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棕黑色粽子評皇后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動物的直覺遠比人強大,最起碼,這位細皮的王爺都看見一團黑影了,那狼怎麼還傻乎乎等着挨砸。好吧,就算是砸下來了,一頭狼的體格…硬度…嘆氣。它有那麼大,那麼軟,足以承接小凌,讓她好法無傷麼?俺是完全想象不出來那種可能!

因此説,這段內容,本經不起細看。

好了,剛才從頭到尾批判了一頓。總結説,就是不真。對於這種史穿文來説,我真的覺得,能造出一種身臨其境的覺,再yy,效果才會最好。而那頭狼,怎麼給我的覺都不是猛獸,而那個王爺,怎麼都覺得他是被寧馨客串屠夫硬掛在那裏的。

再者,底也太快了點。一開篇他就呼叫天降隕石倒是無所謂,可一兩百字後又再次呼喚大石過,再遲鈍的讀者也知道天上要掉美女砸狼了。於是接着天上掉下個凌妹妹…汗。完全失去那種懸念抓人的意味了。

(五)楔子的遐想嘻嘻,磚頭砸完了,抓頭,想想有啥辦法補漏沒有。方才遐想了片刻,有了如下設想:這個王爺是離籠之鳥,看什麼都新鮮,於是甩開護衞出來閒逛。然後發現一棵…老梨樹,比如。果實累累。他從來沒見過長在樹上的梨子,很想自己親手摘個吃,又怕侍衞們看着丟臉,於是找了藉口打發他們暫時離開。

然後,他騎着高頭大馬,站在馬鞍上,很沒形象地去夠最高處最水靈的梨。然後看果園的狗跑出來狂吠。御馬沒受過這個嘛,驚跳,逃走。他尖叫一聲,只來得及雙手抱住樹枝…

咳咳。為了面子,他當然是極其怕被人看見,怕被人傳為餓死鬼偷梨王爺,於是不敢呼救也不敢下去,怕被狗咬了。於是他開始祈禱…祈禱不要被人看見,祈禱天上掉石頭把這狗給砸死。然後,他忽然看見自己面前出現了一張女人臉,第一反應是大罵諸位神佛,要把他們的金身全扒了。然後他意識到這女人怎麼在半空啊?然後昏的小凌忽然掉下去,把狗砸傷或者砸死了。

於是王爺收回前言,大大謝諸位神佛,請他們原諒自己方才的不敬。爬下樹來,侍衞來到,因為他怕尷尬所以待厚葬此人後落荒而逃…

嗯,就是將狼改成狗,這段情節,是不是就合情合理地順下去了呢?

當然,俺這個招數,是完全帶不出鐵血的氣氛,也完全沒有考慮這位王爺的身份,年齡,格等等束縛的。

還是説啊,帶着腳鐐跳舞不容易。不過這位王爺直到第一卷結束都還是路人甲的樣子,其實…嗯…單從讀者接受度,而不是合理來説,汗,我覺得這樣設計好像還比現在這種要抓人些。

抱頭,隨便説説而已嘛,表拍我。

(六)評盜墓情節開局引出了王爺,待了時間設定背景,然後,自然而然,就該待主角了。活埋盜墓一段,如果是我打分,我居然也只能打個及格。

第一,人嚇人,鬼嚇人,這種構思,算不得氾濫,但也絕對算不得獨特。屬於從開始就能看穿結尾的情節。沒懸念的時候覺很單調啊…開局如此,大大不夠抓人呢。

而小凌在棺材裏等死的表現,説起來,還是覺得她太過鎮靜,或者太過被動了些。在有手鐲的情況下,她選擇等死,而不是選擇試圖撥手鐲求救,覺消極到很不真實。被活埋是很痛苦的啊,就算是有了死的準備,被憋死也是最慘痛的一種死法。好吧我是想起來墨西哥出土的那具200年的準木乃伊,那是一個假死而被活埋在了棺材裏的女人。那個姿勢…那個面部表情…俺啥也不説了。棺材裏,20分鐘後就會到呼困難了。如果我是小凌,絕望之時,會想到的不是化妝而是自殺吧。

抓頭,那麼,也該説説建議了?其實,我覺得,那王爺當時説要厚葬,然後他們那麼快就把她給葬了,明顯是陽奉陰違,草率行事的。那,棺材埋得不深吧。而棺材上如果只有一兩尺的浮土,那外面盜墓者的話語,也許小凌可以模糊聽到一點。也許用個啥杯子之類的,有放大聲音作用的陪葬品,貼在棺材板上聽聽?她本來還打算呼救的,可是聽完後,決定裝鬼用面膜嚇走外面的人呢?好像上下也可以連的上麼。

評皇后之卷一(一)盜墓過後,第一卷的情節便展開來了,本文的風格也漸漸明朗。兒女之情不是主線,而只是線索。或者説,是試圖引讀者能在比較枯燥的鋪展期跟下去的調料。

這本書更重要的一部分,或者説是靈魂,會是一個現代女對那段歷史的參與和旁觀。如果不是如此,那麼,許多細節,許多説明,便都失去了意義。

然而“現代女

“參與”

“旁觀”這三項,很遺憾説,寧馨糅合得並不算好。其實,寧馨上篇的落雁傳説,也隱隱有這個病,但是不像這次這麼明顯。

總體覺,行文似乎是有點急了。第一卷的內容,其實完全可以擴展成兩卷,甚至三卷,比較細膩地來寫出。

現在的第一卷,寧馨有太多背景想要代,太多人物想要出場,太多概念想要建立。於是,這破題的第一卷,便顯得有些暴。

其實,我還是覺得,一本好的,史穿的穿越文,在讓主角動手參與之前,一定要鋪墊好足夠的“旁觀”只有那個世界真實了,活靈活現了,再參與,才會引人入勝,才能懸人心肝。過早的參與,過早的“指點江山”會損害那個世界的真實和沉厚。稍不注意,便成敗筆。當然,侷限於兒女情長的“幻想史穿”不在此列。

皇后所選擇的穿越時代,不是大家耳能詳的三國,唐宋,早清,而是土木堡之變,這段一般讀者並不瞭解的歷史時期。

所以,和選擇那些背景的文不同,這一個世界,寧馨不能試圖依賴讀者的知識和想象,從人物,到背景,都需要自己一筆一劃去描繪出來。這是一項大工程。

從第一卷來説,寧馨只描繪出了這個時代的特點,但是卻未能具化。第一卷下來,整個世界的架構,實在還只是骨架而已。

長城,外敵,火器。真要總結的話,這第一章,對於那個時代,寧馨就只代了這些。

是的,都很重要,都很關鍵。可是,血呢?

那漫漫黃沙,千里平原,連綿山巒。那沒有污染的,帶着麥香的空氣,大團大團,似乎壓在人頭頂上的白雲,褐的茅草屋,瘦削泥黑,滿面風霜的老農,擔着擔子趕集的小販,抱着娃娃回孃家的少*婦,路邊的義屋小棧瓜田菜田…都在哪兒呢?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