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4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如果收繳太原、大同二鎮兵權,查抄晉商,整個過程需要雷厲風行,不能拖泥帶水。

“查抄晉商的事兒,我幫你做,你全力收攏大同兵權,調兵遣將,與額哲聯絡。”陳瀟聲音清冷説道:“有什麼事兒我和你説。”賈珩點了點頭,説道:“嗯,那也好。”瀟瀟現在也算是他的副將了。

時光匆匆,不知不覺又是過去三四天過去,賈珩率領騎軍馬不停蹄地向着山西太原府而去。

太原總兵衙門,官署前後幾重門廳,手按雁翎刀的軍卒把守森嚴,而廊檐下的氣死鳳燈上以宋體印製着“太原總兵衙門”六個字。

廳中,人頭攢動,涇渭分明,坐在左邊漆木梨花椅上的總兵王承胤,其實年歲五十左右,身形魁梧,面容雄闊,頜下鬍鬚拉碴,目光炯炯有神。

總兵的全稱是提督軍務總兵官,在邊鎮為總兵,在地方則加提督,一般為正二品,但也有高配從一品的武將,而王承胤就是後者。

不遠處則是坐着山西巡撫顧秉和、山西布政使羅景文,以及山西都指揮向斌。

因為太原是山西府治,不僅是巡撫駐節之地,還彙集了不少官衙,但因為王承胤手握重兵,兼之太原的特殊軍事地位,其人威權之隆不在巡撫之下。

王承胤面微頓,沉聲説道:“顧大人,京營騎軍這幾就到,下發籌措錢糧的公文已經行於巡撫衙門,未知二位大人準備好大軍所需糧秣了沒有?”這個永寧侯興大兵而來,非要吃飽了撐的介入女真滅蒙古之戰,就怕項莊舞劍意在沛公,衝着整飭太原軍務而來。

這位永寧侯,可不像北靜王那般好湖

顧秉和看了一眼羅景文,蒼老面容上見着笑意,説道:“羅大人,藩司糧秣可曾準備齊全。”羅景文面遲疑,低聲道:“府中藩庫之中還有三十萬石糧食,但這是耕到夏收之前應急的糧食,只能出二十萬石暫且供應大軍,之後讓朝廷轉運。”山西都指揮使向斌皺眉,沉聲説道:“京營大軍這次出動了六萬騎軍,這些攜帶口糧、輜重不多,需要我山西方面供應軍糧一月,户部方面之意是山西方面先行籌措,然後事後户部再核減酌免今歲夏糧,先將四十萬石糧食都支應上,餘下的再行籌措。”這是林如海與齊昆提出的一個策略,一則是保證騎軍供應無缺,二來是適當節省運輸的人力。

就是不再由户部撥付這幾十萬石的糧食,改由山西藩庫就地供應,然後在當年的夏糧歸繳户部的錢糧數目上全額減去。

當然,後續還要從神京轉運糧秣,否則,山西方便也支應不了這麼多糧秣。

山西巡撫顧秉和白淨面皮上現出一抹正,沉聲説道:“向都帥所言不錯,軍情急如星火,軍糧供給不缺才是當緊,餘下的十萬石,讓山西下方的府縣再徵調一些,十萬石也不是太多,各縣勻上幾百石也就是了。”這時,羅景文面上現出難,説道:“顧大人,去歲山西秋糧就不少轉運至京供應,如今各縣都在打饑荒,只怕這十萬石糧秣也不好徵集,還有其他豆料、乾草,藩庫之中也並無補充。”顧秉和道:“但軍情如火,如果貽誤了軍機,可不是鬧着玩的,那就再苦一苦百姓。”徵虜大將軍,配天子劍,可先斬後奏。

羅景文説道:“下官要不再想想法子,下官的意思是否由京營從商賈手中買糧,也能解決轉運之難?”太原知府蔣彥,是一個面頰微瘦的中年官員,接過話頭説道:“藩台大人所言甚是,既然朝廷要從神京轉運糧秣,不如在山西原地購置米糧,也省卻轉運費,這大軍多半不會只打一個月,聽説後面還有步卒前來。”如果朝廷拿出銀子購買糧秣,這可是一筆大生意。

顧秉和手捻鬍鬚,説道:“此事朝廷公文也有提及過,户部派了一位部堂過來購糧。”

