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死心不息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他在洛陽要殺徐子陵和寇仲正代表他一旦認清目標,會狠下心腸,不達目的不肯罷休。

這是每一個成功將帥的條件,否則就會被淘汰。

寇仲亦有這種格和特質。

李世民現在對建成、元吉兩人死了心,因這再非只限於宮廷內鬥,而是牽涉到天下蒼生,及與外族及魔門的爭鬥。

但李世民對李淵仍有憧憬和幻想,尤其李淵忽然把東西兩宮通往中宮太極宮的內通道封閉,燃起他的希望,所以忍不住説出這番話來,一方面想聽聽眾人的意見,更重要是測試座上諸人的反應。

一陣不自然的沉默後,由徐姓改為李姓的李世績乾咳一聲道:"這會否是皇上一個警告?"徐子陵心中大訝,想不到第一個發言會是剛加入天策府的李世績,旋又明白過來。

李世績實是李世民對付李密和李建成一隻厲害的棋子。

李密投靠唐室後,依建成以抗李世民,當然是居心不良,希望分裂唐室,甚或取而代之。不過李世民亦不是沒有應付的方法,就是把對李密再不寄厚望的李世績收歸己用,將李密餘下的實力進一步分裂。

自李密兵敗,使李密不敗的神話破滅,他的聲望跌至最低點,到他投降唐室,各方霸主早不當他是一號人物。反而李世績領導李密的殘餘兵將據守河北以抗王世充,聲望騰昇,不但令天下羣雄刮目相看,更令他在瓦崗軍中有取李密而代之的勢頭。即使在唐室諸將裏,也是個舉足輕重的人物。無論劉武周想南下,又或竇建德要東來,首先得闖他把守的防線。

正因他地位特殊,兼且旁觀者清,故首先發言。

柴紹沉聲道:"皇上想警告什麼呢?"只看寇仲這頭號情敵的神情,便知他和李世積的關係不是太好。

李世績微微一笑,淡然自若的答道:"皇上是要警告任何有異心的人不得輕舉妄動,因為皇上此舉,正表示他非是沒有防範之心。"座上諸人無不動容。

李世民含笑點頭道:"世績與本王的看法不謀而合。誰可告訴本王為何父住早不下令、遲不下令,偏在節即臨的時刻,隆而重之的在今午頒發此令呢?"杜如晦乾咳一聲道:"此事可否稍後再討論?"眾人紛紛附和。

李世民雖似意猶未盡,卻不再堅持,望向一直默然不語的李靖,道:"假若可達志出乎我們料外的並不挑戰,我們是否該主動出擊?"徐子陵聽得心中讚許,李世民不愧是統兵司令的長才,不斷提出問題,勵下面的人去動腦筋,好聽取他們的意見,以比對修正自己的定見。

李靖尚未答話,長孫無忌搶先道:"我以為若非具有十足把握,否則不宜輕啓戰端,若不幸敗北,對我們天策府聲威的損害更難彌補。"長孫無忌這分析很有見地,同時可知這位曾在可達志手底吃過虧、在天策府位列前三甲的特級高手,對可達志猶有餘悸,顧忌甚深。

事實上可達志這種"以武會友"的惡意挑戰,對天策府的威望確造成沉重的打擊,令李世民亦不得不善為籌謀應付。

尉遲敬德接着道:"敬德支持長孫將軍的話,更認為即使可達志今晚正面挑戰,李將軍或李夫人亦不須應戰,否則如讓可達志再次得逞,他便可四處宣揚盡敗我天策府上下諸將。"紅拂女冷哼道:"假設勝的是我們那又如何?豈非可大挫他長林軍的威風。今晚就由紅拂出手,看他可達志是否三頭六臂。"李世民從容一笑,道:"誰人出手或不出手,容我們稍後再談。"虎目朝徐子陵瞧來,親切的道:"莫老師有什麼意見?請隨便隨出來,不要有任何顧忌,就當是閒話家常。"徐子陵那敢長篇大論的去回應他,裝作謙卑的道:"由於鄙人是外來的人,就算今晚出手輸掉這一仗,對天策府的打擊該沒有那麼嚴重。"李世民搖頭道:"不!我們絕不可輸。"霍地立起,步下台階,負手緩步而行,仰天哈哈笑道:"想不到我李世民無懼外面千軍萬馬的大戰,卻被這裏一場區區單獨斗的小戰難倒。"眾人均出羞慚之

