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各顯神通1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二章各顯神通掛職幹部官場上得罪人,不像商場。商場上是明的,官場上是暗的;商場上是你知我知的,官場上卻往往是你知我不知。很多官員直到出事,才知道自己在官場上的對手那麼多,本指望著他們來替自己說幾句好話,卻不承想他們說出來的都是石頭。
沾衣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江南四月,鶯飛草長,南山上,一片蔥綠。心渡禪寺的當家大法師釋開悟,正在前廳裡煮茶。
今天,心渡禪寺要來貴客。
早晨,開悟就讓僧眾們打掃庭院,連門前上山的臺階也掃了一遍。有僧人問:到底是哪位施主來啊,這麼隆重?開悟笑而不答,只望著山下。山徑正繚繞著薄霧,徑旁的桃花也一株株地開了。
釋開悟不僅是南山心渡禪寺的住持,同時還是南山市佛教協會的會長,南山市政協副主席。這樣的身份,看起來有點滑稽,但這恰恰是中國特。本來,佛門清淨,然而這些年,這清淨之地,早就不清淨了。佛教協會管理著全市一百多座大小寺廟,每五年一次的換屆會議,比黨代會、人代會、政協會還要熱鬧。這些出家人,在外面看著清靜無為,可一到庵堂裡,則個個都恨不得赤膊相爭了。釋開悟曾為此專門開了堂法會,教導僧眾中破我執,清我心。可應者寥寥。紅塵萬丈,連寺廟也難以倖免了。這世上哪還有真正的清淨之地呢?從二十年前,成為心渡禪寺的住持,到後來成為市政協副主席佛教協會會長,釋開悟曾不止一次地要求辭去這些社會職務。市裡一再勸他:你辭去了,誰來管理南山的一百多座寺廟?現在,你是靠威望和大德鎮著他們,你若不幹,誰能接替?想想也是。心渡禪寺是南山地區香火最旺的大寺,每年的香火進項都相當可觀。這些年,除不斷地擴大廟宇外,開悟堅持將其餘香火功德捐給了桐山縣,在那裡陸續修了十六所學校,解決了近萬名山區孩子上學難的問題。他告誡僧眾:這就是最大的功德。修行修行,重點在行。修而不行,修有何益?
細雨從禪寺的飛簷飄灑下來,香火氣息與細雨氣息混在一起,格外清新。
九點,釋開悟接到電話,客人已經到了山腳下了。九點半,在山門口,他看見了一行人,走在前面的西裝革履,正是王司長。不,現在的王市長。他趕緊上前,叫了聲:"王司長,老衲有禮了。"王司長也微微欠了下身子,說:"有勞大師親自來接,實在是…"
"王司長是貴客,您一來,小寺蓬蓽生輝。快,請!"開悟著客人進了禪寺,市政府副秘書長、宗教局局長李揚介紹說:"王司長一到南山,就點名要到心渡禪寺來。王司長不愧是國家統戰部領導,到處都牽掛著咱們的宗教事業。"
"哈哈,應該的嘛!"王嶽笑著,說,"在部裡,我就同開悟大師悉。以前,南山心渡禪寺的修復項目,就是在我手上批的。"
"就是,就是。王司長是我們禪寺的大施主。"開悟親自給王嶽和李揚沏茶,又將山上自產的栗子端來,"那年禪寺大修,幸虧王司長給我們批了三百萬,可是解決了大問題。"接著他對著李楊道,"王司長對佛教也很通,有很多讓我們受益的見解啊!"
"大師見笑了。我選擇到南山來掛職,就是因為這裡有心渡禪寺。"王嶽將口中的茶回味了一下,說,"到南山來,如此心就定了。"
"那可不行。王司長到南山來,是為南山老百姓做事的,哪能像我們這些老僧,已經是心如止水了。那可不行,不行!既在世,就得入世。入世方為修行之最上。大隱隱於市,大德也是如此啊!"釋開悟說完就吩咐下人,中午準備些簡單的素菜,也算是歡王司長親臨禪寺。
午飯後,王嶽在開悟陪同下,沿南山轉了一圈。下山後,又去看了紅白塔,然後才回到市政府。他的辦公室已經整理好了,就在花木榮的對面。他現在的身份是南山市委常委、副市長。
這些年,掛職幹部已經成為官場一道引人注目的風景。幹部掛職,是對現行幹部體制的一種改善,通過掛職,讓幹部得到鍛鍊,體察民情,增強基層工作和實際工作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過掛職,讓幹部們瞭解基層,能夠傾聽到基層的呼聲,能夠接觸到在政權高層難以接觸到的案例,以此來培養幹部。應該說,從中央層面,搞幹部掛職是正確的。但是到了省以下,幹部掛職更多時候成了幹部解決級別的快捷途徑,成了幹部獲得升遷的有效手段。正職下到基層,掛同級正職,意味著他回去就可能會被提拔;副職下到基層,掛同級副職,意味著他正在被組織培養。掛職就意味著提拔,這讓早些年很多幹部不願意的掛職,成了搶手的"香餑餑"。而且,掛職幹部到了地方,也成了地方難得的資源。他們帶來的不僅僅是每年所在單位的十萬二十萬掛職工作基金,更多的是項目和人脈資源。因此,各地在掛職幹部的選擇上,都下足了工夫。那些有項目且人脈資源豐富的掛職幹部,會成為各地爭搶的目標。即使是那些人民團體和學術單位的掛職幹部,看起來他們沒有什麼資源優勢,但到了底下,立馬就成了難得的資源。他們回到北京,就是最大的資源,他們會將掛職所在地的情況向北京推介。而且,對於很多掛職幹部所在地的幹部來說,掛職幹部又是通向高層的一座橋樑,特別是一二把手,對掛職幹部都格外器重。官場上,多一條路就是速度,多一個人就是希望。至於掛職幹部,對地方到底能做出多少貢獻,自己又到底得到了多少鍛鍊,只有他們自己清楚。如果願意,儘可以去查看他們掛職結束後所提的掛職工作報告。那裡面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足可以證明掛職工作的無比正確、英明和偉大了。
花木榮端著杯子,到了王嶽的門前,說:"王市長到南山去了?"
