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閲讀697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一看這名字就知道老薑家的女兒寶貝,所以出嫁的時候陪送的東西也多。
大姨是家裏老大,親媽是家裏老小,兩人情卻很好,只是兩人嫁的遠,原主長那麼大,似乎也就小時候見過一次,這會兒早忘記了。
姜貝妮帶着兩孩子,坐着牛車晃晃悠悠往孃家走,她一路的回憶年紀還小的時候被姐姐帶着一塊兒玩耍的事。漁家的女兒要比農家的姑娘更自由些,沒那麼多的規矩,玩的東西更多,還一個個的都能潛水踏。
牛車終於到了小漁村,外婆等人都已經準備好了。
因坐船要錢,一來一去還耽誤活,所以這邊只去五人,外婆、大舅二舅,兩位舅母,小一輩的就不去了,守着家。
兩位大表哥也就罷了,小表哥還是孩子心,臉上就
出遺憾的痕跡來,青川捱到他邊上,把個牛筋彈弓
給他,“這是給哥哥的禮物。等我回來,給哥哥帶好吃的。”金鎖表哥的臉就不好意思的紅起來,“哪兒要你……唉,回來與我説説那島上有什麼,我還沒去過呢。”一行八人步行至碼頭,他們等了有一會兒,才等到一艘狹長的漁船,船上有一位光着膀子的船公,有幾個划船的工人,一艘船最多還能坐十一二人,幸好他們來得早,一上去就把位置擠滿了,後來的才上了四個,船公仔細盯着吃水線,叫道,“不能上了,等下一艘吧。”説罷,不理會岸上人的叫喊,拿杆子一撐就把船劃開了。
前頭眼可見三個尖尖小島,劃了半個多小時才看到全貌,這幾個島串成一條線,彼此之間隔得不遠,中間的島嶼最大,兩邊略小一些。他們要去的就是中間這座島,那兩邊的聽説有海軍駐紮,等閒漁船不敢過去。
看着近,其實還劃了得半個小時,他們才登到岸上,一路上就看到幾個船伕甩胳膊汗如雨下,一人兩文錢,一趟就能賺五六十文,這錢確實不好賺。
島上的房子大都靠着塗灘,一是出海方便,二是從塗灘獲取食物容易。島上還有不少純正的漁户,以漁船為家,一家人都住在船上,有時候陸地上有屋子的人會用米糧和雞蛋之類的和漁户換取海產,一點點就能換到不少。
大姨的家在另一頭,據説那邊全都是隨軍的軍屬,在本朝,有幾個職業是世襲的,他們這樣的叫做軍户,這邊就是軍户聚集地,也是抗擊海外敵人的第一線。
大姨夫已經升職成軍官,下頭兩個表哥也都是當兵的,所以他們家的房子比較大也比較漂亮。整體是石頭結構,單層,佔地得有個兩畝,每個表哥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大院子,關上門就是一塊小天地。
大姨家有十幾塊地種糧食,山上還有山地種果樹,船也有幾條,在小島上應該算得上富有了。那些沒有房子和土地的漁户就是最好的佃户,他們可以在豐收之後獲得一定的糧食,作為魚飯的補充。
這就是為什麼姜貝妮説她姐家裏是富貴人家。
雖然有好些年沒見,姐妹兩的關係還是很好,她們姐妹很像,都是鵝蛋臉大眼睛高鼻樑,只是大姨看起來老得多,她皮膚黝黑,滿臉曬後斑,還有明顯的皺紋,簡直要比姜貝妮大一輩。
青川被安排到大表哥的院子,和大姨的大孫子一個屋。雖然是青川外甥,事實上也就小了兩歲,身高和青川沒差多少,大概是蛋白質和鈣沒少補充,太陽又曬得多的關係。
這個大外甥對青川在陸地上的生活很好奇,第一個晚上基本在你問我答中度過。
第二,大外甥去上學了。島上有個對軍官子女免費的小學堂,裏面全是軍官的後代,並不教授太多四書五經,更多就是識字的作用。但這樣也很讓人羨慕了,如今讀書多貴啊,一般人家
本沒有這個機會。
姜家人要幫着一塊兒持婚事,小蝶有同齡的外甥女陪着玩耍,青川一人無所事事。他從口袋裏掏出一把南瓜子和冬瓜糖給小妹和大外甥女,準備着自己出門溜躂溜躂。
小蝶已經習慣了她二哥跟個多寶袋一樣時不時從口袋裏掏出一堆好吃的,連哪裏來的都懶得問,吃就是了。
姜貝妮見他往外跑,也只是説了一聲,“別走遠了。”七歲的孩子,就算是半個大人了,何況這又是比較封閉的小島,唯一要當心的就是失手滑進水裏,可是青川水也不錯,所以姜貝妮不怎麼擔心。
島上人口不多,走了半天看不到半個人影,青川想了想,晃晃悠悠的準備去另一邊的漁户聚集地瞧一瞧。
漁户聚居地是在塗灘後面的一片礁石上,那有一塊天然形成的月牙形港灣,很多漁船就停泊在此。他可以看到漁船上有漁娘在談或者做飯,孩子有些在船上有些在海里,都是黑條條的。
其實這邊漁民説的方言和他説的方言已經有一些口音上的不同,但是連比劃帶猜的,也能。
青川看到來了一些人,都是附近條件比較好的人家,或者是遊商,他們手裏有一些糧,一些小商品,還有對漁民來説十分珍貴的棉麻布料。這些東西對沒有土地的漁户來説是難得的,一拿出來就很受歡
。
幾個漁户的孩子一下從船上跳下來,湊過去看。青川也很好奇,擠到人羣裏。想看看這個時代這樣的海島,是怎麼以物換物的。
原本談和諧的婦人紛紛從自家船裏拿了東西過來,她們拿的大都是自家曬的魚獲。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