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說句正經話,抵制貨在民國時是可行的,因為貨產品太過單一,而且嚴重依賴中國市場。

魯迅掏出香菸,遞給周赫煊一支,自己劃火柴點燃,雲吐霧道:“你好像在《大國崛起》中預言,美國今年要爆發經濟危機,甚至影響全世界。如果真的這樣,本豈不就此崩潰?”

“是的,本經濟絕對要崩潰,”周赫煊叼著煙說,“所以本必然入侵中國,因為只有戰爭,才能轉化國內矛盾,才能引開本人民的視線。”關東軍入侵東北,製造九一八事變,直接原因有兩個:一是旅順、大連的租借合同快要到期,二是本國內經濟崩了,必須用戰爭來轉嫁矛盾。

1929年經濟危機爆發後,本崩到什麼程度?

本甚至出現許多“沒有少女的村莊”,因為農民生活過不下去,只能送女兒出去當娼

《婦女》雜誌曾有一篇報道:為度過荒年,貧窮的山形縣小西國村,將397名少女賣給院,村內再也見不到少女的蹤影。

此報道震撼了整個本,山形縣官廳辯解說:外出的婦女確實是397人,但做娼的僅有109人。

然而,山形縣的風波未平,秋田縣的玉米村、下鄉村,雄勝郡的秋之宮村……等等村莊,也因大量少女淪為娼,而成為媒體爭相報道的對象。

到後來,“沒有少女的村莊”已經不能引起關注,因為太司空常見了,大量村民舉家自殺成為新的輿論熱點。

直至1935年,本女身高出現大倒退,平均身高僅為1米48,男平均壽命降到44歲。甚至本的許多城市婦女,也脫下西式上衣和裙子,改穿和服,只有這樣才能遮掩自己骨瘦伶仃的小腿。

本侵略中國,並不僅僅是一撮好戰分子叫囂的,而是到了不打仗不行的地步。只有打仗,才能轉化本國內矛盾,利用軍工企業運轉,以及對外掠奪來挽救崩潰的經濟。

也別談本老百姓是無辜的,當時的每個本人,都享受著侵略中國的戰爭紅利,不打仗他們連飯都吃不起。

第305章【靈均】吃過午飯,四人下樓便遇到黃包車。

周赫煊一打聽,才知道車伕們的罷工取得了勝利,各大車行同意,把每天的份子錢降低了50文。

事實上車伕提出的要求是降低300文,但雙方爭執不下好幾天。最近北平妙峰山又在開香市,附近轉道來妙峰山上香拜佛的香客頗多,所以才有周赫煊和魯迅下車時看到的繁榮景象,車站比平時擁擠不少。

不管是車行還是車伕,都不想錯過這些生意,雙方各退一步才把事情解決。

就跟北平市政府裡派系眾多一樣,北平人力車伕工會同樣派系繁雜,甚至連赤黨都派有人員加入。

由於各方故意挑動,今年秋天北平的車伕就要發生暴動,他們見到電車便打砸搶。總計砸毀機車、拖車63輛,電車鐵軌岔道被掘10處,站廳木閣被拆5座,直接經濟損失數十萬元,電車工人有30多人受傷,60多人被搶奪財物。

這次暴動震驚國內外,雖然有我黨人員參與,但真正的始作俑者卻是汪兆銘。

汪兆銘和蔣介石的人爭奪北平總工會控制權,失敗之後就鼓動車伕鬧事,甚至對車伕代表說:“砸了電車你們才有飯吃。砸吧!出了事我們負責。”結果導致1400多名車伕被捕,發起暴動的4名領導人被槍斃,勞苦大眾就此成為國黨派系鬥爭的犧牲品。

北伐勝利後的北平,比北洋政府時期混亂百倍,各個方面都一塌糊塗,本沒人有能力控制局面。

“周先生,再會!”魯迅和周赫煊握手道。

“再會!”兩人坐著黃包車,朝各自的目的地而去。

行不多遠,周赫煊猛拍腦袋:“唉喲,忘了找魯迅寫幾個字兒!虧大了。”即便是以孫永振的老實憨厚,聽到這話也忍不住想翻白眼——周先生的嗜好還是改不掉啊。

來到清華大學,周赫煊又講了兩堂《人類文明史》,然後直往工字廳跑。他去了王國維家,結果發現人不在,說是在“怡院”那邊。

好吧,大家就別吐槽“怡院”這破名字了。

院在工字殿西邊兒,有個垂花門,門額上刻著“怡院”三個大字。早在清朝,這裡專門用來安頓伶工,王府中的戲子、舞女都住在裡邊。

周赫煊穿過門廊,看到王國維、陳寅恪等人都坐在亭子裡,赫然還有國立北平大學的副校長李書華。

“周先生,你來的正好!”李書華高興地說道。

周赫煊走過去坐下,笑問:“你們在這裡開詩會呢?”李書華說道:“北平大學區正在籌設北平研究院,我負責籌建研究院的史學研究所,今天是來請幾位國學大師加入研究所的。”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