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渚山一夢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收藏小狐看書,防止丢失阅读进度】
清晨,一屢陽光透過摩砂的玻璃淺淺的斜進來,也帶來了些許的溫暖。難得的閒暇,泡上一杯茶,安靜得坐在藤椅上,不想不思,學著用雅意資然的舒適享受一下美好。陽光有著一絲的曖昧,輕輕親撫面頰,嗅著茶的清香,早已讓人心醉。可能就是枕著淡淡茶香,倚在藤椅靜靜地睡去了。靈魂出竅,嗅著茶香走出了軀殼,慢慢的尋找一個地方,一個與茶與水有關的地方,一個靜透沐浴心靈的地方。同時,我也知道那是是圓成法師了卻生命之緣的地方。於是,我順著茶的指引去那個地方。
乘船到水口,一種肅靜洗染身軀,自然的秀麗,沒有半點的虛假。從山裡出來的水,清澈,透明。小船走到這裡,河道變窄,應改換竹筏沿潺潺溪
前進了。站立在水中飄搖的竹筏上,望著進山的路,景,心境如此開朗,才發現我想用的詞在這裡讚美太顯蒼白。便知,這是隻可會意,不可言傳的地方。山水藏魂,悠悠情
。空氣清新,山景怡人。此乃人間勝地也。心中暗暗喜悅,能撐著竹筏安安靜靜,無拘無束的飄浮過人生的一瞬,實在難得。淺水的灘,深水的潭,連位置的錯落都如此
緻,澄澈,碧綠。陽光斜
,游魚悠哉遊哉。山如黛,水如藍,雲朵飄浮在峰頂。
“水繞青山山繞水,山浮綠水水浮山。山多綠,水便多綠。山養水,水潤山。”有人曾經把它定義為這座山的哲學。如此可見這詩話了的群山。你聽,溪澗水的清風;你聽,緩緩
過的禪語。紛擾俗事皆被這細風軟水阻攔於外,溢著靈氣的山,溢著靈氣的水,這裡獨有的清雅氣韻。隔絕了濁
霧氣,更是隔絕了人間塵世的喧囂。這兒能修身養
,清曠之幽,純淨柔和。怪不得陸龜蒙,皮
休的魂魄丟落於此,他們的超然之舉只有到訪這裡後才能理解。
山的年齡已無可分辨,只能在超然物外的摩崖石刻上找一些印記,展開想象。深深幽谷,霧氣瀰漫,茫茫山林,呈現出獨特的風雅韻味。細雨輕霧染溼了鬢角,大自然賦予這座山的靈氣實在不可揣摩。山道古樸,來此多為茶人,閒人,合了這山得風格情調。在此輕撥琴絃,讓琴聲迴盪在崖谷山峰間。這兒調和了一種心態,一切皆為平靜。用平靜之心養和凡塵紛雜的俗世。我想,“以不變應萬變,以萬變養不變。”正是這樣修成的吧!
這座山的本是茶與禪。這清靜之地蘊含著佛緣,心骨皆清,難生雜念。壽聖寺,一座江南千年的古剎。周圍群竹相接,古木參天,靈氣渺渺飄浮在上空。如若真能拋卻塵世間的一切,在此品茗參禪,定能修煉佛
之光輝。據說,壽聖寺的鐘聲能燙平一個人的浮躁之心,陸羽,杜牧都曾有深深的
觸。看著鍾,看著過去的一切。聽著鐘聲,聽著未來的一切。悠然行走寺院之內,寵辱相忘,這兒是一副安然了千年的古剎圖,紫藤蔓延無聲,爬山虎悄然佈滿庭院。
茶聖陸羽的《茶經》創作於此,他的後半生與這座山生死相依。首創“茶道”的皎然和尚,曾種植茶園在這裡,這裡的茶文化千古傳。
“山高水好產新茶”
“寺必有茶,僧必善茗”這裡與自然地一切息息相通。從杜牧,張志和,白居易到李冶,孟郊,從道宣,錢起到蘇東坡。陸龜蒙,都在品著這山得哲學,茶的哲學。山林裡的每條小路或許都曾記錄過這些名人們的腳印。
醒了,醒得這樣恬靜安然。在夢境裡到達這一種境地,品味山,悟水,禪的安靜與智慧。茶香依舊飄,
一下朦朧的眼,看看身處究竟為何方?只是,當我再閉上眼睛,是否還可以站立山頂,俯瞻曠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