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4章試探身份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看到走進門的高雨。沈括從椅子上站了起來。快步走到高雨的面前:“你。你是。”
“在下高雨…”
“高雨。”沈括前後左右的圍著高雨看著。坐在右面客座的一老一少兩位將軍也從椅子上站了起來。三個人圍著高雨看起來沒完。儘管高雨已經習慣這種情況。但驚喜。驚奇。甚至有些驚恐的目光。直勾勾的看著高雨。總讓他覺得自己和他們之間欠缺的就是一個鐵籠子而已。
再看就穿幫了。尤其是沈括的目光中有些什麼秘密似乎在一閃一閃的。
“童將軍。這幾位是。”高雨求助的目光望向童貫。
“好了。好了。我剛看到他和你們覺一樣。不過你們放心。他絕對不是義父之子。”童貫打著圓場說道。
童貫朝幾個人走來說道:“這位就是沈經略。這位是從京城而來的著名的將領種諤;他身邊的是他的侄子原州通判种師道。”即便童貫不說。高雨當然也知道這幾個人是說。他忙口中說著:“幸會幸會。”
“高公子。有沒有人說過你很像誰。”沈括問道。
“當然。我已經見怪不怪了。就連西夏的皇太后和梁國相都有說過。似乎我說我很像宋朝曾經的一個王爺。是不是啊。沈經略。”
“哈哈。”沈括笑了幾聲。眼神中狡黠一閃而過。隨即正sèw說道:“老夫見過怪異的事倒是不少。不過能夠起死回生返老還童的事似乎還真沒聽說過。我且當你不是王爺。不過你說西夏皇太后和國相見過你。難道就這麼放了你麼。”幾個人坐回了座位。沈括給高雨讓座。高雨回答著剛剛沈括的問話:“當然沒有。在下還被西夏梁皇太后封為大一職。只不過
給我的差事是平了邊境的鹽幫。我氣他濫殺無辜。所以就反了她了。”童貫恍然大悟道:“哦。我說你怎麼能做了鹽幫的幫主。原來是有內情。”
“叔叔。此人果然像王爺啊。”种師道小聲的問種諤。
種諤搖搖頭:“你沒聽他說見過西夏太后。王爺和西夏梁氏那仇大了。怎麼可能平安無事的去見西夏王朝的人呢。”沈括呵呵笑了笑。笑聲聽起來有幾分詭異。他轉向童貫說道:“道夫。既然你把人帶來了。不如就請這位高公子在城中多呆上幾ri。正好老夫也有些事想向這位鹽幫的幫主請教。”童貫擺著手:“這你可別問我啊。行不行你得問這位公子。我來這裡可是來找建中的。”种師道似乎想到什麼:“對對。沈經略。叔叔。你們先聊著我們兩還有些事。先告辭了。”說著站起身來。
看著兩個人神神秘秘嘀嘀咕咕的樣子。高雨心中暗想。當年王府一起玩大的小夥伴如今都各自謀了職位。而且這些人都是差不多三四十歲。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誰說大宋沒有名將。童貫。种師道。包括折可適。甚至以後可能出的韓世忠岳飛等人。各個都是能守邊關能征戰的大將。可自己現在這副的模樣。怎麼能不傷舊情不與他們為敵呢。
童貫和种師道走後。種諤也站起身來:“既然沈經略有客人。那我也先告辭了。”
“你這就走。”沈括似乎還有話想挽留。
“走了。走了。以免一會碰到那徐禧又要生一肚子悶氣。”他說著話朝門外走著。一邊走一邊還不時的回頭看高雨。走到門檻都沒注意幾乎絆了一個踉蹌。
“哈哈。你小心些。”沈括笑著說道。
高雨也忍不住笑了笑。十多年過去了。眼前的這些人相貌容顏都蒼老。但xing格卻沒怎麼大變。沈括還是一副頑童樣。
廳內安靜了下來。只剩下沈括和高雨兩人。
