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四扇屏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一週之後,唐風、梁媛、韓江、趙永和羅教授再次齊聚在小樓的密室中,他們面前的桌上,那件西夏嵌珠寶纏蓮紋玉屏,靜靜地躺着…羅中平教授在經過一週的閉門研究後,已經基本破解了玉
屏表面上的那些神秘符號。
羅教授將四張玉屏表面的拓片散發給大家,介紹道:“從那七封絕密文件中,我們得知伊鳳閣當年在玉
屏表面發現了一些神秘符號,伊鳳閣、阿理克和孟列夫,都認為,玉
屏上的神秘符號就是已經消失多年的西夏文字,並進行了一些破譯工作,可是唐風帶回來的這件玉
屏,因為歲月的侵蝕,再加上後來保存條件不好,上面的神秘符號污穢不清,現在你們看到的拓片,是我用一種特殊藥水,重新清洗了玉
屏後,拓印下來的,算是比較清楚了。”唐風端詳着拓片,:“看來梁老先生早就辨認出這上面是西夏文字,他曾經對我説過,西夏文字是一種已經失傳的文字,一種已經死了的文字。”
“不錯,西夏文是一種死文字,現在全國,乃至全世界能讀懂西夏文字的人,不會超過二十人,老朽不才,多年學習研究西夏文字,所以有幸能夠辨識一些西夏文字。”羅教授説。
梁媛好奇地打斷羅教授和唐風的話:“你們倆就別給我們上課了,羅教授,既然您能讀懂這些西夏文,就快説説,這上面的西夏文是什麼意思?”羅教授笑道:“媛媛,你彆着急,要想破解西夏玉屏隱藏的秘密,你們,包括韓隊長,你們大家還必須聽我嘮叨嘮叨,不説讓你們讀懂西夏文,至少也要讓你們大概
悉西夏的歷史文化,這樣,你們才能明白這件玉
屏的價值,和他所藴藏的文化內涵,所以我先要給你們上課。”
“上課?我才從美國完成學業,到這裏又要接着上課?”梁媛有些氣。
韓江一臉嚴肅地對大家説:“在學術這方面,羅教授是專家,我們都是學生,而且還是小學生,所以必須要先聽羅教授給我們講課,至於唐風,你在這方面當然不是小學生,但是我對你有更高的要求,你必須比我們更認真地聽,更認真地學。”韓江的話,讓唐風倍壓力,他開始明白自己在這個團隊中的作用和價值,但是,此刻他也並不知道自己能否達到韓江的要求,特別是看懂已經失傳的西夏文。
羅教授打開幻燈,幻燈片上出現了一座巍峨的大雪山,雪山下,密林深處,正有一羣圍着獸皮的人,追逐着野獸,完全一副原始社會的景象。接着,羅教授便開始了他的講課:“建立西夏王朝的項人,曾是古老羌人的一支,在遠古時代,羌人活躍在青藏高原東部,他們在這裏創造了西羌文化,
項人便是西羌部落中的一支,大約在公元四世紀,
項人開始登上中國歷史舞台,從此,
項人就沒有停止他們遷徙的步伐。南北朝末期,
項人開始活動於黃河上游和川西北地區,也就是今天青海省東南部和四川松潘、黑水、北川、茂縣一帶。《隋書·
項傳》中記載:
項以姓氏為部落,大者五千餘騎,小者千餘騎,‘俗尚武力,無法令,各為生業,有戰陣則相屯聚,無賦,不相往來。牧養牛、羊、豬以供食,不知稼穡’。這説明,那時候的
項人主要以畜牧、狩獵為生,還不懂得農業生產,處於原始社會末期。後來,
項羌逐漸發展為細封氏、費聽氏、往利氏、頗超氏、野辭氏、房當氏、米擒氏、拓跋氏八大部落,其中又以拓跋部實力最強。”
“那麼,‘項’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呢?”梁媛好奇地問。
羅教授解釋説:“‘項’這個名字是漢語音譯的結果,很可能是古代漢族借鑑了西北其他一些少數民族對
項的稱呼,比如蒙古人稱
項人為‘唐古特’或‘唐兀惕’,大量的漢文典籍上也沿用了這個稱呼;而
