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錢的難處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景語蘭有點被二娃嚇到了,按照後者的説法,張博明簡直就是一名隱藏在人民羣眾中的,披着温文爾雅的外皮的變態連環*
犯。
出了小飯館,楊鋭不得不安景語蘭:“二娃説的誇張了,張博明也沒他説的那麼壞,那麼厲害,他就是家庭條件好,因為父母又是官又有錢,就有點好
,有時候不太規矩…”楊鋭描述中,去掉了張博明的犯罪屬
,就是着重灌酒和好
的行為模式。
換言之,就是將可怕轉為可憎。
楊鋭可恥的成功了。
景語蘭在楊鋭半真半假的描述中,勾勒出了一名“玩女
”的官二代形象,心中的厭惡大增。
楊鋭見“計”成功,不由的洋洋得意。張博明和藍國慶的出現,是一次突發事件,雖然不能説是盡善盡美的處理了此次時間,但在楊家和段家沒什麼損失的情況下,將所有的危機解除,還是令人有莫名的滿足
。
深入的想一想,楊鋭所做的工作,要是有三分之一無法達成,比如未能利用縣委和縣政府諸人懼怕窩案的心理,比如未能堅定不移的審訊張博明,比如未能從平江找到張博明的證據,那結果都會大不同。
張博明的結局如何,楊鋭其實是不甚關心的。像是現在,他可能被判三年以下的監,也可能會判緩刑,也可能在幾個月或者幾年以後,重進監獄——楊鋭都不在乎。
楊鋭在乎的,是張博明的官一代老爹,不會或不能因為此事,對他和家庭造成損失。
以區區小鎮居民的身份,僅僅集合一縣之力,能夠達成這樣的結局,楊鋭不能説是不滿意。
事實上,他幾乎都有驕傲的覺了。
以前,他做研究有做出驕傲的時候,政治卻是始終與他無緣的。即使有所謂的辦公室政治存在,剛畢業的楊鋭又哪懂得那些,不過是懵懵懂懂的隨波逐
罷了。
而這一次,卻是一次真正有意義的政治作。
就像是做了一次胚胎克隆的作似的,成功後的
覺,是暢快淋漓的。
張博明的結局,更像是一份贈品。
而開端…
楊鋭不由的拍拍腦袋:“我預約了取錢,忘記了,景老師,我們回一下信用社,再去趟郵局吧。”
“信用社剛剛發生了事,現在開門嗎?”
“不開門也要給他們説明的,否則,預約了不取錢,下次再預約就不好了。”
“好。我們路上用英語吧,換了一個場景,應該會多不少的新詞彙。”景語蘭盡職盡責。
楊鋭點點頭,換做英語,説笑道:“我們如果一直用英語,會有小孩子跟在後面,學我們説話的。”
“外語本來就應該從小孩子教起,小孩子的語言天賦是最好的。我如果有時間的話,我以後説不定會去做幼兒教育。”景語蘭温婉的笑着。
楊鋭聳聳肩,道:“師範學院不會放你走的。再説,幼兒園和小學的待遇與大學是沒法比的,你現在能輕輕鬆鬆的上課下課,沒事出來,等到了幼兒園和小學,就會有無數的瑣事,的你連思考的時間都沒有。另外,小孩子的家長可不容易伺候…”景語蘭莞爾:“你好像知道不少似的。”
“看過新聞,偶爾會想想。”
“你説的可不像是新聞裏會宣傳的東西。”景語蘭用英語説話,也怕被人聽去了。
楊鋭被説的一愣,的確,現在的新聞管制可要嚴格的多,無論是報刊雜誌還是電視光波,都是絕對的國家單位,連一家集體所有制企業都沒有,能夠廣而告之的媒體,通通都要服從各級宣傳部門的指令,像是楊鋭後世經常會看的網絡新聞,但凡是有負能量的,幾乎都不可能刊載。
當然,現在也有負能量的新聞,但再負能量的新聞,在文前文後,總是要給人以希望的,例如改革,例如整頓,例如領導關心,似乎情況會就此發生改變似的。
然而幼兒教育和養老問題一樣,本是無法深究的問題,除非投入與社會資源不相匹配的力量,否則永遠不會有質的改變。網絡新聞喜歡引起爭議的題材,政府宣傳媒體可不喜歡。
“我是看了一本小冊子。”楊鋭如此解釋。小冊子倒也是這個時代的特徵,就像是手抄本的《少女之心》漫天飛舞一樣,私人湊錢印刷的小冊子是普通人表達觀點的少有途徑。
景語蘭卻是想起了什麼,面一緊,説:“看過的小冊子一定要扔掉,不要帶回家,也不要傳給別人看。最好是不要去拿,很危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