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中華帝國四權分立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河北、江淮、浙江、福建、江西、廣東、廣西、雲南、貴州九省行政權都在這次接收的範圍之列。

這九省納入行政範圍後,也就天下一統,中華帝國的版圖將變得非常廣袤。

各地官員很配合這次替,趙巖與崇禎在真定府一戰後,所有人都清楚的意識到了鼎革已不可逆轉。

忤逆之人必然會來殘酷的打擊,有些地方官離任之前,既然將地方財政席捲一空,這又引得各地武警頻繁出動,到處抓捕離任官員。

這次趙巖可不心慈手軟,抓到證據就抄家。

派遣出的官員在各地武警的配合下,很輕易的就掌握了各地的行政權,地方上不管是什麼豪族,都要對官府低頭。

不為別的,只因為官府手上有兵,在這時期,任何不配合的都可能被以鐵血手段清掃。

京城六部此時也被接收,接著就被解散掉了。

江南各地區的官方機構和資產也被接收,例如江南織造局,以及秦淮河的教坊等,都被山東政府所接收。

明庭官員大量丟官回籍,取而代之的是趙巖培養出的官員。

地方官一到地方,首選宣佈的就是丈量田畝,同時宣佈畝數低於十畝的自耕農免稅,並且免除所有百姓拖欠的賦稅。而案件由法院審理,法院一成立,必然要對當地進行一次大規模的翻案重審。

同時必然收攏城內民,並開設粥棚救濟貧民。

這一系列的政策下來,各地百姓心附,兩下就把明王朝遺忘到爪哇去了,開始熱烈歡慶中華帝國的成立。

趙巖的登基被安排在了十月十八這天。

而在內部制度的制定上,趙巖採取的是三權分立,即行政、司法、立法進行分離,互不統轄,互相平衡。在軍事方面,施行軍政分離,所有軍隊的最高統屬者即為帝國皇帝,軍人不可干政。

軍權暫時還是要抓在手裡的,等到時機成,自然可以將軍權由內閣。在那些開國功臣的待遇上,趙巖採取分給土地的獎賞方式。

趙巖現在打下的土地多得本開發不過來,這麼多的土地,賞賜一些出去又有什麼?

他最不缺的就是土地。

十月初五,趙巖召集麾下文武,除了遠在南洋和美洲的一些人來不及趕來外,其他的都集中到了趙家堡。

這次集會很輕鬆,趙巖辦了一個慶祝晚會。

晚會上擺著許多美的食物、水果,到場的文武百官都帶著家眷,趙巖在晚會上宣佈了賞賜。

與其說是賞賜,應該說是一場分贓大會。

“趙勇,晉升中華帝國中將,封侯爵,獎勵澳洲土地十萬畝。”

“王文嶽,晉升中華帝國中將,封侯爵,獎勵澳洲土地十萬畝。”

“林毅,晉升中華帝國中將,封侯爵,獎勵澳洲土地十萬畝。”

“吳永亮,晉升中華帝國少將,封子爵,獎勵澳洲土地八萬畝…”

這天晚上,除了趙巖宣讀的,下面還有一大堆的獎勵名單,包括那些陣亡的士兵,都被追加了爵位,還獎勵五百畝以上的土地。

整各名單人數多達五萬人,直接就分出去了五千多萬畝土地。這兩千多萬畝土地將由登萊農業大學進行管理,然後收益按照股份多少分配出去,和東北地區的農場是一樣的。

這樣的獎勵在很多人看來是非常低的,畢竟現在土地多得要命。但山東高層卻深知這是趙巖的一貫風格,趙巖從來不賞賜太多的東西高層,而主要把賞賜的對象集中在中低層身上。

但沒有一個人敢居功自傲,現在帝國的家業皆是趙巖一手拉扯起來的,沒有誰敢說他們出的力比趙巖多,能力比趙巖要強,或者認為他們的功勞要比這個拿得更多。

他們能有今天這個地位都是趙巖賜予的,他們能打出今天的這個功績,也是趙巖建立了一個支強大的軍隊,這種強大是每一個基層士兵組合在一起的強大,而不是因為他們某一個人的強大。指揮山東軍作戰,只要不比豬笨,能接收參謀部的意見,都可以取得勝利。

