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05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出。
這麼一來,如若宮裡失火,要想及時搶救,不論是反應快慢,還是在難度之上,恐怕都比民間要來得大上許多。
宋綬只醉心校勘等書籍相關的事務,對環境歷來毫不在意,只讓吏人稍加灑掃維護。
因此,當陸辭使喚著吏人們把雜物移開,不許在通道上存放物品,還把書架間距拉大,又在書案邊隨時放上滿滿一桶水以備不時之需時……
他雖察覺到了,也覺毫無必要,但為了不拂了陸辭顏面,還是選擇了安靜配合。
直到現在看著陸辭不惜自掏包,也要找木匠私下製造一批底下帶可以推動的木輪的新書架時,他才恍然間覺得陸辭何止有些過頭,簡直是快走火入魔了。
宋綬遲疑片刻,猶猶豫豫地勸道:“這,怕得與大學士商量一下。”陸辭笑道:“關於這點,倒不必擔心。我已查過具體章程,改動館內佈置,而不動建築本身的權限,校理還是有的。”但也沒有人會想著動用這一權限啊!
宋綬內心反駁,嘴上卻不好做聲。
他擰著眉,打量陸辭許久,糾結地意識到對方顯然是認真的,並且心意已決,索也不多說了:“若有我能幫上的地方,攄羽但言無妨。”陸辭笑眯眯道:“那我就先謝過你了。”想要更替掉所有書架,無疑是痴人說夢。
而陸辭也無意那麼多動靜出來。他所定的第一批木架的數額,是基於館中那些雕版未做留存、早年從民間收錄而來的古籍抄本的數量而定的。
這批新的書架很快做好,陸辭就先把沒有雕版的這些手抄書統統挪到一層去,轉到新書架上,按門別類排好。
陸辭辛苦忙活這些,即使別人看得出是未雨綢繆,也只覺不以為然。
這與一校理何干?崇文院自建起已有幾十載,屢得擴建,房舍輪奐壯麗,且有園林花木,不曾出過半分意外。
要不是譁眾取寵,自命不凡,就是為博聖恩的作秀。
眾人百思不得其解。
但這又有什麼必要?以陸辭所得聖寵,加上狀元及第的出身,官家是斷斷不會忘了他的,又何故這般折騰?
陸辭對這些紛紛擾擾並非一無所知,卻毫不在意。
他就是為圖個自己心安,又何必在乎別人如何想的?
在忙完這一些後,陸辭也終於消停下來,優哉遊哉地繼續回到了兩點一線,偶爾遊山玩水,拜訪晏殊等新友的美好節奏。
他原一心想著被派去地方任職,就是不願頭頂總有人壓著。
現既已沒了頂頭上司,又是清貴的閒職,毫無工作壓力,只需按部就班地每來館中摸魚即刻,也算滿足了他之前的心願了。
至於升遷?
陸辭表示並不關心……
宋綬見陸辭終於停下改變館內佈局和物件的舉動,也由衷地鬆了口氣,樂得每與陸辭分享心愛的書目,再探討校勘心得。
時間一晃,就到了大中祥符八年末的一天。
對於館職中人而言,那場飛來橫禍,簡直驚心動魄。
——榮王宮失火,殃及崇文院。
作者有話要說:註釋:1.崇文院為三館統稱。
三館是指昭文、史館、集賢院。
從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開始,三館與秘閣一度分開。原因是榮王宮失火,殃及崇文院。(《兩宋文化史》)這場火災,使藏書損失非常嚴重,尤其秘閣之藏所剩無幾,而且之後幾年重新搜求和校寫書籍的工作量非常之大。(《宋代館閣校勘研究》)2.粉壁:宋朝廷發佈榜文的地方。
宋代政府的新聞發佈方式叫作“出榜”。宋政府的榜文內容豐富,除了曉諭百姓遵守的法令,還有大量向天下士民發佈的政府信息。按照慣例,大凡朝廷有重大的人事任免,需要及時公告,朝堂有專門張貼榜文的粉壁。乾興元年(1022),丁謂罷相,便發公告榜於朝堂,“布諭天下”。鹹平六年,一名通判受到彈劾,被罷免職務,“仍令御史臺榜朝堂告諭”。當發生緊急事故時,比如出現嚴重的行病,政府也要“出榜曉示百姓通知”,讓百姓及時瞭解疫情、症狀以及處方。(《兩宋文化史》)3.館職最高者為昭文館大學士,監修國史和集賢院大學士。因為宋時不止一個宰相,所以分別有兩個或者三個宰相分別領取其中一個的職務。但只是名譽官職,並不是真的要幹什麼……(《宋代館閣校勘研究》)唯一的例外是監修國史對
曆修撰有‘但提大綱’的職責。
4.潛火隊:消防隊員。
為了防火、滅火,宋朝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公共專業消防機構——“潛火隊”。
前面提到的“軍巡鋪”,負有火災報警的責任,《東京夢華錄》“防火”條記載,汴梁城內,“每坊巷三百步許,有軍巡鋪屋一所。鋪兵五人,夜間巡警,收領公事。又於高處磚砌望火樓,樓上有人卓望”。一發現哪處起火,馬上馳報,即由“軍廂主、馬步軍、殿前三衙、開封府各領軍汲水撲滅,不勞百姓”。這些負責撲滅大火的士兵,便是“潛火隊”的“潛火兵”,是經過專業訓練的消防官兵。宋仁宗朝時,【樞密院副使狄青家舉行“夜醮”(祭拜鬼神),大舉燭火。望火樓的瞭望兵見狄府“驟有火光”,以為發生火災,不敢怠慢,立即“馳白廂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