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世事繁雜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午門口聚集了一群看熱鬧的百姓,各個仰起腦袋看著牆頭上的聖旨。錦緞上飛揚的句段,多是咬文嚼字,大致的意思眾人皆回酒樓聽那飽讀詩書的秀才細述。
福緣樓內,一老秀才被眾人圍坐著,擺足了架子,喝了兩口茶,方摸著鬍鬚轉述。
聖旨上說,黃河兩岸暴雨成災,皇上要從國庫中撥出銀兩去救災,只是苦於國庫空虛,前些子又許下三年不收賦的重諾,一時間苦惱非常。可是,皇上又不願背棄對百姓的承諾,太后見皇上煩惱追問緣由,皇上敬重太后,便把心事和盤托出。
老秀才說到此處,得意的揚眉,故作神秘的探身道:“此話,卻讓陪在太后身邊的瑞珍公主得知了。你們知道,這瑞珍公主是何人嗎?”
“這還用問?”旁座之人回言道:“瑞珍公主就是救了皇上,被封為固倫公主的漢女。皇上下令減免三年的稅賦,不就是因為她的救命之恩嗎?連帶我等都受了恩惠。”
“不止,據聞她還救過太后呢!”
“聽說,瑞珍公主賜婚於鑲黃旗下的八旗子弟,那人還是個貝勒。”
“行了行了,別打岔。”有人擺手看向老秀才道:“郭秀才,你提起瑞珍公主,莫不是這聖旨與她有關?”老秀才摸了摸鬍鬚,轉著腦袋道:“可不是嗎?那瑞珍公主一聽說百姓有難,立刻懇求太后,不用為她來年的大婚建造公主府。提議,不如把建造公主府的銀錢與皇上,讓皇上加入送往黃河兩岸賑災的款項之中。還拿出了自己的體己,命人採買了米麵、布匹,放入撥往災區的物資之內。”在座聽了無不暗中敲了敲拇指。心嘆著,果然是他們禮儀之邦的漢人公主,比那紫
城內的公主,可有見識多了。看她做的事,多仁義啊?即便成了大清的公主,也沒忘了本,沒忘了關照黎民百姓。
老秀才突然話頭一轉道:“可是皇上不許啊!”
“為什麼?”眾人不解道。
老秀才嗔怪的瞪了發話之人一眼,解答道:“皇上說,這賑災之事,是朝廷的事。哪有讓一個女子出力的道理?何況,瑞珍公主是大清的固倫公主,她的大婚若沒有公主府,豈不被人小覷?”眾者點頭道:“皇上說的也有道理。”
“你們知道,瑞珍公主是怎麼答覆皇上的?”茶客們聞言,盡皆搖頭看向老秀才。郭秀才品了口茶,抬首道:“那瑞珍公主曰,她如今成了皇室的公主,受眾人朝拜,就應盡公主之責,為天下百姓謀福。區區的公主府,不過是為她長臉,與百姓無益。但省下這筆銀兩,卻能救幾千幾百人的
命,何輕何重,瑞珍公主說她心中極是明白。”
“皇上聽了怎麼說?”眾人急問。
“皇上說,他聽了瑞珍公主的話,很是慨。但認為她雖想得好,但這筆銀兩不過是杯水車薪。而且,朝廷徵用公主蓋房的錢,收用公主的體己,實在是丟了朝廷的顏面。”不少人覺得皇上此言有理,正在竊竊私語之際,老秀才開口續道:“而瑞珍公主卻道,當省則省,能用則用,多一兩銀多救一條人命。黃河兩岸的天災,不僅是朝廷的事,更是大清天下所有人的事。瑞珍公主示意,她願用一己之力,為受災的百姓添一碗粥,加一件衣。而朝廷,只要是為了百姓做事,何愁被人取笑?”茶客們心切道:“結果呢?”老秀才仰著下巴笑道:“皇上聽了瑞珍公主的一席話,
覺茅
頓開。皇上立刻下旨消減宮中的用度,並把大批宮女放出宮。把省下的錢,作為賑災之用。不僅放出宮女,令其自主婚配,並要大赦天下,皇上、太后亦會
夜為大清祈福。”眾人聽得心
澎湃,不住的為瑞珍公主和皇上叫好。少時,順天府內的大街小巷,都議論著皇上的德政,和瑞珍公主的義舉。就連這幾
深居簡出的賞雲鶴,都被迫聽著多隆、皓祥等人七嘴八舌的敘述。
稍息,恭亭在一旁打趣道:“鷹貝勒,你還真沒看錯那瑞珍公主。當時,你婉拒皇上的賞賜,就為了娶她,我還替你覺得不值。現在看來,倒是我的眼界淺了。”
“可不是嗎?娶當娶賢。”熙慶拍著恭亭的肩膀道:“我要是有一半鷹貝眼光,家裡就不會有個河東獅了。”熙卿見依爾
覺羅·鷹沉默不語,取笑道:“鷹大哥在想什麼呢?不會是瑞珍公主吧?”