而且這次趙巖在賞賜諸將和各行政人員時,他自己也只分到了十萬畝而已。

中華帝國的建立,趙巖已經將話和在場的眾人說開了,今後的皇帝沒有絕對的權利,個人財產與國家財產必須分離。

目前正在對各官方控股的企業進行拆分,這些企業基本上都是趙巖和趙全二人成立的。

例如登萊紡織廠、登萊銀行、登萊建材公司等等…

但這次拆分,趙巖只保留了10%的股份,趙全保留了5%的股份,其他的股份都屬於帝國。

這次趙巖只分了十萬畝,也讓所有人沒了異議。

今後趙巖雖然是中華帝國的開國皇帝,但沒有絕對的權力,雖然在立憲制的過度期間,趙巖可以參與國家管理,但內閣可以進行反駁。

今後內閣向皇帝支付薪水,月薪為五千兩。

除此之外還廢除跪禮,凡中華帝國公民不需向皇帝下跪,不屬中華帝國公民者,則依舊需要三跪九叩。

趙巖一切的行為都預示著,帝國正在向立憲制過度。

這種過度不是說趙巖失去了權力,他的權力就算是被約束,但以他的威望,就算想要破壞規則也沒有人能夠阻擋得了他。

這涉及到一個自律的問題。

這不是一個以統治為目的的帝國,而是一個以造福人民為宗旨的帝國。這次‘分贓大會’雖然分了五千多萬畝土地,但這分的是澳洲土著的土地。…崇禎十二年十月十八,趙巖正式在趙家堡登基,同娶長平公主,並冊封周媛和長平公主為皇后,冊封朱由檢為太上皇,冊封顏玉瑤和莎蓮娜為皇妃。

這時,顏玉瑤產下了一名男嬰,趙巖取名為趙原,喻示帝國的未來的發展如平原一般平坦開闊。

趙巖詔告天下,中華帝國正式成立,改崇禎十二年為帝國元年,凡著漢人衣冠者,皆為帝國公民,帝國公民間人人平等。見官可不跪,見皇帝亦可不跪,並消除一切賤籍,五十畝以下自耕農、佃農皆免稅。所有土地的地租皆不得超過每畝20斤大米。

這次下詔,趙巖即未要求同名者改名,也未大赦天下,只是讓各地法院對嫌犯進行重新審理,將前朝冤錯案件糾正。

趙巖當天在舉行了簡單的登基大典後,便在趙家堡召開會議,繼續討論三權分立。

討論了三天後,趙巖決定成立國會、內閣、帝國最高法院、帝國最高檢察院,施行四權分立。

國會負責立法,內閣負責行政,帝國最高法院負責司法,帝國最高檢察院負責監察官員。

又設立財政部、民政部、商業部、教育部、警察部、農業部、工業部、衛生部、通部、科研部、文化部十一個部門。

這十個部門歸內閣管理。

除此之外還有獨立出來的軍部,軍部歸帝國皇帝統轄,軍部又設有軍事情報局、軍需處等機構,下轄陸軍、海軍、空軍。

國會議員為500人,由各地選舉產生,負責立法。內閣由公民選舉組成,內閣首輔負責行政。最高帝國法院負責司法,最高帝國法官由民眾選舉法律系畢業者產生。帝國最高檢察院檢察官定為500人,由各地選舉出任,最高檢察長則由全國民眾選舉產生。

當然說是選舉,但目前不具備選舉的基礎條件,首先是教育上不過關。因此內閣的權力也沒有那麼大,趙巖依舊掌管行政權。

未來,則是逐漸完善四權分立的進程。

這個進程必須有武力來維護,因此趙巖依舊牢牢掌控軍權。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