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七十七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既歸,潛心著述。或米盡,中未爨,晏如也。嘗嘆曰:“人生至公卿富貴矣,然不過三四十年。惟立身行道,千載不朽。世人顧往往以此易彼,何也?”世宗立,召為南京大理丞。疏請稽古正學,敬天勤民,取則堯、舜,保全君子,辯別小人。明年入賀,卒於京師。行人張嶽訟其直節,贈大理少卿,賜祭葬。天啟初,追諡忠裕。

陸震,字汝亭,蘭溪人。受業同縣章懋,以學行知名。正德三年進士。除泰和知縣。時劉瑾擅政。以逋鹽課責縣民償者連數百人,震力白之上官,得免。鎮守中官歲徵貢絺,為減其額。增築學舍居諸生,毀祠祀忠節。浮糧累民,稽賦籍,得詭寄隱匿者萬五千石以補之。建倉縣左,儲谷待振。親行鄉落,勸課農桑。立保伍法,使民備盜。甓城七里,外為土城十里周之。時發狼兵討賊,所至擾民。震言於總督,令毋聽檥舟,官具糧糗,以次續食,兵行肅然。督捕永豐、新淦賊,以功受賞。撫按薦,徵為兵部主事。泰和人生祠之。

在部,主諸司章奏,與中人忤,改巡紫荊諸關。又以論都御史彭澤、副使胡世寧無罪,忤尚書王瓊、陸完。

孝貞皇后崩,武宗至自宣府。既發喪數,復北出。震抗疏曰:“者,昊天不弔,威降大戚。車駕在狩,群情惶惶。陛下單騎衝雪還宮,百官有司莫不愴,以為陛下前蔽而今明也。乃者梓宮在殯,遽擬遊巡,臣知陛下之心必有蹙然不安者。且陛下即位十有二年矣,十者幹之終,十有二者支之終。當氣運週會,正修德更新時,顧乃營宣府以為居,縱騎以為樂,此臣所深懼也。古人君車馬遊畋之好,雖或有之,至若以外為主,以家為客,挈天下大器、賞罰大柄付之於人,漠然不關意念,此古今所絕無者。伏望勉終喪制,深戒盤遊。”不報。

進武選員外郎。已,偕黃鞏諫南巡,遂下詔獄。獄中與鞏講《易》九卦,明憂患之道。同系者率處分後事,震獨無一言。既杖,創甚,作書與諸子,“吾雖死,汝等當勉為忠孝。吾筆亂,神不亂也”遂卒。世宗立,贈太常少卿。予祭。

方震等繫獄,江彬必致之死,絕其飲食。震季子體仁,年十五,變服為他囚親屬,職納橐饘焉。後有詔錄一子官,諸兄讓體仁,為漳州通判,有政聲。孫可教,由進士歷南京禮部侍郎。

