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3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蘅芜苑正是晌午,光烂漫旎,温度已经上升了许多,金柔光披落在那一身袄子的少女身上,那张粉腻如梨的脸蛋儿,气血丰盈,白里透红,而微微垂首之时,耳垂上的耳钉熠熠生辉。

宝钗坐在炕榻之上,小几上放着一个竹篾筐,内里放着针头线脑、剪刀等物,而宝钗手里制着一件单薄衣裳。

倒不是贾珩的衣裳,而是女孩家的小衣,这些贴身衣物,宝钗和园子里的女孩儿都是亲力亲为,不假旁人之手。

莺儿柔声道:“姑娘,大爷走了。”宝钗容微顿,放下手中的衣裳,那张粉腻如雪的玉容现出一抹忧愁,轻轻叹了一口气。

她如何不知。

从回来之后,就没有到她屋里说过一句话,也就那天上元节的时候见了一面,但当时人多眼杂,也不好多说什么。

念及此处,心头幽幽叹了一口气,聚少离多,大抵如是。

如是过门儿就好了。

莺儿端过斟茶的茶盅递将过去,说道:“大爷也太忙了,回来时候也就去了林姑娘的潇湘馆一回。”宝钗闻言,放下手中的针线,轻声说道:“他要忙着外间的事儿,那天不是林姑父来了。”说着,接过茶盅,轻轻喝了一杯茶。

莺儿看向宝钗,低了声音,说道:“大爷身边儿的人多了,姑娘的事儿得早些定下来才是,起码要让老太太还有太太她们知晓才是,这次大爷如是立了功。”其实随着贾珩封为一等武侯以后,或者说宝钗又长大一岁,心态多少有一些变化,想要公开与贾珩的恋情。

或者说,就像朋友圈不公开的恋人,开始察觉出一些不对来。

而就在宝钗面现思索之时,廊檐下传来另一个丫鬟文杏的声音,说道:“姑娘,林姑娘来了。”话音落下未久,正见黛玉在紫娟和袭人的相伴下,进入屋内。

“宝姐姐,在屋里做什么呢?”黛玉一袭湖蓝绣花兰花衣裙,白领袄子,弯弯罥烟眉下的星眸,清莹明亮,看向宝钗问道。

宝钗起得身来,面带笑意,状其自然地拉过黛玉的手,轻声说道:“颦儿,过来了。”黛玉娇俏道:“过来看看姐姐。”珩大哥又领兵出征,她也只能寻着宝姐姐说几句体己话了。

在宁国府之中,在秦可卿跟前儿,黛玉总有一种自己是妾室(小三)的觉,其实不大去寻秦可卿,反而因为上次的“换信而阅”,与宝钗多了几许亲近,已渐有几分同侍一人的塑料姐妹情。

宝钗拉着黛玉坐在炕榻上,轻笑说道:“他今个儿出征,也没有过来向咱们道别呢。”黛玉道:“珩大哥他这几天都在京营里,这场战事看着比江南还要凶险一些,宝姐姐知晓缘故吗?”宝钗杏眸见着讶异,粉腻玉肌的脸蛋儿梨涡浅笑,问道:“他没给妹妹说?”黛玉轻轻摇了摇头螓首,抿了抿粉润瓣,道:“说的语焉不详的,我也没有多问,今个儿听说爹爹过两天,也要去往太原府,说是要筹措军粮。”

“那我就不知晓了,他回京以后,都没有到我这边儿呢。”宝钗梨玉颜上笑意澹然,似是随意说着。

你是过来炫耀的吧?

黛玉:“……”她还真不是这个意思。

“珩大哥也是太忙了,秦姐姐那边儿好像也只待了一天。”黛玉纤声道。

宝钗似慨,似唏嘘道:“是啊,刚回京几天,就又出去了,这一年两年的都在外面了。”当然,爵位也升的快的跟什么似的。

黛玉柔声道:“今年这场战事,希望能早胜早回吧。”她与宝姐姐也算同病相怜了,自她和珩大哥定情以来,同样聚少离多。

钗黛二人正在叙话,外间丫鬟笑盈盈地进来说道:“宝姑娘,林姑娘,珩大里赐了东西,送将过来一些,让姑娘们挑选呢。”说着,几个嬷嬷进来,手中做工美的锦盒中,盛放着珍珠项链以及各种花样的金银珠玉首饰。

宝钗轻笑道:“我不大戴这些,妹妹赶紧挑两件,也好看一些。”黛玉柔声道:“这是姐姐这儿,当然是姐姐先挑。”这嬷嬷也有意思,先送到宝姐姐这边儿?

