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希望的大海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花子母親想當一位盲人學校或者聾啞學校的老師,為了和自己女兒苦境相同的孩子們奉獻此後的人生。
自從和月岡教師見面之後,這個決心更加堅定了。
“您的家屬或者您的親戚之中,有耳朵不好的嗎?這種話,我常常被人問到。”這是月岡老師對花子母親說過的話,因為自己的親屬之中就有聾啞孩子,所以當了聾啞學校老師的也許並不少。
對於這種殘疾孩子們,一般人的生活中是把他們淡忘了。待到自己的近親之中的所愛者出現了盲人,聾啞人,這時他們發覺,人世上有同樣苦惱的孩子們很多,從而產生了真正的同情。於是想到,不僅幫助自己的孩子,而且還要幫助別人的孩子。
花子母親就是這樣的人。
盲人學校、聾啞學校都有師範科,以此培養教員。花子母親打算獲得這兩方面的教師許可證。
為了花子,這是必要的。
但是,同一時間不能去兩個學校,先去哪個,她拿不定主意。她希望,如果能辦得到,她願意和花子一起去一個學校。這樣,她陪花子的同時,自己在師範科學習,可以說兩全其美。
但是,像花子這樣又盲又聾啞的孩子,盲人學校不收,聾啞學校裡也沒這樣的孩子。總而言之,能對聾啞人和盲人施教的設施,當前的本還沒有。
但是,月岡老師對花子給以深切的同情。她對她的學生做“家庭訪問”時,順便來看她們母女。
她對花子母親說,凡是她自己能教的,她一定教教她。她說:“我希望得到校長同意,我就說,我想把花子放在我的班裡。和別的孩子一起教,無論怎麼說也有些勉強,不過,僅僅進了學校也許就起些作用呢。”
“是,只要能進學校,那就比不進好…”花子母親對這件事決心抓住不放。
“不過,現在就指望這個那可不大現實。我只是想試試看,明確的希望連我也沒有。至於您這做母親的,就只好請您懷著一切只能通過試驗看結果的心情了。但是,花子的教育如果獲得成功,也算我立了一大功勞。因為在本是頭一個嘛!不僅讓花子一個人,而是讓許許多多和花子相同的孩子有了希望。”花子母親緊緊地摟住花子說:“花子,你可得認真對待呀!”
“大娘,花子沒問題,聰明著哪!”達男似乎為了鼓舞士氣快快地這麼說。
“對!教孩子,首先就得相信那孩子。”月岡老師也表示同意。她接著說:“不過,我這當老師的不大可能成為沙利文先生。”安妮-曼斯菲爾德-沙利文以海倫-凱勒的老師而蜚聲於世。
沙利文到海倫-凱勒家來當家庭教師那一年,海倫7歲(按本習慣是8歲),沙利文21歲,也就是公元1887年的
天。從那時到現在,幾十年之間,沙利文為海倫獻出了自己的一生。
海倫-凱勒是這樣描寫沙利文先生的:“先生萬一有個好歹,不知道這個世界會成了多麼荒漠寂寞和乏味無聊的東西啊。那時可能我什麼事也無能為力了吧?從來沒有想過一個人工作時的自己會是個什麼樣子。三十年之間已是我的一切的先生…”這“三十年”是距今已經二十年前了。其次,她還說:“說實話,如果沒有這位先生,對海倫來說,可能是生命將不成其為生命,天堂也不再是天堂吧。她說,她自己完成的事,全是通過先生完成的。從來沒有說過是她一個人完成的,連一次也沒有說過。其次,不寫先生的事蹟而只寫自己,一次也沒有。”確實如此。是沙利文先生的愛心與誠意,以及不懈的努力,培育出海倫-凱勒。
施教者和受教育,這兩個女人一心一意,創造了一個奇蹟。兩個人緊緊擁抱在一起,從人生的旅程上一路風華地走來。
月岡老師把海倫-凱勒寫的五部書的譯本借給了花子母親,希望她務必讀一讀。月岡說,一定得到鼓舞,獲得力量。還說,不僅是盲人與聾啞人,也是所有不幸人們的‘聖經’。還提到,這樣健康、明朗、
染力很強的書是很少見的。
本沒有殘疾人的偏見,或者悲觀的蹤影。通篇充溢著光明與喜悅。
這本書反覆告訴人們的是,即使眼睛看不見而且耳朵也聽不見,但生在這個世上該是多麼幸福與美好。
“海倫-凱勒既喜歡音樂,也歌唱月亮和星星的皎潔。”
“啊?連月亮和星星也…”花子母親吃驚地反問。
她確實不解,盲人怎麼能看見月亮和星星。
“對,因為她用全身心讚美自然。當初我也吃驚不小呢。像我們這樣,雖然眼睛睜著,但是覺遲鈍,還不如盲人哪。”月岡說完之後,忽然好像遙望遠方的神情。
海倫-凱勒的書上說:盲人是用心靈的眼睛看,與形的美是什麼,邊想邊…
聾人是用心靈的耳朵聽,聲音之美是什麼,邊想邊…
從海倫-凱勒的書上雖然讀到這樣的句子,但是真正的意義卻不懂。
如果對花子的教育成功,通過和自己“一心同體”的花子的心靈眼睛、耳朵,就能知道那些吧。
“我們一天到晚,因為眼睛看得見,耳朵也聽得見,反倒忘了眼睛、耳朵的彌足珍貴之處。我教聾孩子們時,就常常這麼想。以自己本來就是聾子的心情去聽,那麼,不論是河水聲也不論小鳥的鳴叫聲,是不是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