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難民熱潮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華北陷入兵荒馬亂之局,張超三名兒子在華北互相討伐之際,鄰近的地方,也受到了波及。

為了擴充兵力,張明,張輝,張耀三人,不斷的徵兵,徵税,令華北的人生活苦不堪言。

各地的農村,小鎮成為三人鋒的戰場,到處都瀰漫著兵災,大量無辜的人在戰爭中被殺或受傷。

而在城中的人情況也好不了多少,有錢的人被壓迫,那三兄弟甚至為了多挖些錢,向所有大小商人籌款,若有不從,就將不同罪名加諸於他們身上,將他們家產充公。

那些商人向他們’捐錢’後,自然在百姓身上取回。

在城中生活的升斗小民,很多失去了原來的工作,不是被拉去當兵,就是被一些大商家剝削剋扣工資,反正只要賄賂當權者便可以了。

於是,有很多人開始逃離華北,爆發大規模的難民

對於難民來説,現在全個大漢最好的去處,就是離他們最近,生活最富庶,社會最穩定的北海。

在黃河的對岸上,長安,洛陽,濮陽和北海是較近華北的地方,但長軍領地平民百姓的安居樂業,是全個大漢出名的。

不止是北海,徐州,揚州,江東的老百姓享受到其他地方享受不到的福利,更令這大批難民不自覺的乘船湧到梅香城。

有些本來是富有的人,帶著大量家財到梅香城,他們算是幸運,有錢在梅香城買到一所房子安頓下來。

那些在戰亂中失去了一切的人,除了命外就是一窮二白了。

難民出現在嚴寒的冬天,不少地方還下著雪,有不少人凍病,奄奄一息。

看到逃難人的苦況,在海琳大力要求下,思命令將軍隊用的營帳,給逃難的人,讓他們暫時有個棲息之所,令他們不用宿街頭。

思更向每名逃難的人給了十五天的糧食,以及生火用的木頭,不致於有人凍死餓死。

同時,海琳的多次奔波,讓民論會發起了大規模捐贈,很多梅香城的老百姓,很願意捐出糧食和衣物來給予難民們,讓他們渡過最艱難的時候,要平均分配物資,海琳有幾天都沒有回家。

適時清梅去了江東,海琳沒法子向她求助,邱家商會沒有清梅的指示,不能隨便發放物資,不過思已經派人飛快通告清梅了。

為了救濟難民們,海琳不惜親身來到商聯會,遊説這些平時和她鬥咀的商人們,希望他們用低價發放物資。

看到海琳祁求的語氣,為了難民們聲淚俱下,每一個人到海琳對於老百姓那種衷心的愛護,商人們全被海琳的誠意和淚水所打動,並沒有在這個時刻大發戰爭財,主動將常生活的物資降至成本價賣給官府,協助救濟難民,有商人更捐出不少錢財。

就算是唯利是圖的商,他們也不希望有人餓死凍死在眼前的。

以愛心澎湃出名的杜慧,自然沒有閒著,為了這近一百萬名難民,她和彩霞拿出了很多私人財產,同時讓杜慧收留的孤兒們,前去照顧那些受傷或生病的人。

舞會各地進行了十天的募捐演出和宣傳,將十天所賺來的錢全都買來衣服和食物,到海琳手上,更不時在難民中,以圖用歡樂的氣氛安撫他們的情緒,減低他們失去家園和親人的哀痛。

雖然從華北來的難民,本身不是北海或長軍領地的人,他們從來沒有對長軍有任何貢獻,但是在這個水深火熱的時刻中,長軍並沒有拋棄他們,大漢人民互相扶持的温暖,彼此關懷的愛心,守望相助的神,在北海可以深刻受到。

甚至在舞會的宣傳下,徐州,江東,揚州各地的人,也作出不同程度的捐贈。

華北各地受到戰亂影響的人,收到北海優待難民的消息,更一蜂窩的湧向梅香城,令長軍開始吃不消了。

梅香城並不很大,原來三百多萬的人口已經到了飽和的程度,現在突然多了近百萬的難民,令擠迫的情況有點惡化,長城也收容不了那麼多人。

目前難民們的情緒還很穩定,但有些搶劫,打架的情況開始發生了,他們之中一些害羣之馬影響著北海的治安,而且,目前安置這一大幫的人的方法不是長遠之計,北海雖然富庶,但並不能長期養著這些沒有工作,沒有家園的人。

軍眾人每天都在議事廳發愁,苦思著怎樣處理這個問題。

海琳也明白這不是辦法,越來越多人逃到北海,因為難民都認為長軍會照顧他們,成為長軍一個大包袱。

但要她拒絕不斷逃難來的人,不向他們救濟,她實在作不到。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