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6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周维烈道:“我是算学系。”
“哈哈,我知道,你可出了大名了。”梅祖彦大笑。
周维烈挠头说:“昨天跟家里通电话,我爸把我大骂了一顿,还让我带着礼物给面试老师们登门道歉。”
…
…
等孩子们都离开了,孙永浩才说道:“梅校长,我马上就回重庆,不会留在昆明照看少爷,太太拜托你平时多多照应。”
“没问题,让维烈搬来我家住吧,就是屋子太窄了点。”梅贻琦说。
“周先生想培养孩子的吃苦神和自主能力,所以务必要让少爷住学生宿舍,”孙永浩掏出两张支票说,“这张是太太悄悄托我给你的,希望梅校长每个周末做点好吃的,给少爷打打牙祭。另一张大额支票,是周先生给的,他想捐款为联大的老师们修宿舍。先生说,钱不多,时间也紧迫,只能修一些土墙茅顶屋。”梅贻琦瞟了眼支票,一张是10万额度,另一张却是1000万,他高兴道:“周先生有心了。孙先生……”
“叫我小孙就是。”孙永浩连忙说。
“那好,小孙,”梅贻琦道,“我这有件事想拜托明诚兄。”孙永浩道:“您说。”梅贻琦道:“联大派了三位代表去重庆向政府请愿,要求政府提高薪水,保证教职员工的最低生活需求。他们现在还在路上,差不多月底才能到重庆。请你把我的书信给明诚兄带去,让他到教育部美言几句。”
“我保证带到。”孙永浩说。
“多谢了。”梅贻琦抱拳笑道。
去年的时候,西南联大顶级教授的工资,还能足一个半成年人的生活需求。今年物价暴涨,教授们养活自己都够呛,
子儿女就只能饿肚子。这还是顶级教授的待遇,普通教授、讲师和助教就更惨,已经没人可以跑去潇洒下馆子了。
梅贻琦还算好的,不用赡养老人,子和大女儿都有工作收入,只需养四个还在读书的孩子即可。
物理学家吴大猷先生的子生病了,他只能跑去菜市场行乞,向卖
的屠户讨骨头煮汤给
子补身体。前不久房屋也被炸塌,他艰难的在弹坑里刨出碎瓦罐,将掺杂着泥渣的面粉加水过滤洗面筋吃。
孙永浩收起书信,说道:“梅校长,我明天就走,还有一件事请你帮忙。”
“请尽快说。”梅贻琦道。
“少爷喜研究数学,想拜在华罗庚教授门下,周先生请你带少爷去登门拜师,”孙永浩从箱子拿出十条腊
,“这里周先生的礼物。”梅贻琦哈哈大笑:“明诚兄很崇古啊,连束脩都准备好了。”翌
。
孙永浩离开昆明,周维烈暂时住进了梅家,等正式开学再搬进学校宿舍。
大清早的,梅贻琦就亲自带着周维烈去西郊,徒步走了十多里路,终于来到华罗庚居住的地方。
周维烈瞪大了眼睛:“这就是华教授家?”
“很简陋是吧?”梅贻琦说。
“怎么能这样,华教授可是大数学家啊。”周维烈震惊又疑惑。
华罗庚全家都跟牛住在一起,底楼是当地农民的牛圈,二楼是用来堆放草料的。这种建筑叫做牛圈楼棚,冬冷夏热,极其简陋,蚊虫鼠蚁数不胜数,就连当地农民都不会住。
特别是气温高的时候,牛粪味道冲天,那滋味难以言说。
梅贻琦大致明白周赫煊的意思,以短暂的接触来看,这位周公子虽然聪明过人,但难免娇生惯养,格也有些自我孤僻。周赫煊无非是想让儿子深刻了解世间疾苦,切身体会生活的艰辛,把
格缺陷都纠正过来。
梅贻琦突然了一首诗:“排布分屋共容膝,岂止两家共坎坷。布东考古布西算,专业不同心同仇。这首诗是华罗庚教授写的,你觉得怎么样?”
“不怎么样,”周维烈笑道,“华教授数学很厉害,但他写诗的水平跟我差不多烂。”梅贻琦又发现这位周公子的一个缺点,他说:“华教授是你的尊长,你应该给予足够的尊重,说话不能这么不留颜面。”周维烈道:“可我说的是事实啊。”
“事实归事实,道德归道德,这是做人的基本底线。”梅贻琦教导道。
周维烈道:“我爸说做人要真诚。”梅贻琦说:“如果说一位老母亲年高病衰,已经活不了多久了。她的儿子在战场上牺牲,如果实言相告,这位老母亲就可能伤心绝提前过世。你觉得这种情况该说真话还是假话?”
