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三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慶六年(1572年),五月。

皇上在早朝之時,突然到不適,大臣們怕有差池,連忙扶皇上回了乾清宮。

皇上斜倚在榻上,他閉著眼睛,呼沉重。他緩緩睜開眼睛,虛弱地吐出幾個字:“請貴妃娘娘過來…”小太監誠惶誠恐地應聲。

“還有…請皇后也來…”皇上一直閉著眼睛,他不知道小太監已經請來了雲兒,並且帶來了皇上全部的皇子皇女。

“皇上…”雲兒見到面慘白、形同枯槁的皇上,不由得掉下淚來。

皇上聽到這悉的聲音,緩緩睜開眼睛。他甚至不能完全把眼睛睜開,只能勉強把眼睛睜開一條縫隙看著眼前的人。

“雲兒…你來了…”

“是,皇上。”雲兒上前握住了皇上的手,他的手乾燥而冰冷,從指尖到掌心,都是冰一般的寒涼。他的手細瘦纖長,似乎只有一層皮包裹著。

“羽兒呢?他們都來了?”皇上努力想把眼睛睜得再大一些,想看清周圍的人影。

雲兒回頭叫著站在最前面的麟兒:“麟兒,父皇在叫你。”麟兒還不足五歲,他是幾個孩子中最像皇上的一個,生得白淨細緻。他並不懂父皇要見他的真正含義,只是順從地走到了皇上的榻前。

皇上努力想強裝笑容,不想讓自己虛弱恐怖的面容嚇到孩子。

“麟兒,以後要聽太子哥哥的話…”

“是,父皇。”麟兒應聲。

“太子哥哥要做皇上。麟兒以後是王爺。”皇上滿意地點了點頭。至少在麟兒幼小的心中,早就擺正了和羽兒位置,長幼有序,他只能永遠是潞簡王。

柳兒和月兒也被帶到了皇上地榻前。柳兒八歲,柳眉杏眼,笑得時候還有一對小梨渦;月兒六歲,玲瓏緻,冷冷清清有一種傲然地氣質。

“父皇沒有機會親自為你們冊封,沒機會為你們選駙馬…”兩個公主依然年幼,並不能理解皇上所說的“遺憾。”

“羽兒…出閣就學了…還未曾歸來…”皇上尋找著羽兒的身影。

雲兒悄悄地側過頭。她不想讓皇上看到已經滑落的淚水。皇上已經記不得很多事,羽兒的確是在三月出閣就學,但是在四月就歸來了。

陳皇后終於及時帶著羽兒趕來了,羽兒快步奔到皇上榻前:“父皇!”皇上已經黯淡下去的眼中突然又燃起兩簇火焰。

“鈞,是否還記得你的名字的意思?”皇上沒有叫“羽兒”這個名,而是叫了“鈞”這個名字。

“是…聖明的君主統治天下…”羽兒伏在皇上身邊。一字不落地講出當時皇上告訴他的。

皇上慢慢地點著頭:“以後,大明地天下就給鈞了…”羽兒只是懵懂的孩童。即使他早慧,十歲的他已經讀了不少書,但是他仍然不能理解“天下”二字的沉重。

皇上的目光掃過一直垂手立在一旁的陳皇后地臉上:“皇后。”陳皇后一直神情呆滯地佇立著,她的眼神聚焦在某處,令人捉摸不定。她猛地驚顫了一下:“皇上!”

“皇后身子不好。要好好調理…朕過往待皇后冷了些…”皇上把目光挪到雲兒臉上。

“你們好好照顧對方,讓朕安心…”陳皇后不由自主地點著頭,她早已泣不成聲。

“雲兒會照顧好姐姐地…”雲兒給皇上寬了心。

“皇上萬壽無疆,怎能說那些話…”皇上皺著眉,固執地搖著頭:“不要騙朕…宣高大人和張大人進來…”高拱和張居正早就候在皇上的寢宮外,他們強忍著悲痛,跪在了皇上的榻前。

皇上見到他們二人,臉上出欣的神情。他掙扎著向高拱伸出手:“以天下累先生!”高拱再也控制不住,痛哭起來。

皇上揮了揮手,示意身邊的小太監唸了一份遺詔:“朕嗣統方六年,如今病重,行將不起,有負先帝付託。太子尚幼,一切託付卿等。要輔助嗣皇,遵守祖制。”高拱強忍著泣聲:“臣等受皇上聖恩,誓死以報,臣等一定竭盡所能,盡心輔佐,望皇上不要以後事為憂!”高拱失聲痛哭。

被高拱地悲痛染,宮內響起一片泣之聲。

雲兒不落下淚來,但是她迅速地從悲痛中離出來:“國事重要,大人保重身體。”皇上睏倦地揮手:“朕累了…”高拱和張居正強忍著悲痛,退了下去。

皇上閉上眼睛,不再看任何人。

麟兒環視著四周,看著這片慘淡地景象,他好奇地問雲兒:“母妃,父皇寢息了?”

“父皇累了…”雲兒拉著麟兒的手,雖然知道自己是在撒謊,但是面對幼兒的詢問不得不如此回答。

皇上,您還有太多割捨不下地。

大明的山河社稷,蒼生大地,剛剛從水深火熱之中走出;羽兒——或者是鈞,雖然他聰明慧黠,但始終是個僅有十歲的孩童,本無法“聖明地治理國家”;陳皇后,多病多疑多嫉,陳惜玉,心輕心高心傲;您的賢臣們,無論是負氣凌人的高拱,還是自信豪放的張居正,他們能否輔佐年幼的太子繼承大統,還是未知數。

從一個丫鬟到受到寵幸,從一個側妃子到貴妃,而如今,雲兒又將轉換為一個新的角,命運這雙翻雲覆雨手,變化何其迅速。雲兒不知道如果沒有皇上您的子,該如何繼續下去?

年僅三十六歲的隆慶皇帝,帶著夙願,帶著對大明王朝的眷戀,在次駕崩於乾清宮。和他的父皇不同,他是一位十分仁慈的君主,他是一位有情有義的帝王。他挽救了因為嘉靖皇帝的惰怠而瀕於崩潰的大明,雖然他在位只有短短的六年,大明卻向著穩定和和平的方向緩慢發展著。也許他一生太多淒涼,從年少的不得寵,到成年的不得志,甚至在當皇帝的這段時間也沒有什麼大的作為,但是他善用了幾位賢臣,教育幼子鈞做一個聖明的君主。

諸事皆有緣法,萬物已循因緣。緣起緣滅,緣聚緣散,不能強求,無法拒絕。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