夏良勝,字於中,南城人。少為督學副使蔡清所知,曰“子異必為良臣,當無有勝子者”遂名良勝。正德二年舉鄉試第一。明年,成進士,授刑部主事,調吏部,進考功員外郎。

南巡詔下,良勝具疏,與禮部主事萬、太常博士陳九川連署以進,言:“方今東南之禍,不獨江、淮;西北之憂,近在輦轂。廟祀之鬯位,不可以久虛;聖母之孝養,不可以恆曠。宮壺之孕祥,尚可以早圖;機務之繁重,未可以盡委。‘鎮國’之號,傳聞海內,恐生覬覦之階;邊將之屬,納于近,詎忘肘腋之患。巡遊不已,臣等將不知死所矣。”時舒芬、黃鞏、陸震疏已前入。吏部郎中張衍瑞等十四人、刑部郎中陸俸等五十三人繼之,禮部郎中姜龍等十六人、兵部郎中孫鳳等十六人又繼之。而醫士徐鏊亦以其術諫,略言:“養身之道,猶置燭然,室閉之則堅,風暴之則淚。陛下輕萬乘,習嬉娛,躍馬弓,捕魚玩獸。邇復不憚遠遊,冒寒暑,涉關河,饍飲不調,餚蔌無擇,誠非養生道也。況南方卑溼,尤易致病。乞念宗廟社稷之重,勿事鞍馬,勿過醉飽,喜無傷心,怒無傷肝,無傷腎,勞無傷脾,就密室之安,違暴風之禍。臣不勝至願。”諸疏既入,帝與諸倖臣皆大怒,遂下良勝、、九川、鞏、震、鏊詔獄,芬及衍瑞等百有七人罰跪午門外五。而大理寺正周敘等十人,行人司副餘廷瓚等二十人,工部主事林大輅、何遵、蔣山卿連名疏相繼上。帝益怒,並下詔獄。俄令敘、廷瓚、大輅等,與良勝等六人,俱跪闕下五,加梏鋋焉。至晚,仍繫獄。諸臣晨入暮出,累累若重囚,道途觀者無不泣下。而廷臣自大學士楊廷和、戶部尚書石玠疏救外,莫有言者。士民鹹憤,爭擲瓦礫詬詈之。諸大臣皆恐,入朝不待辨,請下詔言事者,通政司遂格不受疏。

是時,天連曀晝晦,苑南海子水湧四尺餘,橋下七鐵柱皆折如斬。金吾衛都指揮僉事張英曰:“此變徵也,駕出必不利。”乃袒戟刃於,囊土數升,持諫疏當蹕道跪哭,即自刺其,血滿地。衛士奪其刃,縛送詔獄。問囊土何為?曰:“恐汙帝廷,灑土掩血耳。”詔杖之八十,遂死。

芬等百有七人,跪既畢,杖各三十。以芬、衍瑞、俸、龍、鳳為倡首,謫於外。餘奪俸半歲。良勝等六人及敘、廷瓚、大輅各杖五十,餘三十人四十。鞏、震、良勝、、九川除名。他貶黜有差。鏊戍邊。而車駕亦不復出矣。

良勝既歸,講授生徒。世宗立,召復故官。尚書喬宇賢之,奏為文選郎中,公廉多所振拔。

“大禮”議起,數偕僚長力爭。及席書、張璁、桂萼、方獻夫用中旨超擢,又執不可。由是為議禮者所切齒。以久次遷南京太常少卿,未赴,外轉。給事中陳洸上書,傅會張璁等議,斥良勝與尚書宇等群結朋黨,任情擠排。遂謫良勝茶陵知州。及《明倫大典》成,詔責前郎中良勝脅持庶官,釀禍特深,黜為民。初,良勝輯其部中章奏,名曰《銓司存稿》,凡議禮諸疏具在。為仇家所發,再下獄。論杖當贖,特旨謫戍遼東三萬衛。逾五年,卒於戍所。穆宗立,贈太常卿。舒芬等自有傳。

,字汝信,進賢人。正德六年進士。由寧國推官入為儀制主事,與芬、良勝、九川稱“江西四諫”世宗立,起故官,歷浙江提學副使。久之遷參政,以忤權貴調廣西。屢遷陝西左布政使、右副都御史巡撫延綏,所至著聲。

陳九川,字惟濬,臨川人。正德九年進士。從王守仁遊。尋授太常博士。既削籍,復從守仁卒業。世宗嗣位,召復故官,再遷主客郎中。正貢獻名物,節貢使犒賞費數萬。會天方國貢玉石,九川簡去其不堪者。所求蟒衣,不為奏覆,復怒罵通事胡士紳等。士紳恚,假番人詞訐九川及會同館主事陳邦偁。帝怒,下二人詔獄。而是時張璁、桂萼傾費宏奪其位,乃屬士紳再訐九川盜貢玉饋宏制帶,詞連兵部郎中張〈羽惠〉、錦衣指揮張等。帝益怒,並下〈羽惠〉等詔獄。指揮駱安請攝士紳質訊,給事中解一貫等亦以為言,帝不許。獄成,九川戍鎮海衛,邦偁等削籍有差。久之,遇赦放還,卒。