項人則稱自己為‘緬藥’或‘弭藥’,這個稱呼接近藏人對
項人的稱呼,在古老的藏族文獻裏,藏人就把吐蕃時期,已經遷徙到青藏高原東北部的
項人叫做‘弭藥’。”
“也就是説這個時期項人已經從川西北遷徙到了青海湖一帶?”唐風追問。
“是的,這個時期,在青藏高原上,吐蕃王朝崛起,對外擴張,項各部落為了躲避吐蕃的侵擾和奴役,紛紛向另一個新崛起的王朝——大唐遷徙,唐朝接納了他們,
項人便遷徙到河西走廊和甘南地區,安史之亂後,
項人又遷徙到了陝北、河套一帶,並逐漸在這裏定居下來。”唐風接過羅教授的話:“後面歷史我就知道了。”
“那下面就由你來説吧。”羅教授正要考考唐風。
唐風介紹道:“項人定居在陝北、河套地區後,迅速發展壯大,唐朝末年,天下大亂,羣雄並起,
項人的傑出領袖拓跋思恭,帶領
項人不斷擴充自身實力,並在鎮壓黃巢起義中,立下大功,被唐朝封為定難軍節度使、封爵夏國公,並賜‘嵬名’姓,所以,史書上也稱西夏皇族為嵬名姓,此後,
項人逐步據有銀、夏、綏、宥、靜五州之地,遂成一方諸侯。宋朝建立後,施行削藩政策,宋太宗時,拓跋思恭的後代嵬名繼捧,繼任定難軍節度使,不久,
項貴族內部發生爭奪權位的鬥爭,宋朝乘機誘使嵬名繼捧率族人投附宋朝,並獻出了夏、綏、銀、宥、靜五州之地,由此,
項民族內部引起分裂,幾近衰亡。這時,在不願歸附宋朝的
項人中,有一個人登高一呼,率領族人逃入夏州東北300裏的地斤澤,自立為王,對抗宋朝,這個人就是西夏王朝的奠基人——拓跋繼遷。
此後二十餘年,項人在拓跋繼遷的領導下,四處征戰,開疆拓土,崛起大漠,不但恢復了原有的五州之地,還攻佔西北重鎮——靈州。到了拓跋繼遷的兒子拓跋德明執政時期,
項人一面周旋於宋、遼兩強之間,一面征戰吐蕃、回鶻,向西擴張,控制了絲綢之路上的命脈——河西走廊,逐步奠定了後來西夏國的版圖,並在賀蘭山下建立起未來西夏王朝的都城——興慶府。
公元1038年,拓跋德明的兒子元昊經過長期準備,去唐、宋皇帝的賜姓,自稱嵬名氏,正式稱帝,建立了以項人為主體的王朝,國號大夏,後世一般稱這個王朝為“西夏”西夏王朝最鼎盛時,東以黃河為界,西至西域,控制絲綢之路,南與宋朝以蕭關對峙,北控大漠,地方萬餘里,大體上包括今寧夏、甘肅全部及陝西、內蒙古、青海、新疆一部分地區。元昊稱帝后,建立一整套的典章制度,還創立了獨特的西夏文字。”羅教授聽完唐風的敍述,微笑道:“唐風,你剛才説的西夏曆史很正確,既然你提到了元昊創立西夏文字,那我下面就來談談這已經失傳的西夏文字。”羅教授在投影上打出了一些奇怪的符號,對大家講道:“幻燈片上這幾個奇特的文字,就是西夏文字,
項民族在元昊稱帝前,並沒有自己的文字,早年,
項人遊牧於青藏高原上時,因
項語言接近藏語,曾借用藏文字母拼寫語言,而西夏文字的創立,標誌着
項民族的文明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宋史》載:‘元昊自制番書,命野利仁榮演繹之,成十二卷,字形體方整類八分,而畫頗重複。教國人紀事用蕃書,而譯《孝經》《爾雅》《四言雜字》為蕃語。’宋人沈括在他的《夢溪筆談》中説:‘元昊果叛,其徒遇乞先創造番書,獨局一樓上,累年方成,至是獻之。’這兩段文獻記載,是説元昊建立西夏王朝前,命令其手下大臣野利仁榮創造出了西夏文字,令國人使用,元昊還把許多漢文典籍,也翻譯成西夏文。其實,以我之見,西夏文字並不是某個人所造,而是在民間逐步形成,最後由野利仁榮蒐集整理而成。”羅教授一口氣介紹完了西夏文字的創立。
梁媛盯着幻燈片上的幾個奇怪的西夏文字,忽然發問:“教授,我怎麼覺着這幾個西夏字有點像漢字啊,但是我就是一個也不認識?”
