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氣藏府病形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岐伯回答說:氣青的,脈象應是弦;氣紅的,脈象應是鉤;氣象黃的,脈象應是代;氣白的,脈象應是;氣黑的,脈象應是石。如果看到的氣和切得的脈象不符合,反而切得相剋的脈象,就會死亡;如能切得相生的脈象,疾病就會痊癒。

黃帝問岐伯說:五臟所主的疾病,以及它在變化中所表現的不同形態,是怎樣的呢?

岐伯回答說:首先確定五和五脈的相應關係,病疾就可以辨別了。

黃帝問道:氣和脈象已經確定,怎樣辨別病情呢?

岐伯說:只要能診察出脈的緩急、大小、滑澀,就能確定病情了。

黃帝問道:怎樣診察脈象和尺膚的變化呢?

岐伯回答說:脈象急促的,尺膚的皮膚也一定很緊急;脈象徐緩的,尺膚的皮膚也一定較弛緩;脈象小的,尺膚的皮膚也一定瘦削不足;脈象大的,尺膚的皮膚也一定大而隆起;脈象滑的,尺膚的皮膚也一定滑潤;脈象澀的,尺膚的皮膚也一定枯澀。但是,這種變化有的不顯著,有的顯著。所以善於診察尺膚的醫生,不必再診其寸口之脈,就可知病;善於診脈的,不必再去望,亦可知病。能夠將察、切脈、觀察尺膚三者配合起來進行診斷,就可稱為上工。這樣的醫生,十個病人可治癒九個。能夠運用兩種方法進行診斷的,稱為中工。這樣的醫生,十個病人可治癒七個。僅用一種方法進行診斷的,稱為下工。這樣的醫生,十個病人可治癒六個。

黃帝說:請問脈象的緩急、小大、滑澀所主的疾病是怎樣的呢?

岐伯說:請讓我把五臟的病變談一下吧。

心脈急甚的,會出現筋脈瘛瘲;微急的,會出現心痛引脊背,食不能下。心脈緩甚的,會出現發狂多笑;微緩的,會出現伏梁,熱積於心下,其氣或上行或下行,有時唾血。心脈大甚的,會出現喉中如有刺物梗:微大的,會出現心痺引背,經常淚。心脈小甚的,會出現呃逆;微小的,會出現消癉病。心脈滑甚的,會出現多渴:微滑的,會出現心疝引臍而腹鳴。心脈澀甚的,會出現啞不能言;微澀的,會出現吐血、衄血以及陽維脈上逆,導致耳鳴及頭部等病。

肺脈急甚的,會發生癲疾;微急的,會出現寒熱,倦怠無力,咳唾血,牽引部都不舒服,或鼻中生有贅而呼不通。肺脈緩甚的,會出現多汗;微緩的,會出現痿、瘻、漏風,頭以下汗出不可止的症狀;肺脈大甚的,會出現足脛部發腫;微大的,會發生肺痺,牽引背不舒服,厭惡光。肺脈小甚的,會出現洩瀉;微小的,會發生消癉病。肺脈滑甚的,會出現急上氣;微滑的,會發生口鼻出血、前後陰出血。肺脈澀甚的,會發生嘔血;微澀的,會發現鼠瘻,生於頸部或腋下,呈現下虛不能承受上實的脈象,下肢無力,足膝痠軟。

肝脈急甚的,會出現情緒失常,胡言亂語;微急的,會發現肥氣積於脅下,好象扣著一個杯子。肝脈緩甚的,會發現嘔逆;微緩的,飲溢為水,或水聚為痺。肝脈大甚的,會發現內部癰腫,常嘔吐,鼻出血;微大的,是肝痺,陰器收縮,咳嗽時牽引小腹疼痛。肝脈小甚的,會發現口渴多飲:微小的,為消癉病。肝脈滑甚的,會出現陰囊腫大;微滑的,會發生遺症。肝脈澀甚的,會發現痰飲;微澀的,會發現筋脈拘攣搐。

脾脈急甚的,為瘛瘲病,會手足搐;微急的,為膈中,會發現進食後又吐出來,大便下厚沫。脾脈緩甚的,為痿厥,四肢軟弱,逆冷;微緩的,為風痿,四肢活動不便,心神清晰好象無病。脾脈大甚的,會發現猝然昏倒;微大的,會發痞氣,裡面有很多膿血,在腸胃的外面。脾脈小甚的,會發現寒熱往來;微小的,為消癉。脾脈滑甚的,會發現陰囊腫大,小便不通,微滑的,會生蟲,腹中有熱。脾脈澀甚的,會發現婦女帶下病;微澀的,會發現腸內潰,多便膿血。

腎脈急甚的,會發現骨痿和癲疾;微急的,會發現足腳沉重,逆冷且難以屈伸,大小便不通。腎脈緩甚的,會發現脊痛如折;微緩的,為病,這種病食物不能消化,咽而復吐。腎脈大甚的,為陰痿;微大的,為石水病,腫脹起於臍,直至小腹,有重墜的覺,若腫滿上至胃脘,就是死症,無法治療。腎脈小甚的,為洩,其瀉無度;微小的,為消癉病。腎脈滑甚的,會發現小便閉癃,陰囊腫大;微滑的,為骨痿,坐下起不來,起來了眼睛就什麼都看不見。腎脈澀甚的,會發現大癰;微澀的,女子月經不來,或痔久不愈。

黃帝說:五臟有病出現的六種脈象變化,針刺的方法怎樣呢?

