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巨輪開動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啟航典禮後,就是忙碌的開始。
梅香海峽通航後,長軍和邱家的商船重新分配,務求達到物盡其用。
清梅在梅香城已經積存了不少華北的特產,在啟航後第二天二百艘商船就出發去江南了。
其他船都各有各忙,雖然開始時的幾天,有不少混亂產生,也有不少紛爭,但一切很快就步上軌道。
清梅很早就打算將梅香城,發展城一個轉口貿易海港。
它的位置雖然偏東,但它是唯一一道海峽,可以令船隻貫穿南北的海道。
商船運輸自然比陸上用馬車載貨好上很多倍,邱家商會展出各地貨品,加強商人們的印象,告訴所有人在梅香城可以買到全國各地的貨品,而且數量源源不絕,沒有缺貨的情形出現。
典禮上,有些商人早就吩咐手下準備好了,待一回商會就立刻出發,務求儘快打通南北兩地的貿易航線。
梅香城的工人全部都成了水手或搬運工人,而且人手還遠遠不足其需要,長城的人瞭解到,在梅香城當搬運工人工資較高時,都紛紛遷居到梅香城。
最受影響的,就是徐州的百姓了。
梅香城的人手短缺,工錢的偏高,再加上北海的義學,低稅收,清廉的吏治,李情的威脅等等,令很多人遷入到北海。
很多華北的人也來碰碰運氣,令梅香城的人口急劇上升,但還滿足不了商人對勞工的需要。
造船廠的訂單多得忙不過來,北海的船廠是由長軍全權擁有的,它們只會為長
軍服務。
所以有些北海的人成立造船廠,招來了大量的生意。
原來北海的漁民也不愁生計了,他們在北海附近打了這麼多年魚,對附近水域,海暗礁都摸得一清二楚。
他們都爭相成為商人們的招攬對象。
原來一些老年人,因氣力不足或種種原因,不能再捕漁的,也被請到商船上協助駕駛,而且工錢越老越貴,因為他們經驗越老越豐富邱家商會每天都和不同的商人打道,訂下了大大小小的貿易合同。
清梅不會為這些小事心,大多都
由知識學院剛出師的少男少女。
他們在學院學習了兩年多,口才和商業眼光也不會差到那裡。
清梅在梅香城,成立了一個巨型的買賣中心,所有人都可以在這兒買到全國各地的貨物,它們的價錢大慨是市價加一至兩成左右,總而言之,它們的價錢,令商人覺得扣除成本仍然有利可圖。
所有載貨來的商人,也可以在這兒賣給邱家,正常是市價低一至兩成,它定下的價錢也令商人們賺到錢。
邱家只需好好管理貨品,就能在這兒低買高賣,從中賺取差價,本不用離開梅香城。
邱家的商業情報網,在這個巨型買賣中心發揮得淋漓盡致。
各地的物價,或有影響物價的消息政策出現,在這兒會立刻作出調整,務求領先市場。
這兒有各類型的商人,有些跑華北航線,有些跑西北路線,有些跑江南路線,也有些是東南西北四處跑,那兒有錢賺就到那兒去的,他們全部都會集中在這個買賣中心,以求得到最新消息和最高利潤。
其實全個大漢,有不少商人比邱家產業更大,不過他們想在北海做生意,就遠遠落後於邱家了。
通過梅香海峽要收過海費,和邱家商會易,可以豁免稅收,邱家的貨物品種又應有盡有,商船又多,這一切都令他們處於下風。
有人因為覺得邱家籠斷大部分生意,向程林或思投訴。
思什麼都沒說,只是拿三年前跟邱家訂下的合約給他們看,令他們都統統閉咀。
這隻能說邱家眼光獨到,商業觸覺比他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