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閲讀551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線又是否靠譜,多一個選擇,總比只守着原來的好。

反正如今的秦州,並不怎麼差錢,倒是張亢這種能臣的鬥志,可絕不能輕易澆滅了。

他以鼓勵的目光將人送走後,才慢條斯理地飲起了泡好之後,張亢本沒心思喝的茶。

——這壺可是好茶,絕不能輕易費了。

陸辭只嚐了小半壺,就決定趁這茶還好,趕緊將剩下的大半壺給帶回去,叫一向愛茶的朱弟也嚐嚐味道。

結果回到宅邸後,卻愕然發現,朱弟房裏空空如也,應比他更早回來的人,並不在其中。

人去哪兒了?

陸辭既有些掃興,又有些疑惑地放下特意提了一路的緻茶壺,正要離去問問下僕,眼角餘光便掃到桌上墨痕已乾透的一疊紙。

最上頭的那一張,標題赫然是《秦州遊記》。

陸辭:“……”都這麼多年了,朱弟這走到哪兒遊記寫到哪兒的好學生習慣,怎還是沒改啊。

作者有話要説:註釋:關於唃廝囉這個天才,以及吐蕃和項之間的恩怨,我覺得還是你們自己看比較直觀。以下都摘錄自《如果這是宋史3》:西北邊疆劇烈動盪,吐蕃與黨項兩族浴血廝殺,在爭奪西域真正的霸主地位。戰爭是李元昊挑起的,他鋭地發現了一個黃金機會,只要能抓住,他就必將擊潰河湟吐蕃部百萬之眾,一舉奠定項人的千秋偉業。

因為吐蕃人的老病又犯了,他們自從唐末就開始不斷地分裂、動亂、叛變,直到四分五裂之後仍然惡習難改,區區一個河湟部,在12年之間,就連續發生了兩次政變。

第一次,發生在公元1023年,即宋天聖元年時,那時擁立唃廝囉當上吐蕃贊普的那個叫李立遵的和尚終於不住了,他在三都谷被曹瑋痛打之後,實力大損,但野心仍然不滅,其結果就是被河湟部拋棄,把他扔在了老家宗哥城,全族都遷往邈川,在那裏建立了新的王城。問題不僅沒因此解決,反而加深了。

邈川是另一個吐蕃強人宰相温逋奇的老家。這對唃廝囉來説是才虎口又進狼羣,有名無實的贊普生活還在繼續,危機也在繼續。

危機爆發在公元1035年,即宋朝的景祐二年,温逋奇突然發動政變,他把唃廝囉少得可憐的班底人員一網打盡,並且把贊普本人也關進了一座地牢裏。

這就是李元昊所發現的黃金機會,國王和宰相的火併,那是千載難逢。他立即派大將蘇奴兒率25000名騎兵晝夜兼程殺進吐蕃,可是在頭一道關口,吐蕃名城貓牛城(今青海西寧東北部,亦名犛牛城)前,蘇奴兒竟然全軍覆沒,連主將本人都沒逃出來!

那是因為吐蕃是一個有着千年傳承的、獨特歷史信念、政教合一的古老國度,贊普的意義絕不是中原的皇帝或者項的“兀卒”可以比擬。唃廝囉是被關進地牢裏了,可是他被一個守衞的士兵偷偷放了出來,隻身出現在民眾面前,只是一聲簡單的號召,立即萬眾響應,温逋奇就此垮台,他變成了名副其實的吐蕃之王,贊普!

於是李元昊計算中的動亂本就沒發生過,相反,吐蕃人在新生的贊普的領導下神百倍,非常期待廝殺。

李元昊另生一計,決定向貓牛城的吐蕃居民詐降。結果驕傲的吐蕃人相信了,因為這實在合情合理:貓牛城下己經埋葬了三五萬的項騎兵,連他們的皇帝都束手無策。

於是雙方約定期,大開城門,準備好了吐蕃美酒,以及等待宰殺的耗牛,要向天發誓,結果卻等來了李元昊的揮軍直入,殺了個寸草不留。

翻書回憶,李元昊他爺爺賺到的第一桶金是怎麼搞的?對了,是帶着親弟弟到宋軍銀州大營向曹光實詐降,從最開始就擺明了是詐降家族,那是祖傳的玩意兒。

旗開得勝,終於砸開了吐蕃人的院牆,李元昊毫不停頓,直線殺向了唃廝囉的老巢。第一步,就攻陷了前王城宗哥城,下一步攻佔帶星嶺,目標直指青唐城(今青海西寧)。青唐城,那是唃廝囉最新的王城,他剛從邈川搬過去。

問題簡單化了,在李元昊和他的軍隊眼裏,唃廝囉己經是個死人,這樣的攻擊在以前發生過很多次,比如擊潰各部回鶻,把整個河西走廊掠入版圖,這一次也決不可能例外。唃廝囉的反應也非常的配合,他龜縮在青唐城裏一動不動,把也決不可能例外。唃廝囉的反應也非常的配合,他龜縮在青唐城裏一動不動,把兵從各地調集中,卻不是去敵,而是集結在鄯州(今青海西寧境內)。其結果就讓項人從心底裏開始對他蔑視。

放棄大半部領土,把舉國兵擋在身前,完全是懦夫的行為,只顧自己的安全!那還等什麼,李元昊率軍強渡宗哥河(即湟水,今黃河支西川河),主動出擊,只要擊破鄯州,河湟部吐蕃必將土崩瓦解,無論從實力上還是神上,都被項人控制。

千秋偉業當前,李元昊證明了自己的確是位配得上勝利的君主。他沒被優勢衝昏了頭,渡河之後,他命令士兵做一件關於整個戰局走向的大事。

未慮勝,先慮敗,他要士兵們在宗哥河的淺水處立下標識,以後不管是勝利了,還是出了什麼意外,在回軍時都有安全的退路。怎樣,這才是大統帥的風範,時刻都保持着非常的冷靜。

可這次的冷靜,是多麼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