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那小西门的一品楼“书寓”在华界与法租界边上,曾经见过的人都难以忘怀。四马路一带刚兴盛起来的院区虽然热闹繁华,却品
混杂,那一品楼倒是当年的行业翘楚、花班领袖,情愿离开俗
一段距离。
这个楼本是咸丰年间松江某名公的一所院宅,此公生风
,遗赠此宅于一名宠妃。宠妃原是青楼出身,本想做长久一品夫人,未料到当了寡妇,财产却只有这座宅院,穷愁潦倒,只能借此重作冯妇。雅号一品楼,算是追寻旧梦。
一品楼老板新黛玉说起这段历史,还真像那么一回事,她一口咬定千真万确,甚至拿出过此名公的书画为证,说是那位一品夫人赏给她的礼物。新黛玉原是一品楼的头牌倌人,书画也是真迹,名公真实姓名暂讳。曾有文章言之凿凿,说一品楼是松江府最大名鼎鼎的董其昌后裔的家产。
同光年间上海开始有租界,这个本在上海城墙外的院宅,反而成了各界人士进出自如的地方:租界人觉得半回归华界之内,华界人到半在官府权辖之外,纵情声
各自心安理得。
新黛玉真会有这雅趣?不必认真。虽然同是名,晚清比不得晚明,历史总是越近越俗,放大效果越差,谁还敢把新黛玉比李香君柳如是?
这一品楼“书寓”面子大,成了海上家模仿的样式。深红大门,尺高门槛,厚重结实的石墙,大家气派先声夺人。整个院子有两幢雕花楼,中间是架空的回廊相连,也算别出心裁。天井边置有大小盆花,后院种植树木,假石山间水池里游着红红黑黑的金鱼。
外观依然是名门豪宅,楼内早就建成套间,挂牌的姑娘都在二楼,各有客厅和内房。底层则前为厅堂,后为厨房、杂物房和男女佣人房。姑娘们的房间陈设富丽华贵,人说有的房间,连瓷地砖花纹都镶金嵌银,仅这一点,就足以扬名上海滩。
虽然小月桂只是个丫头而已,对着人不对人都是一脸笑,人都说,这丫头笑容好甜。她一身丫头装束,连辫子也梳成了一个,额前剪一排整齐的刘海。
半年来她个儿往上窜得好快,都说她不当做丫头当做佣娘,哪有这么高的丫头的?
这事情也让一品楼老板新黛玉头痛:买丫头花一整笔钱,此后就算是你的人,生死由天,却不容易辞掉;娘姨是雇工,按月付钱,说走就走。万一丫头真的只能当娘姨用,这笔生意太不合算。
厨房请了两位苏州名厨,带了两个厨娘,大都上半夜忙,为各房提供佳肴美酒,下半夜只留一人,以便客人需要夜宵,备上点心和酒水。厨房有大灶小灶,柜子碗橱齐楚光洁,里面留着一天剩余下来的菜肴,供第二天丫头娘姨男佣享用。小姐与客人的三餐必得当天清晨遣人挎上竹筐买回,讲个新鲜。
一大清晨厨房忙得像过年,宰杀鸭剖鱼,血腥必须即刻
净。新黛玉起身第一件事是查厨房,发现地上一
一片菜叶一滴油迹,就罚厨娘的工钱。厨娘们小心翼翼,而且紧盯着每个进来端菜的娘姨丫头,生怕代人受过。这里的丫头第一桩训练就是端菜搬汤,托盘提笼稳如轻舟泛平湖。
小月桂觉得这厨房太整洁,要不是有除之不净的油烟味,可做佛堂了。即便她的个子渐渐高得讨嫌,端菜递水倒是练得无可挑剔,而且力气不小,不像别的丫头,遇到重物,就得找男工代搬。新黛玉要图个利快捷时,就叫小月桂做。
小月桂端着一盘茶具,从厨房出来,已经练成了步子再紧上身也稳平。她走过大房丫头们睡的房间,心里羡慕,不知何能挨到那个份。底楼一个有小窗的屋子,那是她睡觉的地方,里面几张紧挨在一起的统铺
,得从
脚爬上去。没有桌椅,每个
头留了个放箱子的地方,只能坐在
上梳头。几个下手丫头住一起,拥挤窄小,
头的空地更窄小,转两个圈,会撞着身体。每
要忙到凌晨才可上
,小月桂头往枕头上一落,就已开始打鼾。
不过她没有任何抱怨,比起乡下,这已是天上。吃得不错,小姐房里留的隔夜菜,热一热,味道一样可口。穿得更是有棱有角,新黛玉几次骂她长得太快,但还是尽快给她做了合身的新衣,这里的丫头也必须一身丝光绸气。