宝钗看向那端着锦盒凑前的首饰,笑了笑道:“我瞧着都好的,里的物件外间果然是大不相同的。”说着随意挑了两件,一件是手镯,一件是耳环。

而黛玉也挑了一对儿耳环和凤钗,让紫娟和袭人收好,两姐妹坐在一块儿重又叙话,能说的也只有贾珩。

宝钗水润杏眸转而看向那少女,柔声道:“妹妹是担忧着他罢。”黛玉点了点头,柔声道:“姐姐不是也挂念着。”宝钗轻轻叹了一口气,道:“挂念又能怎么样呢,也帮不上什么忙,咱们在家只能料理着府上的事,不让他心就是了。”黛玉“嗯”了一声。

怪不得他让宝姐姐管着外面的铺子生意,这也是知道她有这番能为。

宝钗笑了笑,问道:“这次姑父回来,他有没有和妹妹说着妹妹的终身大事?”黛玉容愕然了下,抿了抿粉,有些不自然说道:“提及倒是提及了。”她这般和宝姐姐说,她不会嫉妒吧?

宝钗水润杏眸中疑一闪而逝,轻笑道:“他可是向姑父提亲了?”这都能猜出来,颦儿年岁也到了,以他的情。

黛玉轻轻摇了摇头,又是点了点头,轻声说道:“和爹爹说了下和我的事儿。”想起那天那人的直白和炽烈,怎么就当着爹爹的面说着,也不托个中人。

宝钗闻言,拉过黛玉的素手,丰润白腻的脸蛋儿笑意烂漫,说道:“姑父怎么说的?”

“爹爹应下了。”黛玉玉颊微羞,声音娇俏说道。

宝钗轻笑道:“颦儿妹妹是个有福气的,咱们就等他什么时候回来了。”现在有了林姑父做主,婚事已是十拿九稳了。

说着,搂着黛玉的肩头,姐妹情深。…………

此刻,京营十二团营之中调的骑军分作几队,向着太原迅速抵近。

而谢再义率领的五千骑军先锋,已经在昨先一步奔赴太原。

待夜幕降临,大军驻于同州,一顶顶帐篷在州城西南的大片空地上,而同州的知州以及州衙的官员,忙前忙后,准备着粮草辎重等物。

一顶稍大的营帐之中,一架火盆中点着油火,熊熊燃烧的火焰映照着整个室内,驱散着黑暗。

贾珩将手中的行军舆图放下,来到几案之上,转眸看向正在摆着各式碗碟以及菜肴的少女,问道:“潇潇,坐下吃吧。”两个人落座下来。

贾珩看向少女,轻声道:“这会儿蒙古那边儿想来已经打起来了,等赶到大同,别是来不及了。”陈潇夹起了一块儿蛋放到贾珩碗里,道:“女真虽然勇悍,但应该也没有这般快,蒙古骑军并非乌合之众。”贾珩道:“但愿如此吧。”如果等到了大同,结果蒙古被灭了,这就多少有些尴尬。

陈潇柳眉之下,明眸定定地看向那少年,问道:“你也有紧张的时候?”贾珩摇了摇头,轻声说道:“紧张倒不是,而是天子寄于厚望,能否收得全功,尚未可知。”从先前海战的情况来看,女真旗丁十分悍勇,京营骑军能否在野战中有一拼之力,这谁也说不了。

陈潇放下快子,轻轻拉过那少年的手,宽道:“平常心就好,父王年轻时候也没有你这般能征善战。”她其实也能受到他的力,这一战如果不能取得大胜,里那位多少会失望。

贾珩看向那少女,轻笑道:“那我这个女婿也算青出于蓝了。”陈潇闻言,妍丽玉颊微微浮起红晕,目光现出一抹羞恼,拿起快子敲了一下贾珩的碗,说道:“吃你的饭吧。”两人默默吃着饭菜。

贾珩放下快子,拿过手帕擦了擦嘴,目光转而又有几分清冽之涌动,低声说道:“公文已经行至山西,命令调拨四十万石的粮食,以备军需所用,多半是不能凑齐了。”如果按着明朝户部尚书毕自严《度支奏议》的记载,万人一需米二百石,即一人一两斤四,六万大军一要耗米一千二百石,马匹要一天一束草、三升豆料。

粮草要按一个月的准备,那就是三十六万石,四十万料敌从宽。

陈潇清绝、幽丽的玉容上,目光熠熠地打量着那少年,道:“你是要打着晋商的主意?”贾珩轻声说道:“晋商八大票号在太原都有商铺售卖米粮,而曲朗先前已经去搜集八家晋商走私的罪证,消息也就这几天,但此事还缺一个突破口。”念及此处,放下手中的茶盅,唤道:“李述。”

“都督。”锦衣百户李述从外间过来,拱手道:“都督,您吩咐。”贾珩面谨肃,问道:“曲镇抚送来消息没有?”李述道:“回都督,还没有递送过来。”贾珩沉说道:“派人密切留意着,草原方面呢?”

“正要回禀都督。”李述从袖笼中取出一节短竹筒,说道:“都督,奈曼部和敖汉部,相约攻击蒙古,已经发兵。”这几天过去,从原来的筹备阶段到发动进攻,女真的并蒙古之战也正式拉开序幕。

贾珩从竹筒之中出笺纸,阅览而罢,递给一旁的陈潇。

陈潇清眸闪烁,看完其上的文字,抬眸看向贾珩,粉轻启,吐出几字,说道:“兵贵神速。”贾珩道:“让诸将传令下去,官军早点儿歇息,明一早就启程。”

“是。”李述拱手而去。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