來到殿心,李世民倏地立定,雙目閃閃生輝,冷然道:"眾卿切勿以為這種兩人爭鬥的成敗無關大局,事實上對我們天策府的聲勢、士氣、信心均產生嚴重的影響。"徐子陵心底同意。

天策府由於李世民的蓋世軍功,在大唐軍民中建立起至高無上的完美形象,但可達志卻憑着一手狂沙刀法,要在這本無瑕疵的形象攻破出一道缺口。此消彼長下,長林軍的聲望自因而提高。若李世民不設法補救,挽回聲譽,在與建成元吉的鬥爭中,會被迫處於下風。

李淵因被寵妃及小人唆擺,對李世民的印象趨惡化,但仍不住策封李世民,亦是迫於形勢,一旦這形勢被逆轉過來,確是後果難測。

李靖從椅上彈起,撲跪地上,朗聲道:"秦王請讓李靖今晚出戰可達志。"全場文臣武將,紛紛離椅下跪,使得徐子陵和卜廷兩兄弟,亦只好依樣葫蘆的跪伏地上。

李世民的一番話,勵得人人充滿鬥志,願為他死。

李世民迴歸王座,道:"諸卿請起。"眾人坐好後,李世目光熠熠的巡視各人,出絲充滿自信的笑意,油然道:"可達志乃東突厥新一代最出類拔萃的高手,只有跋鋒寒可堪比擬。不過就算他能盡敗我天策府的人,仍不代表他無敵於中原。"眾人包括徐子陵在內,無不大愕然。照李世民先前的語調,今晚之戰可勝不可敗。

但此刻口風一轉,就像輸掉也不打緊似的。

紅拂女道:"秦王請讓李靖出戰,他必不負秦王的期望。"龐玉道:"李將軍的『血戰十式』,在我天策府諸將中穩據首席,只有他能挽回我們的面子,請秦王允淮。"眾人紛紛點頭同意,氣氛凝重,鬥志昂。

李世民目光落到徐子陵臉上,沉聲道:"莫老師曾和可達志手,究竟有多少勝算?"徐子陵心答連半成都欠奉,皆因與可達志手的是侯希白而非他,而侯希白因不敢以美人扇這獨門兵器與他對仗,使得威力大減,也讓可達志佔得很大便宜。

李世民的話他卻不得不答,只好道:"勝敗只是五五之數。"席上過半諸人均出認為他過份自誇的神。若徐子陵以本來的身分説這句話,將沒有人敢懷疑,甚至會贊他謙虛;換過莫為的身分,當然是另一回事。尤其曾與可達志過手的龐玉、長孫無忌和尉遲敬德三人,更覺得他不自量力。

只有李靖心知肚明:在座諸人中,他是最有資格説這句話的人。

李世民長笑道:"好!莫老師既有此信心和膽,本王就維持原議,由莫老師出戰可達志,李將軍明白本王的心意嗎?"眾人恍然大悟,李世民兜兜轉轉,只為説明一件事,就是天策府輸不起另一仗。讓莫為這外人出戰,即使敗北仍未至使天策府威名盡喪的地步。

李世民最厲害處是平衡府內各人的意見,把不同的聲音統一起來,鼓勵士氣。

否則只接受其中一種意見,不被接受的人自然不會心服。

長孫無忌和尉遲敬德並不主戰,更不能接受由外來人代表出戰。可是經李世民的一番話後,反覺得由莫為這外人出戰是理所當然的事,值得一試。

李靖真心誠意的道:"李靖明白,這確是最隹的選擇。"李世民長身而起,微笑道:"就這麼決定,今晚要看莫老師的本領啦!"徐子陵跪伏地上,朗聲道:"小人必不負秦王的期望。"眾人轟然應好,士氣昂揚至極點。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