她的枕头底下有个客人赏的蓝花瓷盒,里面藏了一只蓝蝴蝶,有小半个手掌心大,早就干了,晃眼一瞧,就要飞走似的。大清早被主管娘姨喊醒时,她把它拿出来看一眼,手指轻轻点点翅膀上的花纹,小心盖好藏好,就急如星火地穿衣梳头,补上慢下的半分钟。
这阵子,已接近傍晚,她穿过二楼回廊,房间里传来小姐们的评弹低浅唱,夹着琵琶筝琮打情骂俏。她走进陈设堂皇的凤求凰厅,那是新黛玉自己的套间,有时用来接待初次光临的新客。一是表示主人殷勤,二是楼既为一品,自有规矩。在这里,哪怕唐伯虎有点秋香之心,第一次也得由新黛玉出面设宴,众小姐轮
侍酒,第二次付银子才能入座小姐本人的待客厅,第三次付银子有没有入室之雅运,就看来客的福气了。
太落山,天
紫蓝
人,有一半映着门窗和墙,
街
巷灯光渐渐亮起。书寓里的姑娘中午醒来后,花了整整一个下午打扮得花枝招展。管事忙着收局票,高声地叫着某小姐出局,某小姐有人参见,某客人设茶会。有客人带着的八哥也跟着在凑热闹,怪声怪气地叫:“吉利发财!”这是一品楼生意最火红时分。
三辆马车驶到一品楼门前停住。前后两辆马车上的跟班,即刻跑到中间这辆来侍候。有人赶快打开门,搀扶上海洪帮山主常力雄一步跨下。他黑衫黑帽,走路大步子,脚底生风,完全不是要人扶下车的人。
老西门这条街不宽,却很长,从街这头望不到那头。路上房子全是中式的,药店、浴池、客栈、茶社、菜馆和杂货铺应有尽有,俨然一个繁华世界,各式人窜来走去,这个无风无雨的夜晚更是人头攒动。
有个长相猥琐的小贩在兜售不知什么东西,凑到常力雄一个年轻跟班前,神秘地说:“要不要?西洋。”那个年轻跟班把小贩一推。小贩没想到对方出手如此之猛,跌出几尺远,一只手撑着石墙,才没有跌趴在路面上,但是手里的画片散落一地。他急得大嚷:“老爷,不要,只管说不要。”跟班脸还是横着,吼道:“躲开点!小心挨揍!”边说边挡住此人,让常力雄走过去。
常力雄劝解地说:“何必,何必?人家做小生意的。”跟班停住步子,低声说:“这人凑得太近,不知回避,冲撞常爷。”常力雄笑笑说:“我又不是上海道台,要小民回避作甚?”他见那个小贩孱弱的身子佝偻着,对保镖说“仔细看着不要有暗器就行了。”小贩被跟班这架势吓坏了,一骨碌爬起来,收拾落在地上的货。听到常力雄的话,知道无大碍,就弯献笑,手摊开那叠西洋
画片,低声劝说:“老爷赏脸看一眼,只看一眼。”那是一套石版印的西洋
女名画,不知是西洋水手带来卖钱的,还是上海什么印书局新进的设备做的。小贩从画片中取出几张递过来:盎格尔的《泉》,波梯切里的《维纳斯的诞生》。
常力雄只花了几秒钟晃了晃眼那些画片,就朝小贩挥挥手“去去去,什么好东西!老子看活的。”常力雄年过五十,穿着绫罗长衫,近处看,黑长袍的丝缎暗花纹泛蓝紫。他气宇轩昂,鹰视虎步。一品楼那边早有人候着,替他打开门。常力雄提袍,一抬腿跨入高高的门槛。
笑声、丝竹音乐,夹裹着脂粉香气扑面而来。
“是常爷哪!”好多个女人的声音呼
接他。
“好久不来了,叫我们想得好苦!”
“姐妹们,来侍候常爷!”开纱帐挂上钩后,一品楼的老板新黛玉让常力雄坐在
边,自己跪在
上,给他捶背。她瓜子脸,高挑眉丹凤眼,樱桃小嘴。要说她徐娘半老,或许太刻薄;要说她风韵如昔,恐怕太抬举。不过当她打扮齐楚,说她依然是个美人,并非完全是吹捧。在
界,女人四十,还能让老情人留恋,就很不错了。
她黑亮的头发梳得整齐,着钗,手上戴着玉镯,小脚玲珑地
在绸
外面。上身是一件单薄的无袖短衫,下摆大开襟,枣红纱透花,穿着一双很少落地的绣鞋——实际上是
彩
红的缎子做的袜套。那是一品楼倌人身上除了脸以外最骄傲的部位,花的功夫最多的地方,自然也让恩客端详拿捏最多。
新黛玉正卖力气地给常力雄做推拿。
常力雄只穿着一条短,光着上身,被拿捏舒服得直哼哼。他的肌
在皮肤下滚动,体魄魁伟,说书人叫做虎背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