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關月亮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我總習慣去看月亮,習慣抬頭看那遠離塵世的傲物。而它又是那麼冰清玉潔,或隱或掩,都是極美麗沉靜的。我想這習慣,也許,是生存的空間過於狹小,所以喜歡這麼騰出眼睛,去看看寬闊廣袤的地方。

有時候,我抬頭也不能看見月光,只有星辰和無邊際的暗藍,並且在視線上面,閃忽過鳥的翅膀,它們划著極優美的弧形,那快捷柔軟的羽,總使我心輕輕彈躍。那一刻,不管自己是什麼心情,黯然也好,快樂也好,都會沉靜下來,都會元神出竅似的發一會兒呆,像遠近高低不一的樹木,微微搖一下腦袋,就像被輕輕打動和清洗。

仰望那些沒有功利的事物,比如這月亮,比如這滿天星空,我想自己或許比旁人更多一些。也每每能從這仰望中得到一些息,像在現實中涉歷久了的那種疲憊,像遠行千里之後的歇足,像奔騰傾洩之中的迴旋轉折。

所以,我開始教朵朵仰望天空,在她還不會喊著爸爸之前,就開始認識月亮,認識那盤踞天空的玉盤,或滿盈,或虧蝕,她總知道,那個美麗的,懸掛在頭頂上的東西,就是月亮。就是她父親殷殷指給她認識的世界之一。因為這世界,終將由她自己去分辨,去體會和試驗,而父母,沒有人會永遠站在兒女身後,即使他們內心願意也無可奈何。

說來,月亮總似沉靜,總似一如既往,守在自己的位置,在距地球三十八萬四千四百公里的地方,圍繞著地球。但它給我們看的,永遠都是一面。另一面,只有飛行在宇宙中,才能看見。或者,惟有這樣,那種孤獨,才能成為我們心起伏的伴侶?

孤獨,是的,還是思念和懷想,這些,都是月亮給我們的覺。當李白那首《靜夜思》如水般緩緩淌過額際,這些情就超脫了塵世的煩囂,輕輕呈現在心上,然而,它又像某種源泉,沖淡我們的功利和慾望,使一顆心變得澄淨和柔軟,變得豐富和多愁善。倘使用音樂來形容這段覺,我想貝多芬的那首《月光》,也足以說明月亮的美麗。

月亮高懸在碧藍的空中,殷殷發著光芒,多少回看著它,還是忍不住的欣喜,忍不住想起美好有關的情愫。這大約就是我喜歡它的原因。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