“呵呵,媛媛,你觀察的不錯,西夏文字就是借鑑了漢字,演化而成的,你們看,西夏文字,在結構上,很像漢字,也是方塊字,也像漢字一樣由點、橫、豎、撇、捺、拐、拐鈎等筆畫組字,就連書體也和漢字一樣,有楷、行、草、篆、隸五種書體,常使初見西夏文的人,誤以為漢字,其實完全是另一種文字。西夏文字到目前,一共發現了五千多個字,雖像漢字,卻無一字與漢字相同,這反應了項人強烈的民族意識。我們再看這幾個西夏文字,筆畫繁瑣,多斜筆,特別是撇、捺筆畫比較多,所以才有史書上説西夏文‘類符籙’,意思是説西夏文筆畫繁瑣,晦澀難懂,這也為西夏滅亡後,西夏文字迅速消失埋下了隱患。
西夏被蒙古人滅亡後,西夏文字也迅速消失在歷史長河中,幾百年來,無人知曉,直到清朝嘉慶年間,甘肅學者張澍回鄉養病,在武威一座寺廟中,發現一間緊閉的小房間,問僧人:房內為何物?僧人説:房內是一塊碑,此碑碑文怪異,恐為妖孽,所以才封閉於房中。張澍在外為官多年,見多識廣,不信妖孽之説,要求僧人打開房門,見識一下是何妖孽,僧人無奈,只好給張澍打開了房門,張澍發現房內果有一碑,碑文竟是他這個大學者都不認識的文字,頓時大驚失,當他小心翼翼地轉到碑後面時,才發現這塊碑後面刻着是漢字,字數與前面的文字一樣多,張澍這才恍然大悟,原來碑前面的文字是已經消失的西夏文!這塊碑就是著名的“涼州重修護國寺
應塔碑”現在還保存在武威市博物館中。
從此之後,西夏文逐漸開始為學術界所重視,1909年,俄國探險家科茲諾夫在額濟納旗境內的黑水城遺址,盜掘出大量寫有西夏文的文獻,科茲諾夫將這些西夏文獻一起運到了彼得堡,俄國漢學家伊鳳閣在科茲諾夫運回的西夏文獻中,發現了著名的《番漢合時掌中珠》,這是一本西夏文和漢文的雙語字典,由西夏學者骨勒茂才編著,伊鳳閣通過這本字典,解讀了不少古老的西夏文獻。我國開始系統研究西夏文字的是著名學者羅振玉和羅福萇父子,1913年,羅振玉和羅福萇父子,從伊鳳閣那裏得到了一部分《番漢合時掌中珠》,在經過多年研究後,羅福萇用傳統的漢字“六書”法,即象形、指事、形聲、會意、假借、轉註法去分析西夏文字,使人們對西夏文字構造的認識大大提高。其後,從事西夏文字的學者越來越多,但因西夏文字消失多年,已無實用價值,再加上西夏文筆畫繁瑣,晦澀難懂,所以直至今,能掌握西夏文字的學者仍然寥寥無幾。”聽完羅教授的長篇大論,大家對西夏的歷史和西夏文字都有了一定的認識,眾人無不讚嘆羅教授淵博的知識,接着,羅教授還用幻燈片給大家看了一些西夏文字,並對照漢字翻譯給大家看。
就在眾人對古老西夏文字嘖嘖稱奇的時候,韓江卻盯着眼前的那塊玉屏,一聲不吭,這玉
屏上面究竟刻得什麼內容?竟會有如此離奇可怕的經歷?那麼多人為此喪命,可怕的血咒!
