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21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還是這三人,只不過順序又變了,成了“錢王孫”。

這一回,總算再沒有什麼變故了。

錢氏成了“眾望所歸”

“司禮監和內官監力推”的名正言順的太子妃。張忠覺得最適合當太子妃的孫氏和太子個人最喜歡的王氏,則一起成了太子側妃。

事情到了這裡好像也就結束了,但是並不是,太后從這麼一通鬧么蛾子之後,就已經不喜上了自己的兒媳錢氏,因為她覺得既得利者是錢氏,就很難保證錢氏在之前兩次事情裡的清白。而太后,不喜歡心機過重的兒媳。

這就有點雙標了。太后自己和魏貴妃鬥得難捨難分,卻不允許自己的兒媳有點心機。但不管如何,選妃一事,就這樣為未來的婆媳鬥爭埋下了導火索。

真正爆發的契機,是太子側妃王氏先懷孕,卻又了產。

太后指責錢氏看護不利,為人善妒,甚至隱隱有指責錢氏故意導致王氏產的意思。錢氏表面上不敢頂撞婆母,私下裡卻也是怨氣橫生,覺得真正的問題出在了太后與魏貴妃的鬥爭之中,是太后沒有保護好自己的兒媳,給了魏貴妃可乘之機。

這就是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羅生門,誰也沒有辦法確定誰說的才是對的。但總之,這對婆媳算是徹底撕破了臉。

在天和帝登基之後,雙雙晉升的兩人,就徹底開戰了。

太后與皇后圍繞後宮管理之權,進行了數次碰撞。要池寧說,太后也是真的力旺盛,她當時就已經在積極謀求前朝的權柄了,竟然還不願意放棄對後宮的把控。

碰撞的次數多了,就肯定有失手的時候。

一直被太后穩穩控制在後宮之中的矛盾,終於再一次升級,波及到了外朝。準確地說,是雙方的家人。

大啟對待外戚問題,一向是給爵不給錢,摳門得厲害。但外戚畢竟是外戚,他們沒有實際的政治影響,可至少名頭在比他們低的階級來看,這頭銜還是足夠響亮的,身邊也很是聚集了一批唯他們馬首是瞻的小人物。

這一天,新晉的國丈,就和太后的子侄後輩打了起來。

起因到底是什麼,已經沒有多少人知道了,只知道後來兩家矛盾再次升級,直接演變成了當街械鬥。場面一度失控,連趕去勸架的府尹都嚇傻了。

“別人不知道到底為了什麼,我卻是知道的。”王洋笑眯了一雙眼睛,他的門生正巧就是那個倒黴催的府尹大人。

“只是知道?”池寧挑眉。

“好吧,還有一些鐵一般的證據。”雖然說吵架不應該翻舊賬,但太后實在是太難對付了,而這是她唯一一次有記錄、有證據的出格行為,還是出在家人身上,實屬難得。

“我們可以藉此……”王洋讓池寧附耳過來,嘀嘀咕咕了半天。

池寧卻遲疑了,不是因為他覺得不能利用太后的家人,而是:“這麼多年了,老孃娘一直沒有管過這樁陳年往事,你覺得是她忘了的可能大一點呢,還是這其實是她的一個套,就等著‘有緣人’往裡面鑽?”後宮的女人最為可怕的一點,就是她們可以設一個陷阱,然後耐心等待幾十年,就為著等人自己翻出來,坑自己。

王洋也跟著沉默了。

別人不好說,太后還真的有可能留這麼一手,上不上當的無所謂,不上當就放著,有人上當了就正好用來打擊對手。

“那你說怎麼辦?”池寧能知道什麼呢?走出內閣的時候,池寧覺自己年紀輕輕,就已經要開始禿頭了。他還不死心地問了原君一遍,如果他利用太后的孃家事,會怎麼樣。

原君直接就給出了大凶的結果。

隨著原君對池寧情的益增加,原君現在能夠看到的屬於池寧的未來已經十分模糊了,只能給出吉凶之類的模糊方向。

就很愁人。

池寧和王洋這廂因為天生謹慎的格而選擇了按兵不動,那邊卻已經有人等不及了。這是一夥兒既不支持太子登基也不希望念平帝醒來的人,他們覺得現在朝堂之上,鼓吹太子登基的風均是來自太后的授意,必須得摁死太后才行。

這些人是真的心臟,不僅揭發了太后孃家的舊事,還上奏請示,天和帝的屍骨什麼時候可以葬入帝陵。

池寧從大師兄江之為手上得到了天和帝的屍骨後,第一時間就請原君確定了這屍骨不再有問題,就給太后的宮裡送了去,讓人家母子團聚。老太后也不知道是不信任池寧,還是單純想要和兒子再多處一段時間,請了坐忘心齋的仙師入宮,整整七七四十九人,來給天和帝的屍骨念往生輪迴經,要一連念上個九九八十一天,才好超度亡魂。

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偏偏有人要作死,在這個點上踩太后。

果不其然,太后怒了。

她先是以雷霆手段,自己收拾了自己家裡僅剩的人,又在內閣和司禮監議事時,拄著肅帝的龍頭柺杖,像戰士一般,踏著鼓點,邁入了大殿。

俯視群臣,太后當庭點破了發難之人,直言問他,欺負她孤孫寡祖,是何居心。

證據嘛,自然就是對方暗中聯繫了錢皇后的家人。誰能想到呢?錢皇后的家人臨陣倒戈,全數站了太后。池寧和王洋對視一眼,就已經明白了,原來太后的套在這裡,天和帝去了,錢皇后和太后有再多的恩怨,也已經自然而然地成為了利益共同體,不可能再鬥下去了。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