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周軍南下唐國應戰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如今西北戰局基本已經平定,正如苗訓等人所預料的一般,如今北方威脅基本解除,雖然漢遼佔據山西、河北州縣,但暫時不能南下,而周北伐的難度也比較大。

所以一時之間,誰能奈何不了誰,趙德昭後定會找這幾個國家騷擾一番,然後再收入囊中的。

如今西北戰事平定,接下去郭榮又在朝廷之上開始計劃下一輪的作戰計劃,今朝會之上重臣商議了一番,又從地圖上看了一下週邊的形勢。

大軍未戰,糧草先行,若在作戰過程中,糧草運輸不及時,恐怕兵力再多也是枉然,反而實力消耗得越快,一塌糊塗。

所以糧草是個大關口,而此番若是南下,戰線過長,運輸糧草不及時,反而會拖累行軍打仗速度以及渙散軍隊的凝聚力。

範質等人一直坐在朝堂之上凝神著,而郭榮卻從這地圖之上看出了端倪,若南下,這水路才是運輸糧食最好的途徑。因此當務之急是將漕運河清淤一遍,然後再行拓寬之道。

然汴水從唐朝末年潰堤決口以來,埇橋至泗州已壅,隨即詔令下去,命武寧節度使武行德徵發民夫疏浚河道,打通東京至東南的水路,後平唐之後,漕運之利。

隨即殿堂中大臣們共商國是,眾大臣對唐國皇帝的印象為李璟不如他的父親李昪,李璟生和善柔弱,喜歡寫文章,作詞更是一絕,如果是個文人,更出。他與文人飲酒作樂,愛好詩詞之外,喜歡別人說奉承的話。

於是乎五鬼當政,朝綱混亂,國勢衰微。唐在滅掉了閩國和楚國,國土大增,實力也是大大的增加了。

而自大的李璟甚至有了併天下的想法,當蜀請求他們援助攻打大周的時候,李璟想也沒想就同意了。之前李璟派遣使者走海路繞過周國,前往遼和漢,相互之間協商出兵攻打周國。李守貞、慕容彥超叛亂的時候,南唐為他們聲援。

因周國自顧不暇,暫時不和南唐計較。

朝臣們各抒己見,王溥忽然從位置上站了起來,雙手手執笏,道:“陛下,以前一到冬天,淮河都會水位大減甚至斷,唐軍在此地駐守,稱之為“把淺”然壽州監軍吳廷紹認為我大周忙於北邊和西北戰事,認為“把淺”費軍糧軍費,停止“把淺”清淮節度使劉仁贍上表反對,李璟卻沒回復。所以臣認為此戰可行。”此刻範質也建議道:“淮南唐軍陣線薄弱,而且民怨沸騰,可以一搏。”

“淮南天災之時,百姓湧入我國,然唐國未曾妥善處理百姓,可見唐國朝廷的**。”郭榮和大臣們這麼一想,就覺得有出兵的理由了。

隨後朝廷之上又對唐國國內的形勢作出了一番商議和預測。

這時候比部郎中王樸從座位上起身,出列道:“陛下,唐國李璟即位後,說兄終弟及乃是李昇的遺照,於是下詔封李景遂為皇太弟。當年立皇太弟,乃是為了自家的江山穩固,然縱觀前代,皇太弟能繼承皇位的少之又少,或者說沒有,一開始被冊立為皇太子的人,結局都不是很好。而後皇帝有子漸漸的長大,為了皇位就不折手段。況且李璟的兒子和李璟的弟弟本就相差不了幾歲,這樣就讓李璟的長子李弘冀很不服。李弘冀為人沉厚寡言,卻有非凡的軍事才能,在軍中的威望很高,昔年滅楚之戰功不可沒,被封為燕王。而李璟身邊小人皆於李弘冀不和,為李景遂的心腹,所以臣下斗膽猜測,唐國內亂必定會因為李景遂和李弘冀皇位之爭而起。”

“文伯分析的有道理!”郭榮點了點頭道。

這時候郭榮已經打算將下一步的目標放在唐國的淮南地區,也就是江北地帶。若江北下,則可與唐國劃江而治,屆時可以得唐國人心惶惶,不戰自潰。

天子命令一下,十一月,乙未朔(初一),郭榮遣宰相李谷為淮南道前軍行營都部署知廬、壽等州行府事,率領許州節度使王彥超為副,率侍衛馬軍都指揮使韓令坤(趙匡胤的好朋友)等十二員大將伐南唐。