…
玉屏上的文字,他一個也不認識,真是一本天書,不!應該説是死書!想到這,韓江忽然開口:“教授,那下面我們就來解讀一下這塊玉
屏上的神秘死書吧。”
“死書?”大家聽到韓江嘴裏蹦出的這個詞,都是一驚,羅教授也是微微一怔,隨即笑道:“不錯,韓隊長説得不錯,這確實是一本死書。”
“死書!難道教授您也不認識嗎?”唐風驚問。
羅教授沉半晌,道:“我前面説過,西夏文字和漢字一樣,有楷、行、草、篆、隸五種書體,但是,迄今為止,楷、行、草、篆四種書體的西夏文,我都見過,惟獨隸書的西夏文,從未有人見過,而這塊玉
屏上的文字,以我多年的經驗來看,既不是楷書西夏文,也不是行書西夏文,更不是草書,篆書西夏文,所以我初步判斷,玉
屏上的西夏文字應該是世人從未見過的西夏隸書!”
“啊!這麼複雜,既然從沒有人見過,那也就沒人認識了?”梁媛難掩失望之情。
“呵呵,你們先不要急嘛!雖然我初看這些文字,也沒認出來,但是畢竟只是書體不同,文字還是西夏文字,要是楷書或行書這樣常見的西夏文書體,我個把小時就可以翻譯過來了,之所以我閉門一週,就是因為這樣的隸書書體,我也是第一次見到。還好,通過我這一週的研究,連蒙帶猜地大概翻譯出了玉屏上的文字,只是我也不能完全肯定…”説到這,羅教授
言又止。
韓江向羅教授投來信任的目光:“教授,不管正確與否,説來聽聽。”羅教授點點頭,開始翻譯玉屏上的文字:“玉
屏上的文字,分為前、後兩個部分,前面這部分字比較小,有點像是整篇的序言,我初步翻譯過來,這篇序言全文是:子孫有難,四屏合一,千山萬水,九死一生,瀚海宓城,耐長生天庇佑,可得復國之資,復國之人,非我子孫,必受血咒。一共四十四個字,原文沒有標點,中間的標點符號是我後加的,這只是我初步的翻譯,心裏也沒底,特別是‘瀚海宓城’那幾個字有點磨損,很不清楚。”
“教授,這四十四個字説得是什麼意思呢?”唐風説出了大家心裏的疑問。
羅教授面凝重,似乎顧慮重重,大家等待許久之後,才聽羅教授説道:“這四十四個字,據我初步的推斷,關係到西夏王朝一個驚人的秘密…”羅教授接着説道:“下面我一句句來解讀,第一句‘子孫有難’,我推測這個‘難’,應該是指西夏王朝遭遇大難,比如有亡國之患的時候,也就是説後世子孫,如果遇到大難的時候;第二句‘四屏合一’,這句我苦思冥想,百思不得其解,但是後來我分析完了全文,返回頭,再看這句時,才似有所悟,所以我們暫時不看這句,往下看;下面兩句是‘千山萬水,九死一生,’這兩句從字面上並不難解釋,是在説艱難、危險,什麼艱難和危險呢?我想應該是指路途艱險,要經過千山萬水,九死一生;再看下一句‘瀚海宓城’,瀚海宓城,是什麼意思呢?我開始也想不明白,但我將這句和前面兩句聯起來看時,似乎明白了,經過千山萬水,九死一生,是為了去哪裏呢?是為了去瀚海宓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