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閲讀142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成了皇子公主乃至藩王世子都能來學習的地方。再然後又有了入司禮監的太監來跟着大儒閣臣們鍍金,刷履歷……總之就是在給儲君培養未來的班底。

但大啓沒有硬規定過皇子們該幾歲入學,民間一般也是六歲到十歲不等,念平帝就靠着這點,一直在拖,始終不想讓聞宸正式開始讀書。

任王洋怎麼暗示,念平帝就是不接話,這一也是如此,他又給岔了過去。

池寧從原君口中知道王洋又一次失敗後,撇撇嘴,念平帝這麼不給面子,那可就別怪他要動大招——去太后耳邊嚼舌了。

池寧對太后告狀告的很直白,上面那位怕是又不死心了啊。

這三年池寧和太后始終沒有利益爭端,反而是一繩上的兩個螞蚱,很是緊密團結,説的話就放肆大膽了一些。

太后垂眸:“哀家知道了。”給了念平帝重新展開鬥爭動力的,是姬簪兩年多前給他生下的兒子。姬簪因此受封了貴妃,兒子成了人盡皆知的極為受寵的四皇子。

念平帝的孩子裏,夭折的沒入序齒,還活着的都去了南宮唸經,只有四皇子養在宮中,要風得風,要雨得雨。

天知道姬簪是從哪裏整來的這麼一個便宜兒子。

反倒是劉皇后的孩子到最後也沒有保住,當時宮裏很是鬧了一番風風雨雨,但最終的結果卻是,皇后在棲梧宮中“養病”,貴妃同四妃協理後宮。

姬簪和她同期的小夥伴們現在都身居高位,正式開闢了後宮戰場。除了姬簪因着四皇子生母的身份地位無可動搖以外,其他人不是今天東風壓倒了西風,就是明天西風又壓倒了東風,明爭暗鬥,玩得不比朝堂差上多少。太后不怎麼管事,但她一出手,必然是平衡勢力,讓這些后妃能長長久久地玩下去。

靜王聽説念平帝的後宮至今還熱鬧的時候,都有點佩服池寧當初的主意了。他那時候同意後院起火這個招數,只是覺得能解一時之圍,萬萬沒想到這火可以燒得如此持久。

後宮是如何爭鬥的,池寧並沒有仔細打聽過,也不怎麼上心,他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姬簪當年是沒有懷孕的。

這孩子百分百不可能是念平帝的。

也不知道念平帝哪裏來的信心,會覺得這是他的親兒子。三年裏,除了四皇子,後宮之中再無所出,人人都説是姬簪妖妃禍國,把着皇帝讓他不能雨均霑。念平帝也任由這個説法蔓延,而不去制止。比起當不了一個男人的沒有尊嚴,很顯然被扣個昏君的帽子對於念平帝來説更能接受。

池寧對這種重視虛名的態度嗤笑。

他算是服了念平帝了,很想看看他到底還能鬧出多少花樣。念平帝也確實沒讓池寧失望,他要請所有的藩王入京。

名義上是説給太后過正壽,實際怎麼回事,誰知道呢。

【他也不怕被這些兄弟生活剝了。】池寧真不知道念平帝的腦子是什麼構成的,竟然敢請藩王入京?他如今這麼糟糕的名聲到底是怎麼來的,心裏沒有點數嗎?太后肯定是出力頗多,但太后也不可能做到盡善盡美。很顯然是還有其他勢力在攪渾水,巴不得搞死念平帝。

在這個不知道誰是敵誰是友的緊要關頭,請藩王入京能幹什麼?念平帝總不會天真地想着要撤藩吧?

他要是真的這麼勇,那池寧倒是想敬他是條漢子了。大啓的皇帝就沒有不想撤藩的,可惜至今都沒能撤成,就足可見這裏面的水有多深了。念平帝不作死自己都對不起他這麼賣力。

【想知道?一起做樹,我告訴你。】原君無時無刻不在和池寧兜售着跟他一起做樹的理念。

池寧對此也很是想不明白,他不得不發出了靈魂深處的問題:【……您為什麼總想着要我變成樹,您就不想自己變成人嗎?】【人有什麼好看的?】原君在心裏皺眉,他至今仍覺得人都很醜,池寧除外。

池寧沒敢反問,那樹又有什麼好看的呢?但他就是這麼覺得的,當樹的時候他確實能獲得心靈上的平靜,但也就僅此而已了,他看不懂樹到底有多美。他只能説:【我喜歡啊。】原君愣了許久,才終於給了一句:【容我想想。若你實在是喜歡,倒也不是不可以。】池寧:???喜歡什麼?

第51章努力當爹第五十一天:這一年初夏,晴暖風,梅黃花紅,正是舉辦兩年一度的斗香大賽的好時節。

斗香大賽的傳統由來已久,始自盛唐,多見於權貴子弟之間。傳到了大啓之後,才總算在滿足了權貴們的同時,也面向了民間開放,在極大地豐富了老百姓炎炎夏中娛樂生活的同時,也給不少普通人開闢了走向致富之路的全新渠道。若自己制的香能在斗香大賽上一舉成名,不管是自己經營,賣了方子,又或者是以成的方式與老店合作都是很好的選擇。

這個大賽會進行一整個夏天,濃郁芬芳的香氣將要瀰漫整條長安大道,幾乎人人都自帶香氣,驚豔時光,温柔歲月。

正應了詞人的那一句,“當時年少衫薄。騎馬倚斜橋,滿樓紅袖招”。

池寧是斗香大賽最忠實的支持者,他曾是斗香大賽參與者、資助人、評委,以及如今的主辦方。

準確地説,斗香大賽的歷屆主辦方都是大內的內官監,今年也不例外。只不過池寧用一個努力培養了三年的戲班子,好不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