“父親,京營的兵馬到了。”王承胤之子王登,風風火火地進入後宅花廳,向着王承胤,拱手道。

王承胤看向一旁的顧秉文,説道:“顧大人,羅大人,向都帥,蔣大人一同去吧。”眾人點了點頭,離座起身。

此刻,先一天到達的是果勇營都督同知謝再義先行抵達的五千騎軍,此刻這位以騎聞名的京營騎將,喚停了身後的一眾騎軍,看向前方巍峨、高大的太原城牆。

作為拱衞關中之地的重鎮,太原城牆較之其他城牆要巍峨許多。

伴隨着“吱呀呀……”的沉重聲音,絞盤轉動,銅錠大門緩緩打開,不多時,只見從裏間來了黑壓壓的官員。

有文有武,逐漸接近至前。

“前面可是謝將軍。”為首馬上的大同總兵王承胤,向着謝再義執繮抱拳。

謝再義還了一禮,説道:“王總兵。”王承胤翻身下馬,隨後,恍若一聲信號,身後的軍將都紛紛下馬。

而山西巡撫、布政使、太原知府等人也都紛紛下了轎子,從騎隊之後過來,來到近前,向着謝再義見禮,寒暄着。

**********************

第九百三十三章賈珩:定然是奴酋親自領兵,八旗盡出……

太原府一眾軍政要員看向那令行止,軍容嚴整的京營騎軍,心頭無不生出一股凜然之意。

謝再義在眾軍將的接下,率領着五千先鋒騎軍浩浩蕩蕩地前往太原府城之中,沿着條石鋪就的街道向着城裏而去。

整個大原府城不僅修得城高壕深,裏面的甕城以及城牆也十分複雜,女牆箭垛之上架起一座座佛郎機炮,黑黢黢的炮口頗見着威懾力。

周圍一個個擎旗的兵丁,盔甲明亮,緊緊握着雁翎刀,看着倒有幾分神頭。

王承胤從那大隊雄壯的騎軍上收回目光,問着一臉肅然之的謝再義,笑問道:“不知大將軍到了何處?”賈珩以一等永寧侯掛徵虜大將軍印,節制山西、河北緣邊諸軍,可先斬後奏,可以説讓王承胤心頭忌憚不已。

謝再義道:“就在後面了,大將軍派末將先行領兵前來,王總兵,等會兒要點齊兵丁,揀選一部鐵騎隨大軍出征。”王承胤聞言,面微變,説道:“大軍還有守禦太原之重,如是調軍卒,太原軍鎮勢必空虛。”京營大軍這次幾乎帶來了不少鋭,如何還會用到太原鎮的兵馬。

謝再義低聲道:“調一部兵馬,合兵進擊,這是大將軍的將令,國家養兵千,用兵一時,王總兵,如今正是用兵之時。”王承胤臉就有些不好看,但只能硬着頭皮,看向一旁的副總兵商仲綱道:“商將軍,去將花名冊揀選出來。”商仲剛拱手應是,然後去往一旁的衙署準備着兵馬。

這時,巡撫顧秉和,看了眼王承胤,放下手中的茶盅,説道:“謝將軍,方才本官與羅大人議起軍糧糧秣供應一事,軍糧方面,大將軍不必擔憂。”這位撫台是標準的文臣,年歲也五十出頭,小眼睛中笑意明。

謝再義也不敢怠慢,説道:“藩庫先期準備着一月的糧草,朝廷户部會派要員籌措軍糧。”這次戰事,户部是兩手準備,一部分軍糧是轉運,一部分是準備買糧,而晉省境內的米鋪早已在朝廷宣佈興兵北征以後,就應聲而漲。

但因為不確定朝廷是怎麼轉運糧秣,漲得還沒有那般誇張。

待謝再義離去之後,巡撫顧秉和以及布政使羅景文也去籌措糧秣,只餘下王承胤以及向斌二人。

王承胤道:“向都帥,這姓謝的要揀選騎,襄贊軍務,如何辦才好?”向斌沉説道:“王大人手下不是有一支六千人的鐵騎,皆是以一當十的鋭,可以調出來,也前往大同,供其差遣。”先前北靜王水溶前往太原點驗軍兵,王承胤就是以此來玩着董卓西涼鐵騎瞞天過海的把戲。

王承胤道:“女真不是好對付的,太原就這點兒家底,如果折騰沒了,老夫的安身立命之本,你我二人何以坐穩這晉中大地。”倒不是王承胤想要擁兵自重,而是手中必須要有一支兵在手充着門面,而且朝廷想要削權也要忌憚幾分。

向斌搖了搖頭,面現出凝重,説道:“這就不好辦了,如今京營大軍已經進城,方才王大人也見到了,軍容雄壯,可為勁旅,而徵虜大將軍聽説也不是好相與的。”王承胤面陰沉如冰,道:“向都帥,一旦為朝廷所知,這永寧侯在整頓京營之時,殺了不知多少將校。”可以説賈珩這麼一個武侯的發跡之路,也為王承胤研究過,在京營之中鐵腕整軍。

向斌濃眉皺了皺,道:“王總兵這話説的毫無道理,末將在都司做事,號令之兵不過諸衞所,不知王總兵心憂何事。”

“上次北靜王過來查兵額之事,向都帥……”王承胤問道。

向斌臉刷地陰沉了下來,打斷了王承胤的話頭,道:“王總兵。”

“現在你我是拴在一條繩上的螞蚱。”王承胤笑了笑,看向向斌,低聲説道。

方才見到謝再義的五千騎軍,王承胤心頭就生出一股不妙之,這後面還有五六萬軍卒,一旦那位永寧侯前來,提出檢閲太原軍鎮兵馬,然後發現兵額不齊,藉機發作?

事實上,這等鎮守一方大將的政治嗅覺,的確是不凡,見着風吹草動,已經開始警惕了起來。

向斌目光不善地盯着王承胤,説道:“王總兵未免風聲鶴唳了吧,這次京營調兵北上介入蒙古之戰,又非整飭邊務。”

“不得不防,這個永寧侯有今,可是戕害了不少同僚。”王承胤陰惻惻説道。

他現在也並無良法,這特孃的姓賈的帶了六萬大軍過來。

而就在賈珩領兵前往太原軍鎮之時。

另一邊兒,賈珩也逐漸抵近太原軍鎮,木板上懸掛着一張輿圖,其上描繪着蒙古與女真以及大漢的邊防局勢圖。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