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高俅跟着杨戬进入寝,赵佶见到他来了,稍微有些心安,哭着道:“高卿,没想到还能与卿活着相见。”高俅挤了几滴眼泪,他对赵佶是有情的,不过也不至于让他豁出命去。

“官家切勿忧心,如今贼梁师成已死,有少宰在,都会慢慢好起来的。”赵佶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只是浑身剧烈的颤抖着,如在梦中!

这个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太尉,从一个书童出身的家奴,提拔为大宋殿帅的臣子,他也背弃了自己。

赵佶在这个时候,可谓是人为刀俎我为鱼,一句话也不敢说。

杨霖轻笑一声,站起身来,道:“来人呐,为官家铺好笔墨纸砚。官家,如今为安定汴梁内外,需要一封诏书,臣来念,您来写。”赵佶浑身无力,如同一只提线木偶,眼中无神,手脚虚浮。

高俅的背叛,给了他致命一击,所有的希望都破灭了。

---艮岳外,面对着军将领,嗓门最大的花荣被派出来宣读诏书:“圣谕:朕以德薄,至生兵祸,用人不淑,使梁师成等辈把持朝政,祸纲常;女真南下,生灵受戮,百姓遭殃。万方有罪,罪在朕躬。越王赵偲,品行端方,深孚人望,天下归心。今当禅位于越王,朕即避居艮岳,潜心修道,不问世事。朝廷锄扶正之事,尽付与燕国公少宰杨霖,钦此。”此言一出,人群中顿时爆发出一阵惊叹声,这他娘的连皇帝都要换了。

赵佶登基一来,其实已经慢慢失去了人望,但是权柄却也越来越重。

就算是宰相的废立,也是随心所,大宋的帝王就没有比他更集权的了。

如今骤然扶起一个越王来,他本就是毫无基,还不是傀儡一个。

杨霖之心,已经是路人皆知了,但是想要反抗,却怎么都鼓不起勇气来。

而且赵佶的恩德,全部都给了他的几个近臣,他从端王登基到现在,没有丝毫的恩典施舍于百姓和军。

除了他自己,就是梁师成、高俅、王黼这些近臣沾了光,但是这些人死的死,叛的叛,谁愿意为赵佶拼命。

大家想的,也不过是自己的得是利益罢了。

军将领们还在犹疑不定的时候,花荣读完之后,在他身后一个魁梧将军跃马而出,大声道:“全军听令,到王府新君登基,但有反抗,格杀勿论。”------------第四百五十二章送帝登天汴梁声势如此之大,越王府也早就听的一清二楚,但是大宋的宗室实在是没什么实权,赵偲也只是下令紧闭府门,装作啥也没听见。

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响起,王府的门子战战兢兢地开门,只见面是一群笑呵呵的大头兵。

“奉太上皇旨意,前来新皇登基!”门子愣在原地,这群武人已经破门而入,王府内赵偲和王妃牵着手,脸上已经是泪痕一片。

“孤只是个亲王,何故变会波及于孤啊。”陆王妃乃是汴梁小官的女儿,嫁给赵偲之后,也算是夫相和,平素里没什么主见,此时也是抱着赵偲的胳膊,一个劲地啜泣。

后世的历史上,越王赵偲的妾也都被金人俘获,先后丧命在鞑子手里。

赵偲是神宗皇帝的遗腹子,也是赵佶的幼弟,无论如何这个皇位是传不到他的头上的,所以他自小就没什么野心,最大的好就是琴棋书画。

当然他也不敢出一丝对政事的兴趣,赵佶这个人看着很和善,触及到他的利益,这人比谁都凉薄。

如今赵佶的儿子最大的才五岁,也就是后世有名的宋钦宗。

要堵住悠悠众人之口,只能从亲王中挑选,赵偲能被选中,就是因为他是个小透明。

突然,一群甲士破门而入,却没有想象中的凶神恶煞、拔刀就砍,而是一起拜倒:“恭吾皇登基。”屋内的侍者还有赵偲一家,全都愣在原地,一众军将一边呼一边簇拥着赵偲上了马车。

杨霖今夜的姿态太过强势,彻底把赵佶的幻想击的粉碎,寝内曾经的君臣对视。

杨霖看着这个曾经丰神俊逸,飘飘似仙的道君皇帝,没有一丝的愧疚。

赵佶的所作所为,纵使是自己呕心沥血,也绝不可能挽救回由他执掌的大宋。

赵佶的所有决策,都是以自己为出发点,从未考虑过自己的帝国,自己的子民,自己的臣属。

他的继位让本来就弊病丛生的大宋,加速了死亡的进程。

大宋立国之初,就种下了深刻的制度缺陷。而这既继承了五代的各种混制度,又变本加厉将正常朝局运转所需要集中的权力分割扭曲,而且从一开始就背上了冗兵冗费沉重包袱的大宋统治体系,其实到了皇朝中期就已然难以为继。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