"是啊,去看看開悟大師。"王嶽正眼看了看花木榮,心想:這花市長信息來得真快。不過,看這女人應該是個朗的人,官場上,像她這般一看就直通通的女人不多了。
"食宿問題都安排好了吧?我已經給國大那邊打了招呼。今天晚上我這邊有個接待,請王市長也參加吧,正好悉
悉。"花木榮沒等王嶽回答,就道,"走之前我讓他們喊你。"王嶽說好,再回頭看這辦公室,比在部裡的辦公室大多了。在統戰部,他雖然是副司長,但還是兩個人一間辦公室。到南山,這間辦公室又寬又大,而且朝南,光線充足。他坐下,桌子上除了檯曆和一隻裝了筆的筆筒外,什麼都沒有。茶杯放在牆邊的茶水櫃上,剛才他回來時,那個自稱小希的女秘書進來替他泡了茶,他沒來得及細看,小希就出去了。他起身端起杯子,正要喝水,李談進來了。他昨天下飛機,就是李談到機場去接的。因此,李談也算是他到南山見到的第一個官場中人。李談問:"王市長,都安頓好了吧?有什麼事儘管說,我讓他們辦。"
"都安頓好了,沒事。"王嶽說的是實話,在國大住著套間,條件是五星級標準,還能有什麼不滿意?除了應酬外,吃飯都是在國大吃自助餐。昨天下午,政府這邊就將專車配好了,司機姓張,年輕,也老實。
"莫市長請王市長過去,可能有事吧。"李談這才轉到正題。
王嶽隨著李談到了莫大民辦公室,莫大民站起來笑著說:"王司長到南山來,是南山的大事。今後,還請王司長多關心南山哪。"
"莫市長這話…我現在是南山的副市長了,是莫市長的下屬,請市長多關心,多給我機會。"
"哈哈,有機會的。基層工作不比北京,千頭萬緒,慢慢來吧。"莫大民坐下來,李談退了出去。莫大民說:"王市長,我跟宋雄同志商量了下,對你的工作有個初步安排,徵求一下你的意見。你就協助花木榮副市長分管經濟工作,主管招商引資和宗教工作。怎麼樣?"
"行,服從安排。"
"那好。秘書這一塊,暫時也沒人,就小希同志吧,雖然是個女同志,但也很能幹。在政府辦也幹了七八年了,對南山的情況悉。"
"行!"
"王司長在上面時,對南山十分關心,下來了,還得多支持。南山經濟發展正處在瓶頸時期,亟待破解難題。王司長是學者,可以在這方面多做些文章。"
"學者談不上,但我來之前,也對南山地區經濟作了簡單的瞭解。南山經濟發展有其特殊,多年來,一直依靠兩大集團和外貿出口,依賴
強。這種依賴
強的經濟內生模式,抗禦市場風險的能力相對薄弱。"王嶽果真是學者,一打開話頭,就停不住了。
莫大民一直聽著,雖然他心裡在說:這真是個書呆子。但卻在不斷地點頭。這點頭鼓勵了王嶽,他繼續道:"要改變南山經濟發展現狀,就必須對南山經濟的結構進行調整,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當然,對原有的已形成優勢的產業要繼續優化,不但要做大,更重要的是要做強。我這次下來,也就準備著對南山經濟發展狀況作系統的研究,也作為一個課題,已經申報了。"
"這好!要將南山市的發展作為課題來研究。有什麼需要你可以跟我和其他市長說。特別是部門協調,你可以最近下去走走,包括兩縣三區。"莫大民說著,手機響了,他拿起來,卻沒接,只望著王嶽。王嶽知道這是因為他在,莫大民不太方便接這個電話,便說下次再彙報,就出來了。莫大民掩上門,接了電話,是西平市的水利局長錢照。錢照聲音很急促,說:"莫書記,紀委正在查那件事,您知道吧?"
"哪件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