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友誼長存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记住【小狐看書】:WWW.XIAOHUKS.COM

梅香城的生產力突然大增,單是一座城市,已經比得上江東揚州兩地總生產力的一半。

同時因為工資普遍較低,令貨物價廉物美,引著向地商家前來進貨轉售。

華北各地的人,也因為戰亂中物價騰飛,不斷的到梅香城來買貨,同時賣出原料,賺取差價。

除了原料外,長軍軍民的一切物資,終於可以做到自給自足了,更有多餘的運到其他地方去。

酒,棉布,皮革,羊衣等等,可以賣到大漢各城去賺錢。

在這兒製作的麵粉,已經成為北海最主要的糧食,足夠幾百萬軍民食用之餘,又不用再向其他地方買糧食。

有一件事令人有點奇怪的,就是清梅堅持用低價發售糧食和布,甚至在和商人們訂定的合約中,規定了糧食和棉布的售價上限。

事實上,這一點令原來對清梅比較反的人改觀,在他們眼中的血魔鬼,竟然沒有在控制市場下提高糧食價格。

原來極有可能重現思來北海前,糧食價值高企的問題,在清梅用低價發售下,糧食價格並沒有出現很大波動。

海琳曾經問過清梅,清梅只是笑笑的說。

“要賺錢也不用拿這些東西發財的,一個穩定的社會,必定有很多賺錢的機會,我又何必搞得一團糟呢?”確實,糧食價格過高影響民生,也必定對社會帶來不安和不穩定。

至於到東洋的貿易,更是這些貨品最好的銷路。

先前和長軍訂下到九州運送後勤物資的合約完結後,大量商家要求取得航線。

程林多年來受清梅的染,也學了一些商的本事,他竟然向那些商家開價每份海圖三萬兩銀子,並只出售一百份。

以一般商隊三十艘船計算,單是販賣棉布,一年下來也有十萬兩銀子的利潤,於是一百份很快就售清了。

在梅香城生產的棉布和鐵器,很多直接就搬上船運到東洋去。

不單止北海的商人和平民投資生產,徐州。,揚州和江東見到梅香城的工場有利可圖,都紛紛投錢進來。與此同時,長軍各地的平民百姓,不少和一些商家和地主合作,用利潤共享的方式,合作建造工場,生產著江東的特產絲綢,茶葉等貨物。

生產工場投資很大,一向是中形商家以上有能力投資,或者是幾個小商家合作。

大家發現生產工場比起當農民更賺錢時,很多人嘗試參與這門生意。

民間財富積少成多,通過利潤共享,平民百姓們可以只用幾兩銀子,一大批的集合起來經營工場。

有很多地主也和一些商家合作,一方面用土地,一方面用資金來建立生產工場。

慢慢的,地主,商家,老百姓,三者經常合作發展輕工業起來。

令長軍各地,捲起了一股規模不少的生產熱

兩年來,華北的互相攻伐,造就了梅香城的輕工業發展。

規模之大,也是清梅本身遠遠想像不到的。

兩年來梅香城收留了二百六十萬逃難而來的人,除了小數富有的人外,絕大部份在梅香城當了工人。

這樣大規模的遷移,歷史上是很罕見的,同時也可以瞭解到,當時華北老百姓生活的苦況。

他們不少人寧願放棄家園到北海,也不想留在華北,成為張家三兄弟爭權奪利的犧牲品。

李情幾次想渡過黃河去撈便宜,不過長軍擁有黃河的控制權,全部被思的水軍趕走了。

在鄴城的張明,還不時的多謝思的拔刀相助,只是他不知道,思正在等他們三兄弟打得筋疲力盡時,一舉侵佔華北。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