岐伯回答說:凡見到緊急脈象的多主有寒,脈象緩的多主有熱,脈象大的多主氣有餘而血不足,脈象小的多主氣血都不足,脈象滑的多主陽氣盛而微有熱,脈象澀的多主血少氣少而微有寒。因此,在針刺急脈的病變時,進針要深些,留針時間要長些。針刺緩脈的病變,進針要淺些,而且髮針要快。針刺大脈的病變,要微瀉其氣,不使出血。針刺滑脈的病變,要快髮針、淺刺,以瀉其陽氣,排除熱。針刺澀脈的病變,一定要刺中經脈,隨著氣行的逆順方向行針,長時留針,還要先用手摸循經脈通路,使氣舒暢,出針後,馬上按住針孔,不能讓它出血來,以調和經脈。那些脈象細小的病變,陰陽形氣都不足,不宜用針,應用甘味藥調治。

黃帝說:我聽說六腑的脈氣,從滎腧入而為合,其氣血是從哪條經脈進入合的?進入後又是怎樣從這條經脈和別的經脈相連通的呢?希望聽聽其中的道理。

岐伯回答說:這就是手足各陽經由別絡進入內部,而又屬於六腑的。

黃帝問:滎腧與合,在治療上有什麼不一樣呢?

岐伯回答說:針刺滎腧,可治外部經脈的病;針刺合,可治內部六腑的病。

黃帝問:治療六腑的病,該怎樣呢?

岐伯回答說:當取三陽經脈之合

黃帝問:合各有它的名稱嗎?

岐伯回答說:胃的合在三里,大腸的合在巨虛上廉;小腸的合在巨虛下廉,三焦的合在委陽,膀胱的合在委中,膽的合在陽陵泉。

黃帝問:合如何取法?

岐伯回答說:取三里應該足背低平,取巨虛應該舉足,委陽應該用屈股伸足的姿式取,委中屈膝即可取,陽陵泉要正坐使兩膝相齊,在委陽的外側取。凡是在外的經脈滎腧各,或用搖或用伸的方法即可取

黃帝說:希望聽聽關於六腑的病變情況。

岐伯回答說:面部發熱是足陽明經有了病變,手魚部出現鬱滯的血斑是手陽明經有了病變,兩足背上的衝陽脈出現堅實或虛弱的現象也是足陽明經發生了病變。這是測候胃氣的要脈。

大腸發病,腸中劇痛,併發出一陣陣腸鳴,如是在冬天再受寒,就會出現腹瀉和臍部疼痛,甚至不能久立。因為大腸連屬於胃,與胃同候,治療時應取巨虛上廉

胃部發病,會出現腹脹滿悶,胃脘當心而痛,向上支撐兩脅作痛,膈和食道阻滯不通,飲食不下,可取足三里進行治療。

小腸發病,小腹作痛,脊牽引睪丸疼痛,時常到苦惱,又覺得耳前發熱或發冷,只是眉上有熱,以及手小指與無名指之間發熱,如果脈象虛陷不起,這就是小腸經病變的症候,治療時取巨虛下廉就可以了。

三焦發病,腹脹氣滿,小腹結硬,小便不通,到窘迫難受,水溢於皮膚就成為水腫,留在腹部就成為脹病。三焦病候會呈現在足太陽外側的大絡上,這大絡在太陽經和少陽經之間,如三焦有病,此脈即呈紅,可取委陽進行治療。

膀胱發病,小腹偏腫而痛,用手按之,就想小便,但又不出來,肩部發熱,如發現陷脈,以及足小指外側、脛骨、踝骨後都發熱,應取委中來進行治療。

膽經發病,經常嘆氣,口苦,嘔吐清水,心中跳動不安,好象有人要來逮捕他一樣,喉嚨中覺有物作梗,頻頻咳嗽,吐唾沫,這都屬於足少陽經脈本末的病變,也要看看那絡脈出現陽陷於陰的現象,這就必須用灸法;如出現寒熱往來的情況,應取陽陵泉進行治療。

黃帝問:針刺有一定的法則嗎?

岐伯回答說:針刺時,一定要刺中氣,不可刺中節。刺中氣,針氣就行於孔之內,經脈就相通了。如果刺中節,皮膚就會疼痛。病當補而誤用瀉,或當瀉而誤用補,只會使病情加重。如果誤刺中筋,筋就會弛緩,氣出不去,反與真氣相搏,留到裡面而成病,這是由於用針不慎,由順到逆造成的。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