“不用問,一定是。”多隆腆著臉笑道:“我想,那瑞珍公主必是極美的。否則,如何把我們鷹貝勒的這般魂不守舍?”
“那小可可要羨慕鷹貝勒了。娶個賢雖不易,卻還能百裡挑一。但這才貌雙全的女子,可是萬里也未必能出其一啊!”熙聞說笑道。
賞雲鶴嘆笑著擺手道:“我確實在想瑞珍公主…”還未等雲鶴把話說完,眾人便一陣起鬨,他說瑞珍公主長什麼樣。賞雲鶴自然不應,皓祥等人哪裡肯放過他,一個個以武力
迫。半炷香後,眾人經賞雲鶴一通蹂躪,俱是滿身大汗的倒在庭院裡,不住的
氣求饒。
賞雲鶴俯視著腳底下橫七豎八的眾人,接著先前的話頭道:“既然,瑞珍公主為賑災添了體己,我也該出些力才是。”多隆昂首看著依爾覺羅·鷹,擺手道:“鷹貝勒,你就算了吧。還是多籌些銀兩建個好宅子,把瑞珍公主娶回來才是上策。不是小弟看輕你,而是你和公主大婚,總要給她一個臉面吧?這宅子還是小了。你別急,你的那份銀子,由我們來出。”眾子弟聞言,紛紛點頭應合。賞雲鶴不置可否,把趴於青石板上的眾人提起身繼續
練。次
早朝,和親王把多隆等八旗子弟籌集的銀兩,
與乾隆。
此舉,不僅驚動了乾隆,更驚呆了這些子弟的阿瑪。他們沒想到當初被人稱做紈絝子弟的兒子,今會做出這般的善舉。聽和親王的意思是,他們是被瑞珍公主所
,認為自己亦不能落於人後。而被和親王提到姓名的子弟,被乾隆一再誇獎,其在朝堂上的父親紛紛勾起嘴角,與有榮焉的傻笑。
不止朝堂之上,乾隆回宮後,妃子們各展其能的悄悄求見皇上,說是要獻出體己救災。連永瑆、永璂,都不得不在皇后的叮囑下,出往
積攢的銀兩。一眾嬪妃心頭暗道,怎能讓漢女公主專美於前?
就在這紛亂之際,宮內放出大批宮女。而各地的牢獄內,只要不是十惡不赦的死囚,都按列減刑,罪責輕的當場開釋。好些百姓稱頌乾隆的好處,又聽到八旗弟子和後宮娘娘、皇子皇女們為災民捐贈,紛紛掏
包你一文,我一兩的把銅錢銀子送入地保手裡,再由地保
給官府。
此舉,一開始不過是順天府內,幾個善心人所為。但地保把錢送去官府之後,縣官當場取出名冊,把贈銀之人的姓名記在紙上,並說明這冊子最終是要到皇上手中,並將送入太廟受香火的。
地保回頭一說,真是一石起千層
啊!誰人不想把自己的姓名記載在名冊上,受皇家的香火?沒準,還能沾上皇家的福氣。再說,皇上收到名冊難道不看一眼嗎?若是自己捐的多一些,入了皇上的眼,那大富大貴是指
可待了。
這般如此,無論滿漢之家,只要身有餘錢的,皆捐出了銀兩。之後,簡直是一發不可收拾。每家每戶都以捐贈為榮,要是被人知曉沒有捐銀兩,便會被眾人恥笑。為此,就連窮苦的人家,也舀出半鬥米,昂著腦袋倒入官府門前暫設的糧倉內,並喜孜孜的看著主簿把自己的姓名記入在冊,其後寫上半鬥米的捐贈。
京城這般的事態,周邊如何不受影響?就連江南揚州、蘇杭等地的富商,都各自掏出銀兩,想買個好名聲。而各處的百姓更是互相攀比,不願墜了一方的名頭。
百姓捐贈之事,無關各地官府的政績,乾隆更下旨表示不可強行征討,若有違者從嚴定罪。此事之下,賞雲鶴請旨帶兵押送銀兩、物資去黃河兩岸救災。事後聞知動向的多隆之輩,相繼鬧著要同行。他們的阿瑪如何肯應?
救災可不是鬧著玩的。不僅怕強人奪了銀兩,和底下官員那些腌臢的事,更怕遇到民鬧起瘟疫,反倒連累了救災之人。何況,多隆等人多是嫡子,家中父母哪個願放行?然,乾隆大筆一揮,準了!讓所有被和親王選中的八旗子弟,跟著賞雲鶴押送賑災之物,去黃河兩岸吃苦。美其名曰,鍛鍊他們的毅力。當然,乾隆也沒忘了讓弘晝在其後壓陣。
救災如救火。十之後,賞雲鶴等人壓著銀錢、物資出了順天府。其後,待各地籌備接連不斷的送往災區。而洪水氾濫之處,早有賞雲鶴派出的清風門之眾去援助。並以朝廷的名義開了善堂收留兩岸
民,施粥、贈藥、醫病…把災禍儘可能減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