張衍瑞,字元承,汲人。弘治十八年進士。為清豐知縣。以執法忤劉瑾,逮下詔獄,幾死。瑾誅,得釋,官吏部文選郎中。既杖,謫平陽同知。嘉靖初,召還,擢太常少卿。尋卒,贈太僕卿。

姜龍,太倉人,見父《昂傳》。孫鳳,洛陽人。陸俸,吳縣人。周敘,九溪衛人。林大輅,莆田人。蔣山卿,儀真人。皆由進士。山卿遊顧璘門,以詩名於時。既杖,鳳、俸並謫府同知,敘縣丞,大輅州判官,山卿前府都事。世宗立,悉召復故官。鳳終副使,俸知府,敘工部尚書,大輅右副都御史巡撫湖廣,山卿廣西參政。

徐鏊,嘉定人,本高氏子。少孤,依舅京師,冒徐姓,從其業為醫,供事內殿。既杖,謫戍烏撒。世宗即位,召還,尋擢御醫。鏊耿介,時朝士多新貴,不知鏊,鏊亦不言前事。一官垂三十年不調。年七十,求致仕。值同縣徐學謨為禮部郎中,引見尚書吳山。山閱牘,有諫南巡事,瞿然曰:“此武廟時徐先生耶?何淹也!”兩侍郎嫌其老,學謨抗聲曰:“鏊雖老,然少與舒狀元同患難,為可敬耳。”又久之,始遷院判。自引歸,卒年八十三。

時同受杖者,吏部則姚繼巖,行人則陶滋、巴思明、李錫、顧可久、鄧顯麒、熊榮、楊秦、王懋、黃國用、李儼、潘銳、劉黻、張嶽,大理寺則寺正金罍,寺副孟庭柯、張士鎬、郝鳳升、傅尚文、郭五常,評事姚如皋、蔡時,並謫官。世宗立,召還。張英亦得贈官予祭,授弟雄都指揮僉事。

姚繼巖,南通州人,張衍瑞同年生也。當遷文選郎中,讓衍瑞。嘉靖初,歷太常少卿,伏闕爭“大禮”甘貧約,遠權勢。及卒,不能成喪。

何遵,字孟循,江寧人。家貧,父命之賈,不願也,去為儒。舉正德九年進士。吏部尚書陸完聞其名,使子弟從學。及選臺諫,遵引疾曰:“不可因人進也。”授工部主事,榷木荊州。下令稅自百金以下減三之一,風濤敗貲者勿算。入算者手實其數自識之,藏於郡帑,數一會所入。比去,不私一錢。

帝將南巡,以進香東嶽為詞。遵抗言:“祠無福。萬一宗藩中藉口奉,潛懷不軌,則福未降而禍已隨。”蓋指宸濠也。諸權幸見疏,遏勿進。時黃鞏等已得罪,遵復與同官林大輅、蔣山卿上疏乞罷南巡,極言江彬怙權倡亂。鞏等無罪,願特寬宥,毋使後世有殺諫臣名。帝怒,下詔獄,廷杖四十。創甚,肢體俱裂,越二遂卒,年三十四。家貧,僚友助而殮之。

當遵草疏時,家僮前,抱持哭曰:“主縱不自計,獨不念老親幼子乎?”遵執筆從容曰:“:為我謝大人,兒子勿令廢學足矣。”死之,其父方與家人祭墓歸,有鳥悲鳴,心異之。或傳工部有以言獲罪者,父長號曰:“遵死矣!”已而果然。

時先遵受杖死者,刑部主事郾城劉校、照磨汲人劉珏。與遵同死杖下者,陸震而外,大理評事長樂林公黼,行人司副鄱陽餘廷瓚,行人盱眙李紹賢、澤州孟陽、玉山詹軾、安陸劉概、祥符李惠。

劉校,字宗道。至孝。母胡教子嚴,偶不悅,輒長跪請罪,母悅乃起。正德六年與詹軾、劉概同舉進士,授刑部主事。父就養,卒於途。校奔赴,抱屍痛哭幾絕。面有塵,以舌舐而拭之。及起故官,帝將南巡,刑曹諫疏,校所草也。杖將死,大呼曰:“校無恨,恨不見老母耳!”子元婁,年十一,哭於旁。校曰:“爾讀書不多,獨不識事君致身義乎?善事祖母及母,毋愧而父。”遂絕。劉珏,由貢士。