郭榮讓人又大造輿論,向淮南發佈招諭,聲稱南唐“僭稱偽號”、“與我為仇,罪惡難名”最聰明之處在於,命國小兵寡的吳越國北上出兵,共同討伐唐。

又詔令周軍“秋毫無犯,有如時雨,百姓父老各務安居,剽擄焚燒必令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開封涼城客棧之中,當楊濛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他非常高興,若是周國南征能夠滅了偽唐,那麼他的國仇家恨就能得報了,而萬松也為他到高興。

楊濛雙手握成拳頭,手指關節處咔咔作響,面猙獰,道:“真是天助我也,有了周國相助,偽唐這次看你能夠翻出我的手掌心不成。”不過趙德昭也在一旁勸道:“義父,偽唐不是一時三刻能夠滅亡的,若是我大周出盡全部兵力,也只能暫時劃江而治。而那偽唐國土縱深太長,周軍補給不足啊。”楊濛收了收心思,面平靜下來,道:“這次一定要救出楊氏族人。”趙德昭知道此次並不能滅了偽唐,周國征戰唐國之後,三次徵唐之後,只是讓唐國投降,並沒有滅了唐國,而是北上收復燕雲之地了。

唐國雖然現在滅不了,但是以後終將被大宋給滅了,趙德昭這麼一想也就安了,不過當務之急,也就是協助義父救出楊氏族人。

而後,楊濛又派下面之人,加緊聯繫長堂在唐國江寧府的人馬,在周國南下之後,刺殺李璟,並想方設法救出被李璟囚的楊氏族人。

不過眼下趙德昭身邊沒有得力的心腹,都是義父手中的人馬,而廣味集團他是打算現下就開一家在江寧府,不過前方戰事緊急,不知道唐國內聽說周國開封的酒樓忽然就出現在他的腳下,不知道唐國認為是密探還是啥的。

不過白孤城家是在吳越國的,這點趙德昭先前就和他商量過,所以打算在白孤城家鄉開始廣味集團,暗中將長堂的勢力發展過去。

命令下去之後,楊濛的心才好受了許多,趙德昭、萬松就安自己義父道:“義父放心,此次行動義父一定能夠成功!孩兒祝願義父早報仇。”萬松過段時間估計也要隨軍出征了,他上次出征西北之後,這幾才回的開封,然後這幾一直就呆在客棧陪楊濛了,既然如今已經在趙匡胤手下,不過老趙並不知道萬松是趙德昭的義兄。

趙德昭告別楊濛,次又將此事說道給了白孤城。白孤城覺得這個主意不錯,而且白家在當今的威勢正強,進入市場快,也容易受到認可。這麼一合計,兩人當即就決定了。

之後,大周朝李谷大軍正式出兵南下。

周軍前鋒,兵至壽州城外。

壽州城,古稱壽秋蔡國、戰國楚國、西漢淮南國均建都於此。歷史上許多戰爭都在這裡發生,而如今即將以來一場大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此時此刻,唐國江寧府,秦淮河畔,紙醉金,文人騷客連於青樓之中。

江寧府,皇宮內,此刻依舊一片歌舞昇平,李璟等朝臣都在朝廷之上坐著,朝廷之上正在進行歌舞表演。

忽然間,急急忙忙進殿的前方軍馬回稟,道:“陛下——不好了!”李璟忽然間興致全無,他讓歌舞全部停下,裝作一本正經的樣子,道:“何事?如此慌慌張張。”軍馬護衛道:“周軍兵鋒至壽州城下。”李璟從龍椅上突地站起,追問道:“甚麼?消息可靠?”

“今收到的快馬急報。”軍馬護衛惶恐道,他怕一個不小心,觸怒了皇帝陛下的威嚴,他就命不保了。

“陛下,吳越國錢氏也出兵北上了。”門口又來了一個軍情報道。

“啊——”李璟頭大,當下失了態,沒有一副當皇帝的樣子。

李璟聽說了此事,毫無頭緒,如今兩國南北夾擊,唐國被兩面合圍,夾在中央動彈不得,此事如何才好,這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麼,當年自己也這麼幹過。

“諸位臣工,你們覺得怎樣抵禦周國大軍!”李璟又坐在位置上,不過心中忐忑不安,他知道西北四州如今差不過被周國給收復了,而郭榮此人雄才大略,不甘寂寞,能文能武,若是…他將目光掃視了群下眾位大臣,皇太弟和自己的兒子。

此刻皇太弟李景遂看到自己皇兄的求助的眼光,立馬起身,出列到中央,拱道:“啟稟陛下,周軍進犯我江北之地,”

“啟稟皇上,周軍正在率領我大軍進犯我江北了,吳越的錢俶北上,臣弟覺得此事有些棘手。”

