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閲讀443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話。
“你在我眼裏,一直是個有主意,知分寸的。”陸辭温和地看着狄青,這相識時還需他俯視的半大少年,居然已能平視對話了:“你難得自作主張一回,也怪我心大意,索
隨你一次。只令你在逞能之前想想,立功無需急於一時半刻,但你若有了絲毫差錯,我可就無顏向你爹孃
代了。”狄青
鋭地聽出陸辭口吻中的無奈,心裏頓時一涼。
他臉唰白,渾身都僵硬了一般,全然不知所措。
卻是陸辭高估他了——在涉及公祖的事上,他行動多以本能為主,並未想那麼仔細。
他聽得敵襲的消息後,頭個反應就是公祖要有麻煩。
若是從前,他有着不能給公祖添亂的自知之明,自然不會輕舉妄動。
但在經歷過這些時的辛苦訓練後,他不止武藝上大有進益,心境上也跟着突飛猛進了。
平裏,他雖悶不吭聲,卻悄悄拿自己同身邊人做着對比。
這一比下來,他本就不是遲鈍人,立馬就能意識到,其實如今的自己所能派上的用場,已比一尋常兵士要大上許多了。
既然如此,他當然不能再躲在公祖身後,而得身而出,為公祖分憂才是。
然而,剛因好不容易能回報上公祖一星半點到雀躍的狄青,很快就因這話而清醒過來,才意識到自己大意之下,究竟忽略了什麼。
他想當然下的輕率舉止,叫公祖多為難啊!
狄青越想越覺羞愧,幾到了無地自容的地步。
他面紅耳赤的模樣落在陸辭眼裏,就知他將事態想得太嚴重了。
陸辭一開始雖有所誤解,但到此時,哪兒還瞧不出來這傻小子本不是因為急於立功,才瞞着他穿上步卒戰衣,而純粹是想替他排憂解難罷了。
“你啊。”陸辭笑着地搖了搖頭,習慣地想
狄青腦袋,以緩和一下氣氛。
卻很快發現,以倆人目前近乎一樣的身量,這動作已不太合適了。
他極自然地將手一沉,就要落在狄青肩上。
狄青反應要更快一些,想也不想地將腦袋一低,方便陸辭得方便舒服。
“……”既然對方這般自覺,陸辭便順手在他腦袋上了一把,笑道:“莫要胡思亂想。我如何不知你想助我一臂之力的心意?同你説開,也並非是要怪罪於你。只是你年歲尚輕,想事往往不夠全面。下回再如此行事前,你當先與我做商議,才好做出最妥當的安排。”看狄青情緒仍是低落,愧疚得無以復加的模樣,陸辭也不多勸,而是喚了一軍尉來,當着狄青的面,將他近來在軍營中的成績問了個一清二楚。
“既然他長於弩騎
,就莫着步卒衣了。”陸辭在瞭解狄青所長後,當機立斷,臨時將他調入李超所領的飛鷹營,以便他發揮所長。
放在平,要進入最為
鋭的飛鷹營,必定要經過一番嚴苛篩選。
但事急從權,陸辭做出這一決定時,所有人都反應平靜,並無反對之意。
畢竟這些天來,狄青在營房中歷練的優異表現,眾人都看在眼裏,李超更是對此一清二楚,多加讚賞的。
哪怕不衝着陸知州的面子,營中能多這麼一位看重的好苗子,他也毫無異議。
況且,陸辭是明擺着要費心血培養這位義弟的,閒暇時也沒少見狄青唸書背誦寫文章,想必是要走貢舉的路子,又如何會同他們這些從伍的泥腿子有衝突。
而狄青的心緒也隨着陸辭的態度變化和安排,一道大起大落。
他滿心以為,自己亂作主張,給公祖惹了麻煩,不挨頓訓斥已是公祖善心,當然不能繼續留下。
卻不想峯迴路轉,陸辭問清楚情況後,就將他轉調到更便於他發揮本事的飛鷹營了。
等換上飛鷹營的軍服,握着最悉的兵器,重新站在城牆上後——狄青面沉如水,側身眯眼,手持尋常人
本拉不開的九鬥強弓,輕輕鬆鬆地就拉了個滿月。
他身邊的其他飛鷹營兵士還來不及反應,就聽得耳邊‘啪’一聲再悉不過的脆響。
箭如星,鶴舞霜翎。
正中位於三百步開外,囂張衝在隊列最前的那名吐蕃兵,將其利落落馬下。
對耳畔此起彼伏的叫好喝彩聲,狄青置若罔聞。
三百步的定距離,對因陸辭
勵才學
不久的普通步卒而言,顯然難於登天。
對於弓弩的飛鷹營軍士而言,對此距離能有把握的,也是寥寥無幾。
看狄青那漂亮一箭,連李超都為之眼前一亮。
他也不敢打包票能一箭中,但看狄青毫無得意的從容神態,卻不似僥倖得之。
狄青毫不在意他們的反應,專心致志地盯着越發近的吐蕃兵,很快選定了下一個目標。
他看都不看,手底下取箭的速度卻是飛快,很快再次引弦彎弓,將又一名吐蕃騎兵落馬下。
——三萬吐蕃兵,又能如何?
只要給自己三萬支箭,他便不懼個三萬次。
作者有話要説:經過《神》那本後,我已深刻意識到,自己對打仗部分實在是不咋會寫,於是揚長避短,這次就不會具體寫了只等再一章把狄青的高光打上,對戰術什麼的大家不要太期待啊。
註釋:1.曹瑋的三都谷決戰:沒有逗引埋伏,更沒有迂迴包抄,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