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贾珩拱了拱手,道:“老先生客气了。”老者笑道:“老朽刘通,贾公子唤我一声刘掌柜即可。”贾珩客气道了一声不敢,唤了一声刘老先生。
刘通道:“老朽冒昧,贾公子可是宁荣街过来的?”贾珩点了点头,道:“刘老先生慧眼,珩为宁国之后。”老者惊讶道:“原来是宁公之后,怪不得能写出这般金戈铁马、气象开阔的雄文,方才倒是失敬了。”贾珩轻笑了下,说道:“珩这一脉,并非宁国长房嫡脉,否则,也不会到老先生这里来了。”刘通笑道:“可公子身上的还不是宁国公的血?”贾珩面
微顿,心头也是一叹,这就是让人无语之处了。
无论他来做什么,科举从军也好,为官作宰也罢,世人眼中都会天然地将他和贾家联系在一起。
刘通笑道:“贾公子,这画本不错,可是三国之事,画本戏曲、评书大鼓也不是没有,恐无法收新奇耳目之效。”接下来就是正式谈生意的程,这位刘通掌柜一开口就是先说书稿不够新奇,方便下一步
价。
***********************************
间章关于《红楼梦》中都城问题本来回了读者本章说评论,结果不知为何,发不出来。
我就发个单章吧。
红楼梦原著第一回曾言:贾雨村叹:“非晚生酒后狂言,若论时尚之学,晚生也或可去充数沽名,只是目今行囊路费一概无措,神京路远,非赖卖字撰文即能到者。”能称之神京的,唯有十三朝古都,西京长安。
也有不少考据派红学专家认为,这是虚指。
即神京只是表意国都。
但再看后文,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一回,刘姥姥与其女婿狗儿所言:“……如今咱们虽离城住着,终是天子脚下。这长安城中,遍地都是钱,只可惜没人会去拿去罢了。在家跳蹋会子也不中用。”再看后文,王熙凤权铁槛寺一回,“……来旺儿心中俱已明白,急忙进城找着主文的相公,假托贾琏所嘱,修书一封,连夜往长安县来,不过百里路程,两
工夫俱已妥协。那节度使名唤云光,久见贾府之情,这点小事,岂有不允之理,给了回书,旺儿回来,且不在话下。”如果国都在北京,北京到西安,一千公里出头儿,好家伙,把来旺儿累死得了。
后文,“大明”等语,更是指向长安。
所以,红楼梦中都城应是在长安无疑。
那么北京是怎么一回事儿?
红楼考据派以为红楼梦为雪芹家事,红楼故事影康雍朝事。
但我一直持保留态度,我们先不说此事儿。
至于文中京味儿,大家可能忘了雪芹是清人,晚年在京居住,遣词造句自然显。
我写本书国都长安,可我长安一次也没去过啊。
当然,红楼开篇就言,朝代,方国皆不可考,说白了,本身就一架空世界,不要太较真。
但我从原著文中呈现来看,虚构的国都应该是在长安。
以上其实都不怎么重要,我把国都放长安,也只是为了方便虚构世,陈汉得山川险固,不重蹈明亡覆辙。
当然,本书也是架空的世界观。
***********************************
第十三章议价翰墨斋中——贾珩道:“世面行的三国故事,皆是散
难束,在下书稿,故事情节绝不同于外间,后文之
彩纷呈,尤在开篇之上。”刘通沉
了下,笑道:“关于后文,谁也不知……”贾珩笑道:“要不待我将书稿尽数写出,再予刘老先生一观?只是那时,能不能在老先生这里售卖,尚在两可之间了。”刘通不由失笑,道:“今
已是让老朽叹为观止,老朽自是相信贾公子的才情。”
“贾公子贾价几何?”刘通道。
贾珩道:“刘老先生能给多少?”刘通沉了下,笑了笑,伸出了四个手指头。
贾珩道:“四百两?”刘通不由再次失笑,凝声道:“四十两。”贾珩皱眉道:“刘老先生,刚才那一回目,如此之多的字,费了好一番功夫,在下就是与人写条幅、斗方,也能得个一二两吧。”这时代,一两大致兑换铜钱一千文到一千五百文不等,不同时期,据银两成
以及铜钱的大小,也有波动,不像后世币值稳定。
至于物价,一两银子可卖三百多斤大米,上好猪百斤。
在贾珩心中,一两银子的购买力,大概相当于人民币一千多,四十两也就是四五万元,这个价钱买断一本一百二十回、近六十万字的书稿,怎么说呢,明显有些低了。
当然,刘通作为生意人,肯定还留了一定的还价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