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时值唐末,群雄并起,各处节度使据地为王。

在湘境,则为武安军节度使…楚王马殷所管辖,以潭州为都。

马殷崛起于安史之后。

那时中原经济受到了极大的破坏,马殷原是蔡州节度使秦宗权的部将,中原大,军队为求活命,秦宗权命令部将孙儒率领刘进锋和马殷所部南下攻掠,却在扬州被杨行密打败。

孙儒被杀后,刘进锋与马殷率残部逃到洪州,重新招兵买马,并进占潭州。

由于军士们欣赏马殷的为人谨厚,是以杀刘拥马,拥立马殷成为武安军节度使。

接着马殷继续攻州掠县,占据了湘境大部。

此时的中原北方已是梁王朱全忠的天下,马殷向梁王纳贡称臣,被封为楚王。

马殷度德量力,闭关自保,守土居民。

在政治上他采取“上奉天子,下抚士民”等政策,算是给了人民一个较为安定的环境。

他以铅铁铸钱于境内通,形成了以潭州为中心的楚国商业区。

虽然在政治经济上,马殷还算得上是位有为有守的君主,却嫌生活过度骄奢。

他在楚地建立起了自己的势力后,极尽奢华,僭越本分,导致他的子弟、仆从亦享有极大的势力及名声,但对于文修武治却不特别留意。

于是当时便有人在暗地里为马殷取了绰号,叫他做“酒囊饭袋”除了生活过于奢靡,马殷尚有一大隐忧。

那就是妾成群,儿子太多了点。

儿子多,继位者却只能有一个,也难怪马殷后中经常风波不断,一大群儿子表面上和睦融融,私底下却是较劲不断。

而马希尧,正好“不幸”地身为马殷的长子。

因“长幼有序”这四个字,即便马希尧无心于父亲王位“头号接任者”这个位置,却也无法避免成为众矢之地,诸位同父异母弟弟的头号竞争对手。

有心者都将心比心,以为自己拚了命想要得到的,别人也一定是垂涎三尺。

是以,无论马希尧平在人前表现得再淡然、再无争,那些人照样能有话说。

他们说这就是大皇子高招的地方,以不动制万动,以很想要伪装成没兴趣,不但可让楚王对他更是倚重,亦可让众人对他少了戒心。

但马希尧自己很清楚,他是真的对王位没有兴趣,而这一切,源自他十二岁时,无意间知悉了生母死因的真相。

他的母亲,在父亲受封为楚王的同时被追谧为俪妃,当时她已过世了六年。

逝者已矣,一切富贵俱已成过眼云烟,更何况是一个虚无缥缈的头衔?

在当时他认为父亲追谧的作法没有必要,却在后来才知道了原因。

案亲追谧母亲,或许确实是搀杂进了些许思念因素,却也有过半是因为他良心不安。

原来他母亲并非死于对外所宣称的“突罹急症,葯石罔效”而是死于女人间的争风吃醋,外加一碗被下了毒的汤。

母亲的死,父亲或许不是主谋元凶,却是终其一世也甩不掉帮凶的罪名。

若非有父亲一笔接一笔的风烂帐,他的母亲怎会枉死?

那凶手若非是仗着得了父亲专宠,又怎敢恃宠而骄大胆行凶?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