“怎麼這一下子南北都有戰事,他錢俶有這麼大的膽子?還不是郭榮小兒的陰謀詭計。”李璟這個時候居然還問這些問題,關鍵是如何應對呀。

他眉頭一皺,然後又將求助的目光看向自己的兒子,燕王李弘冀。

關於李弘冀,民間相傳讖曰:東海鯉魚飛上天,而烈祖果育于徐氏,因信符讖,又有讖曰:有一真人在冀州,開口張弓向左邊,元宗其子應之,乃名之曰弘冀,初封東平公,徙王南昌,後封燕王。不過冀州真人,實為趙弘殷。

這時候燕王李弘冀身出列道:“父皇,兒臣認為此乃周的南北夾擊政策,意在牽制我軍。如今周國才我唐國頭號強敵,而吳越國不過是來湊熱鬧的。所以破了周國,吳越就不退自亡。”李弘冀眼光獨到的,一下子就切中了要害,這下子朝堂上的眾人也是回過味來了,還是燕王厲害,重臣都在暗暗向李弘冀這邊看來。

李璟欣地點了點頭,他覺得自己的兒子說的不錯,有軍師的風範。

不過皇太弟李景遂看到自己的侄子李弘冀奪了他的風頭,他耷拉著一張黑臉,無從生氣,暫時壓下了心頭之火,打算繼續看他的洋相。

這時候燕王李弘冀再次說道:“父皇,兒臣請命領兵去江北,抵擋周軍,兒臣必定為我大唐出兵剿滅周國大軍,然後北上殺了郭榮小兒的。”此刻李璟又欣地點了點頭,不過畢竟是自己的兒子,雖然驍勇,但是他不悉江北的情況,萬一…李璟幾個兒子都早死,現在就剩長子、六子、七子了,所以他還是很在意自己的兒子的。

“你對江北不悉,萬一…。”李景遂苦思無對策,這時候聽到侄子李弘冀打算親自出兵,而自己的皇兄好似怕自己的兒子毫無經驗,不知道怎麼回答,他心中一計劃,就開口道:“陛下,既然燕王想為朝廷立功,那就讓燕王領兵去防禦吳越,可好。”前線兵事緊急,而朝廷之上波濤洶湧。

年輕氣盛的李弘冀聽到李景遂的話,就大怒道:“皇叔,你覺得我侄子是捏軟的柿子捏麼?吳越不過是一個小跳蚤,如秋後的螞蚱,蹦躂不了幾天了。”李景遂毫不示弱、爭鋒相對,道:“燕王你太多心了,吳越國簡單對付,而皇叔是擔心你經驗不足,吳越國剛好可以讓你拿下。”隨即李景遂有言之,“臣弟建議派姚鳳和皇甫暉領兵江北!”

“兒臣願意前往!”李弘冀不甘示弱道。

李璟對自己的兄弟和兒子這一番爭鬥早就知道了,不過他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有時候也在提醒他們注意分寸,可是今二人又是爭鬥地你死我活一樣的。如今周國和吳越國都出兵了,唐國難道要亡於自己手中麼。

他當下不悅道:“夠了,你們兩個。至於調派軍隊一事,朕自有主張,還輪不到你們說話了。”隨即李璟又對諸位朝臣問策道:“諸位臣工有好的建議就說一下。”

“孫晟你怎麼看?”李璟制止了自己的弟弟和兒子的爭吵,轉臉問自己的大臣。孫晟乃李璟寵臣,幼時好學,擅長作詩,好文采,但有輕微口吃。年輕時曾做過道士,二十多年前奔吳。李昇建唐後,任為同平章事,等同宰相。李璟即位後一直擔任此職。不過他堅持立李弘冀為太子。

此時聽到李璟問他,孫晟立馬起身道:“陛下,臣贊成皇太弟的建議,派姚鳳和皇甫暉出征江北,燕王率兵抵禦吳越軍。”孫晟轉而支持李景遂,不過他自有用意。

而宰相馮延巳也是點頭稱是。

於是李璟下令:“皇甫暉、姚鳳為江北統帥,馮延魯、何延錫為都監,弘冀領兵破吳越。”隨即李璟任命神武統軍劉彥貞為北面行營都部署,率軍兩萬前往壽州駐防,協助駐守壽州的清淮節度使劉仁贍;同時任命奉化節度使、同平章事皇甫暉為應援使,常州團練使姚鳳擔任應援都監,二人率軍三萬前往定遠,協同劉仁贍等部防禦周軍。

此外,李璟召回了鎮南節度使宋齊丘,並與他一起商談軍隊指揮事宜,隨後又派了六皇子安定郡公李從嘉(李煜)為沿江巡撫使,負責沿江一線的防禦。並任命翰林承旨、戶部尚書殷崇義擔任吏部尚書,管理樞密院。

周唐之戰,爆發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s。有一真人在冀州,開口張弓向左邊。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