“当然是假话。”周维烈道。
梅贻琦笑着说:“这就叫善意的谎言。”周维烈连连摇头:“梅叔叔,你在偷换话题。华教授跟那位老母亲的情况不一样,就算我当面讲他的诗写得不好,也对华教授没有任何损失。这只是无关紧要的小事情,我想华教授也没那么小肚肠吧。”梅贻琦顿时哭笑不得,这小孩儿太聪明了也不好教育啊。他只能解释说:“华教授那首诗,是有特殊创作背景的。前年初,华教授租住的房子被炸毁了,闻一多教授就把华教授全家接去一起住。两家人14口挤在16平米的屋子里,中间用布帘挡开。这不仅是他们的卧室、饭厅、厨房,还是两位教授的书房,所以才有那句‘布东考古布西算’。”周维烈的关注点明显不一样,他想了想说:“14口人在16平米的屋子里怎么挤得下啊?摆了两张
都没剩下什么地方了,连摆桌子都不够,剩下的人睡哪里?”梅贻琦强忍着翻白眼的冲动,无语道:“打地铺啊!”
“什么是地铺?”周维烈问。
梅贻琦无奈摇头:“你还真是不知民间疾苦啊,地铺就是把席子单铺在地上睡。听说重庆城内到处是窝棚,你就没去看看?”周维烈说:“见过窝棚,但没进窝棚里看过。”梅贻琦说:“我讲的那首诗,还有闻教授和华教授的事迹,是想说做人要坚韧不拔,要苦中作乐,要不向现实屈服。你懂了吗?”
“懂了,”周维烈点头道,“我一定会努力的,有了本事才不用住小房子打地铺,还可以帮助其他人更好的生活。我还存了不少零用钱,今天就全部捐赠给华教授,让他换一间好房子。”梅贻琦以手扶额,他发现这孩子的思路很奇葩,耐心解释说:“人是有尊严的,也是相互理解的。华教授为什么搬来牛圈住?就是因为他觉得住在闻教授家里太不方便了,会打扰到别人的正常生活。他自己又没钱,只能租农民的牛圈。你一个小孩子,直接给华教授送钱,还让他搬去更好的房子,这很伤他的自尊,也会让他很难跟你相处。”周维烈疑惑道:“可我爸爸也经常捐款啊,他捐给西南联大的钱就不少。”梅贻琦说:“第一,你父亲是著名学者,他跟很多老师都是朋友,他的捐赠属于友情救济。而你只是个孩子,你给老师捐钱算什么事?第二,你的父亲很少直接给某人捐款,这就是照顾到受捐赠者的尊严。他是向联大整体捐赠,受捐赠对象是学校,得到实惠的师生都不会面子上难堪。”周维烈嘀咕说:“面子有那么重要吗?我这又不是嗟来之食,而是一个学生对老师的关心。”梅贻琦道:“这不仅仅是面子,更是尊严。就像你在面试的时候,五位面试老师只是随口说笑,就让你觉得不被尊重一样。”
“明白了。”周维烈这次是真懂了道理。
二人说话之际,已经走到牛棚前。
一楼还养着牛,华罗庚全家住在二楼,有个木制楼梯可以上去。二楼本来是用来堆放草料的,层高很矮,个头稍高的人进屋还得低着头。
“华教授在吗?”梅贻琦喊道。
吴筱之出门一看,连忙说:“在呢,快请进。老华,梅校长来了!”当周维烈随着梅贻琦进屋时,华罗庚已经拖着瘸腿走过来,招呼道:“快请坐。”梅贻琦扬了扬手里的腊,笑道:“给你带来个学生,人家父亲还准备了束脩。”
“这可不行,都什么时代了,哪还能收学生的礼物,”华罗庚看了眼周维烈,笑道,“这就是周先生家那位小天才吧,他的数学试卷我看了,非常有前途。”梅贻琦也不讲什么大道理,笑道:“其他学生的礼物肯定不能收,但周大资本家给的就不必了,他也不缺那几个小钱。而且啊,这可是拜师礼,人家把儿子托付给你做入室弟子。”华罗庚摇头说:“我对学生一视同仁,不收入室弟子。”梅贻琦说:“这个学生不同,年龄小,不懂事。现在他异地求学,父母都不在身边,你不仅要教他学问,还要教他做学问的神。在这些方面,你得多费费心,收几条腊
没什么的。”华罗庚还是在坚持:“对学生多关心是应该的,但束脩肯定不能要。这样吧,等开学以后,我把这些腊
送去食堂,用来给学生们改善伙食。”
“你啊,随便你吧。”梅贻琦顺手就把腊撂下。
不仅是华罗庚,梅贻琦自己也是个坚守原则的。
再过两年,云南王龙云的女儿没考上西南联大,派人来找梅贻琦说情,结果还是无法进联大读书。龙云然大怒,亲自去梅贻琦家里找麻烦,结果听说梅贻琦的小女儿也考联大落榜了,于是尴尬的大笑几声便作罢。
华罗庚把周维烈叫到跟前,问道:“我看了你的数学试卷,你已经学了微积分?”
“学得差不多了,微积分的基础知识都了解。”周维烈道。
华罗庚说:“要戒骄戒躁。我只有一个要求,你不能缺课,就算老师讲的知识你已经学过,也必须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现在离开学还有一个月,有什么问题可以来这里找我。”周维烈说:“老师这边太远,费时间,我可以住在这里吗?我会
生活费的。”
“你不嫌牛圈太脏太臭了?”华罗庚道。
周维烈说:“刚开始有点臭,但闻多了就习惯了,现在已经没有刚来的时候那么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