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20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要強無敵了。
池寧實在是想不到什麼好辦法,不得不去請教了王洋王首輔,這位一直戰鬥在與太后對線前線的第一人。
但說實話,王洋其實也沒什麼能壓制太后的好辦法,他的手段一直很單一,就是借力打力。
肅帝時期,太后還只是皇后,沒辦法作妖,她僅僅是為了能保住皇后的位置,就已經戰戰兢兢,拼盡了全力。
天和帝時期,天和帝畢竟是太后唯一的親生兒子,太后可以和兒媳錢氏掐得天昏地暗,卻沒有辦法真的全然不顧兒子的喜惡,多少會注意自我收斂。
念平帝時期,先不說念平帝是個神經病,無法以常理揣度,只說他有太子聞宸為質,太后為了保住太子的位置,也得小心做人,不能行差踏錯。
“可如今時代不同了。”王洋長嘆一口氣。
念平帝癱瘓,太子年幼,太后要是再不抖起來,那簡直都對不起她這麼多年的隱忍。一個“孝”字,就可以成為大殺器,讓所有人閉嘴。
難,實在是太難了。
“實在不行,我們就只能舊事重提了。”王洋對這件事其實也沒多大的把握,這算是他當年抓到的太后唯一的把柄,當初不提,是覺得後說不定會用到,果不其然,這是為今之計裡最有可能成功的,“但……以前的爛賬到底能有多少用,我也不確定。”
“怎麼講?”池寧虛心求教。在這件事上,他和王洋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倒也不用擔心內閣會坑司禮監。
“太后當年和錢皇后多有不快,你知道吧?”
“略有耳聞。”池寧回得很是中規中矩。但他豈止是知道,他和兩個師兄一起前排深度吃瓜都不知道吃了多少回了。能被外朝看見的,畢竟還只是冰山一角。他們這種常年生活在宮裡的,才是對太后和皇后的婆媳鬥爭受最深的一撥人。
也是太后素來會遮掩,這才沒有把這個整個後宮都知道的秘密,變成全天下都知道的秘密。
說婆媳鬥爭之前,就得先說一下,錢皇后是怎麼成為皇后的。
當時天和帝還只是太子聞恆,肅帝和魏貴妃這對給別人帶來了無數災難的痴男怨女還在宮內到處造孽。肅帝在他老夫聊發少年狂的愛情故事裡,唯一還保持清醒的一點,就是他對他的太子始終不一般。肅帝自己年少時是吃夠了父皇寵庶滅嫡的苦,等好不容易熬到了自己做皇帝,便指天發誓,決計不能再讓這樣的禍事發生在自己的嫡子身上。
可以說,有琴太后當年的皇后之位之所以那麼穩,一方面是有賴於她的老成持重,不給敵人留下可攻訐的漏,另外一方面就是她給肅帝生下了嫡太子聞恆。
肅帝給皇后的大半尊重,也都源自於他對於聞恆這個嫡太子的看重。
太子聞恆到了選妃的年紀,肅帝比有琴皇后都上心。但大啟一直以來的皇室選親,都是那一套——得由太監去民間採選良家子,可以說,這裡面給肅帝發揮的空間並不算特別大。
當然,倒也不是完全沒有辦法作。
好比選太子妃的時候,肅帝就一口氣把他信重的太監都派了出去,可以說是遍地撒網,重點撈魚,肅帝給每個人都劃分了不同的選區,挑起了太監之間微妙的競爭。名義上,身為內官監掌印的張太監還是這場選太子妃活動的總管,但實際上,整場選妃因為各方勢力名正言順的下場,已經註定無法被內官監所把持。
這就是肅帝了,晚年數年不上朝,一心留宿美人膝,卻依舊能大權在握的神奇人物。
只因制衡這一套,他玩得賊溜。
每個有實權的太監大佬,幾乎都在最後的選拔過程裡,留了一二“自己人”,張忠也不例外。應選們的鬥爭很快就進入了白熱化,戰爭一觸即發。
最終,堅持到“選三”的,是孫王錢三人。張忠最為看好的是孫氏,錢氏是當時的東廠督主選送的,蘭階庭那個時候還不是司禮監的第一人,但他也憑藉和太子聞恆的私
,在選三里
入了他的“自己人”王氏。
孫王錢三人的名字往上一遞,就是一個潛規則。名義上說的是,三位應選的名次不分前後,請帝后和太子定奪。但實際上,“孫王錢”本身就代表了內官監推薦的順序與立場。
他們主推孫氏,那是張忠覺得最適合聞恆太子的太子妃,沉穩大氣,待人寬厚。
就在肅帝和有琴皇后都已經點頭,同意了這個排序,即將冊封孫氏為太子妃的前夜,卻突然爆出了孫氏在給祖父守孝的晚上睡著的醜聞。
但是講道理,孫氏的祖父十年前就去世了,孫氏當年不過一個三五歲的小丫頭,她熬不了夜,在晚上睡過去不是很常見的事嗎?
可就是有人要沒事找事,從中作梗,讓孫氏與太子妃之位失之臂。
張太監沒了面子,還得壓住怒火重新選,這回上奏的順序就變成了“王錢孫”。孫氏還在“選三”裡面,依舊會嫁給太子,只不過是從太子正妃變成了太子側妃。而張忠和蘭階庭私下達成了共識,覺得選太子殿下最喜歡的王氏也
好,秀外慧中,嬌俏明媚。
但就是因為這個共識,他們再一次被人舉報了,說這場選妃不公平,有貓膩,要重選。
事關太子,全朝上下都在看著。
哪怕事實證明,張忠和蘭階庭之間並不存在什麼金銀
易,但選妃還是往回捯了一下,最終,報上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