潑旺盛、最朝氣蓬的時代,像一頭不停撞樹的牛犢,從不後看,而只勇敢向前。
所以我們稱中國第一個黃金時代是大黃金時代——黃金時代中的黃金時代。
上世紀(前六)結束時,秋時代五霸的最後一霸吳王國奪取到霸權。但就跟從前它在楚王國背後悄悄舉起利刃一樣,正當它氣焰萬丈時,一個文化程度更落後的越王國,也在它背後悄悄舉起利刃。
越民族的來歷沒有人知道,它的部落設在諸暨(浙江諸暨)酋長姒勾踐宣稱他們是夏王朝開國君主姒文命的後裔。實際上他們比楚民族距中國文化更遠,血統也更不相干。他們使用一種比楚王國更難懂的言語,過着一種更奇異更野蠻的風俗習慣生活。吳王吳光對這個名不見經傳的草昧部落,當然看不上眼。紀元前四九七年,姒勾踐宣稱他不再是酋長,而是越王國的國王。明年(前四九六)吳光向他進攻,越王國在攜李(浙江海寧)戰,吳光大敗,腳趾中了越軍的毒箭,潰爛而死。兒子吳夫差繼位,他每頓飯都命衞士大聲問:“夫差,你忘記殺父之仇了嗎?”他肅然回答:“誓死不忘。”兩年後(前四九四)吳夫差作第二次進攻,取得決定
的勝利,生擒了姒勾踐。
對越王國如何處理,吳政府發生歧見,那位忠心耿耿,鞭屍案的主持人伍子胥堅決主張把越王國併入版圖。而另一位高級官員(伯喜否)則堅決主張把越王國收為尾巴國,他們都有非常充分的理由。當時吳、越兩國的形勢,跟上世紀(前六)鞭屍時吳、楚兩國的形勢不同,那時吳王國沒有力量併楚王國,現在吳王國已有足夠的力量併
越王國了。可是,姒勾踐是一個可怕的敵人,他靠着諂媚和賄賂,使伯(喜否)提出與伍子胥相反的意見,並使吳夫差採納那個意見。吳夫差允許越王國存在,但越王姒勾踐必須拘留在吳王國的首都姑蘇(江蘇蘇州)當作人質。姒勾踐對這種苦難,只好接受,但他握有更重要的秘密武器——忍耐。有一次,吳夫差病了,姒勾踐親自去嘗吳夫差的糞便,然後用一種唯恐怕別人沒有聽到和傳播不廣的驚喜聲調喊:“病人的糞便如果是香的,
命就有危險。如果是臭的,表示生理正常。大王的糞便是臭的,一定會馬上痊癒。”世界上只有少數像伍子胥那種智慧人物才能抵擋住諂媚和賄賂,吳夫差不過一個平凡角
而已,他被姒勾踐裝模作樣的愛心深深
動。於是,只三年光景,就在紀元前四九一年,把姒勾踐釋放回國。姒勾踐回國後第一件事就是挑選美女送給吳夫差,其中有一位西施,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美女之一,吳夫差特地在姑蘇(江蘇蘇州)城外建築一座最豪華的宮殿姑蘇台,使西施居住。據説西施有一種“心痛”的病,大概是現代人稱的胃痛。每逢西施病發,她用手“捧心”(掬在
前)的時候,正是她最美麗的時候,吳夫差會魂魄消散,忘掉軍國大事。姒勾踐正要他如此,越王國在姑蘇台的歌舞聲中,秘密重整軍備。
只有伍子胥察到這個危機,但有遠見的人往往是悲哀的,他的警告沒有人聽,太多的警告反而使人憎惡。紀元前四八四年,吳王國進攻齊國,在艾陵(山東沂源)地方把齊國擊敗。吳夫差興高采烈地向大臣們誇耀他的本領,伍子胥説:“越王國才是我們的大患,齊國不過小