林公黼,字質夫。父母喪,三年蔬粥,不入內。正德十二年與李紹賢、李惠同舉進士。諸曹諫南巡者,皆罰跪闕前,諸以危言恫喝,聞者惴惴。以故,戶曹不敢出疏,工曹諫者止三人。獨大理闔署諫,故帝怒加甚。公黼夜草疏,時聞暗中泣嘆聲,不顧。比入獄,黃鞏與語,嘆曰:“吾取友遍天下,乃近遺質夫。古人謂入險不驚,殆斯人乎!”公黼體羸,竟不勝杖而卒。

餘廷瓚,字伯獻。與孟陽皆正德九年進士。當禮、兵二曹之進諫也,廷瓚亦率其僚陳巡遊十不可,通政司獨留之。居數,諸曹已罰跪,疏始上。帝愈怒,掠治尤嚴。

李紹賢,字崇德。嘗頒詔至徐州,監倉中使席班首,紹賢立命撤其席,中使愕然去。比逮繫,見中官猶奴視之。

孟陽,字子乾。吏部侍郎之子。為行人,久不遷,或諷之見當路,陽不可。及是,語諸僚:“此舉系社稷安危,一命之士皆與有憂,豈必言官乃當效死?”父,前巡撫宣府,有軍功,忤中官張永罷歸。聞子死諫,哭之以詩,語甚悲壯,人爭傳之。

詹軾,字敬之。為人開磊落,善談論。從父瀚,字汝約,與公黼同舉進士。時方為刑部主事,亦以諫受杖。軾死,為經紀其喪以歸。嘉靖中,瀚爭“大禮”再受杖。每陰雨創痛,曰:“吾無愧敬之地下,足矣。”積官刑部侍郎。

劉概,字平甫。李惠,字德卿,尚書鉞之子。世宗立,贈遵、校尚寶卿,珏刑部主事,公黼、廷瓚太常丞,紹賢御史。各賜祭,錄一子入國學。

其以創死稍後者,禮部員外郎慈溪馮涇,驗封郎中吳江王鑾,行人昌黎王瀚。

馮涇,字伯清,與瀚皆正德九年進士。涇以孝友稱。既卒,家貧不能還喪。世宗立,吏部以狀聞,賜米二十斛,命有司厚恤其家。

王鑾,字汝和。正德六年進士。試政吏部,為尚書楊一清所知,擢文選主事。朝夕扃戶,人罕得見。再遷驗封郎中。被創,逾年卒。王瀚亦前卒。世宗立,贈御史,賜祭。

當諸曹連章迭諫,江彬怒甚。陰屬典詔獄者重其杖,以故諸臣多死。哭聲徹掖,帝亦為動,竟罷南巡,諸臣之力也。

嘉靖初,主事仵瑜上疏曰:“正德間,給事、御史挾勢凌人,趨權擇便,凡朝廷大闕失,群臣大惡,緘口不言。一時犯顏敢諍,視死如歸,或拷死闕廷,或竄邊,皆郎中、員外、主事、評事、行人、照磨、庶吉士,非有言責者。張英本一武夫,抗言就死,行道悲傷。今幸聖皇御極,褒恤忠良,諸給事、御史更何顏復立清明之朝?請加黜罰,以示創懲。”章下吏部。瑜後以爭“大禮”杖死,自有傳。

贊曰:李文祥、孫磐甫釋褐觀政,未列庶位;胡爟以下率諸曹尚書郎,或冗散卑末。非司風憲,當言路,以諫諍為盡職也。抗言極論,竄謫接踵,而來者愈多;死相枕籍,而赴蹈恐後。其牴觸權幸,指斥乘輿,皆切於安危之至計。若張英陷以悟主,徐鏊託術以諷諭,誠心出於忠愛,抑尤人所難能者矣。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