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嚴歌苓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看了孫儷主演的《小姨多鶴》電視連續劇,看了蔣雯麗主演的《幸福來敲門》,讀了小說《金陵十三釵》(張藝謀導演的同名電影),我記住了原創作者:嚴歌苓。
我聽歌會看詞作者,看電影要看原創者,這是跟文學密切相關的。恰如讀張愛玲、讀三、讀席慕容、讀亦舒,我開始讀嚴歌苓。被中國最著名導演看重的作品,被眾多演員爭相表演的作品,自然有它的獨特之處。《金陵十三釵》遠距離描述
本侵華的事實,從行文
水到細膩的心理描寫,從單純的少女寫到娼
、士兵、神父,時空的跨越,一篇文字有限的中篇小說有恢弘,有深遠。讀過小說,就不用看電影了。《小姨多鶴》也是寫的抗戰時期的故事,只不過時間跨度大,直到文化大革命後期,中
建
。人物的堅韌
格,讓我想起老人常說的一句話“有囊有氣熬成墳,沒囊沒氣熬成人。”張儉一家包括多鶴能活到頭頂的陰雲散去,全靠了堅定的信念,全靠了善良(善結運)。中國式倫理文化中的“恕”與“親”被創作慣
遮蔽了近百年,卻被《小姨多鶴》這部作品藝術地
活,並賦予恤暖與柔情的光暈,帶有我們久違了的經典文品。嚴歌苓為人物設計了基調,後來他們有了自己的生命和意志,走了自己的路,這種未知是閱讀中最有魅力的。
歌苓有如此意蘊豐盛人、襟懷
朗闊氣的長篇小說,是我們今天對漢語文學持有堅定信心的理由。嚴歌苓的文字美得像詩,在她筆下,無論是食物或水,故事裡的主人公都有了生命。她生動的描述和
彩的故事是絕佳的組合。
嚴歌苓,1957年出生於上海,是享譽世界文壇的華人作家,是海外華人作家中最具影響力的作家之一。以中、英雙語創作小說,是少數多產、高質、涉獵度廣泛的作家。其作品無論是對於東、西方文化魅力的獨特闡釋,還是對社會底層人物、邊緣人物的關懷以及對歷史的重新評價,都折出複雜的人
,哲思和批判意識。代表作品:《陸犯焉識》、《小姨多鶴》、《第九個寡婦》、《赴宴者》、《扶桑》、《穗子物語》、《天浴》、《寄居者》、《金陵十三釵》《鐵梨花》等等。被稱為“翻手為蒼涼,覆手為繁華”的嚴歌苓,小說以剛柔並濟、極度的凝練語言,高度
密、不乏詼諧幽默的風格為內在依託,與其犀利多變的寫作視角和敘事的藝術
成為文學評論家及學者的研究課題,在多個國家已開展嚴歌苓文學研討會。
大家的作品何止是蕩氣迴腸。還是多讀一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