病罷了。這次我們如果失敗,大王可能生出戒懼之心,反而是吳王國的福氣,如今不幸勝利,大王一定心高氣傲,再向中原進發,跟古老的晉國爭霸。那時越王國乘我們國內空虛,發動突擊,吳王國危在旦夕。”永無止境的忠言規諫,使吳夫差對元老大臣的容忍達到最後限度。伯(喜否)於是適時的揭發伍子胥的叛國罪行。——伍子胥預見吳王國不可避免的沉淪,在數年前出使齊國時,曾把兒子託付給齊國的大臣鮑息。通敵的證據沒有比這更確鑿的了,伯(喜否)用沉痛的表情指出:“無怪伍子胥總是反對進攻齊國,原因在這裏。”吳夫差像一隻被挑怒了的瘋狗一樣,狂怒起來,下令伍子胥自殺。
伍子胥死後第二年(前四八二)吳夫差果然率領大軍北上,抵達黃池(河南封丘)這是南方霸權兵力到達北方最北的第一次,在那裏大會各國國君爭做盟主。當晉國稍為表示猶豫時,吳夫差就下令他的兵團擂起戰鼓,晉國立即屈服。姑蘇到黃池航空距離七百公里,急行軍也要二十天左右,而經過二十天之久急行軍的部隊,緊張疲憊集,
本不能作戰。姒勾踐抓住這個機會,向吳王國發動突襲,包圍姑蘇,焚燒姑蘇台,大火一月不熄。吳夫差狼狽回軍救援,就在姑蘇城外,他的兵團一經接觸,即被擊敗。吳夫差不得已,向越王國求和,姒勾踐接受了,因為這時候他的力量還不夠強大。
明年(前四八一)秋時代結束。——二千年後的十九世紀,一個新的屬於世界
的更龐大的
秋時代,再度來臨,而且直到二十世紀,甚至可能延伸到二十一世紀。跟紀元前古中國已逝去的
秋時代,無論在實質上和形態上,都有幾乎全部相似之點。諸如:一、小國林立。二、大國爭霸。三、政變不斷髮生,國家元首不斷被逐被殺。四、不斷有舊國滅亡,新國興起。五、一次大戰調整一次霸權。六、新生事物、新生思想、新生意識形態,如雨後
筍,不斷向舊事物、舊思想、舊意識形態挑戰,而且節節勝利——像民主終於戰勝君主。七、因之衞道之士更艱苦、更痛心
絕,用盡所有手段,企圖阻擋歷史前進的巨輪。
又明年(前四八o年)戰國時代開始。顧名思義,這是一個國際間戰爭更趨烈的時代。
吳夫差墮落了,他沉醉在以西施為首的温柔鄉中,再沒有當年報殺父之仇時的英雄氣概,一敗之後,不能振作復興。紀元前四七三年,距姑蘇城外挫敗整整九年,距生擒姒勾踐整整二十一年,越王國發動全面總攻擊,吳軍崩潰,姑蘇陷落。吳夫差逃到陽山(江蘇蘇州西北萬安山)向姒勾踐請求仿效二十年前的故事,准許吳王國降格為越王國的尾巴國。姒勾踐答覆説:“從前天老爺把越王國賜給你,你不接受。現在天老爺把吳王國賜給我,我不敢拒絕。”吳夫差只好自殺,臨死時用布把臉蒙起來,因為他在地下無顏再見伍子胥。吳王國立國一百一十四年,到此滅亡。
五霸也到此結束。
七晉國的分裂姒勾踐是一個可怕的敵人,更是一個可怕的朋友。他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忍辱負重的君主,也是最著名的忘恩負義的君主。吳王國覆亡之後,姒勾踐的兩位智囊中的一位——范蠡(他一直在姑蘇城陪伴姒勾踐受苦受氣)即行逃走,臨逃走時寫了一封信給另一位智囊文種(他擔任宰相的職務,負實際政治責任,越王國在他手中復興)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