沈括好似自言自語又好像在對高雨說道:“幾個月前。鄜延路計議邊事徐禧提議興修永樂城。種諤從京城回到鄜延路。力諫徐禧說在永樂築城必然失敗。無異於將士兵送入虎口。但徐禧與種諤素來不合。徐禧怒斥種諤擾亂軍心。並上奏朝廷。彈劾種諤驕橫跋扈。不參與此次行動。如今永樂城已經建。二人愈發劍拔弩張。我看這西夏還沒打過來。宋軍內部恐怕已經打起來了。”高雨低頭喝了一口水。並不接話。
沈括又說道:“這幾ri有探馬來報。西夏梁王爺竟然是當年王旁的親生兒子。只不過被抱到西夏以後梁落瑤隱瞞此事。甚至對自己的親兄長也隻字不提。只說是李諒祚在宮外的野種。現在梁乙逋帶了三千jing兵反了西夏。準備投奔我大宋。”高雨依然不接話。只是朝沈括笑了笑。似乎當做沈括在和自己聊很家常的事。但誰都知道。這兩件事並不家常。
沈括似乎仍然不甘心。他挪了挪身子。接著說道:“當年王爺可是能人。鎮南王與其父王安石宰相設計出一套革新的方案。這件事不知道公子聽說過沒有。”
“有所耳聞。不是說最後失敗了嗎”
“呵呵。是啊。不過公子在民間應該知道百姓怎麼說。”高雨眼睛轉了轉。沈括這東一句西一句的是什麼意思。他說道:“百姓自然是褒貶不一。得利當然說好。至於沒有收益之人說革新不好也是正常的。”
“公子說的還中庸的。百姓只知其一未必知其二。這革新的是改來改去。都是針對百姓。本來有學堂的改的上不起學堂了。本來有家業的改的沒有家業了。公子可知道其中的奧秘嗎。”
“在下年輕。才疏學淺還請沈經略指點。”高雨低著頭謙虛的說道。
“制定方案的人。本不是切身要去體會新法的人。這就好比。讓有太醫給看病的王爺們去制定百姓就醫的政策;讓每天騎馬出行達官貴人去興修道路;讓住在高宅大院的高官。去決定地價房價。讓每天吃喝玩樂的人。去考慮孤兒。乞丐。老人等問題。你覺得這革新能革好嗎。”高雨不由得看了看沈括。沈括說的可不是沒道理。但這與他們最初想靠金融革新富國強兵初衷有些偏差。他一皺眉頭說道:“沈經略說的是民生。而革新的初衷是為了軍事戰略。為富國強兵。就拿青苗法來說。本來是為了改變民生。可官員藉機層層盤剝。最後多變了樣子。怎麼能說就是革新的錯呢。”沈括呵呵笑了笑:“看了高公子知道事。可並不比我想想的少。你說的也沒錯。是有些人辦事不利。不過。有人要打破規則。有人要維持。這時候主持的人如果左右搖擺。想折中最後的結果恐怕就是我說的那樣。真正變的是樹枝葉是表面。而樹
的利益不變。不拔
的接過。就是最後大樹變成了中空。緊緊能維繫
部再無發展了啊。”沈括的話可謂意味深長。而且沈括看著高雨的時候像是在等待著什麼。
高雨嘴角挑了挑:“沈經略。我一個鹽幫的幫主。怎麼能瞭解這麼國事呢。我這次來永樂城。本來就是想給鹽幫找些生意的機會。剛巧遇到童將軍。yin錯陽差的就把我帶這來了。您說的這些。對我來說可太深奧了。”
“恐怕高公子不是這麼yin差陽錯的來看我的吧”高雨直視著沈括。沈括忽然伸出食指和中指比了個2的手勢:“我再說兩件事。如果高公子還不明白我的意思。那只有請你出城了。”見高雨不說話。沈括站起身來在房中揹著踱著步子。半晌說道:“熙寧變法十年間。不少人利用王公革新心切。把實施新政推行新政當成快速的上升通道。到最後變法失利邊倒戈相擊。可惜鎮南王走的早。不然以他的威信和他身邊的忠臣死士怎麼會有這樣的情況。”他說完。眼睛眨巴著看著高雨。
這些事高雨聽了不是一遍。雖然也曾想過。失敗的原因是父親遇人不淑。但如果沒有趙頊的縱容。怎麼會遭遇那麼多的欺上瞞下。而最讓高雨氣憤的就是趙頊過河拆橋。給自己和父親背上jiān臣的罪名。可看著沈括yu言又止的樣子。高雨心想難道沈括看出了什麼。
“沈經略。這是第一件事嗎。”
“正是。當年王相公有兩個兒子。其中二子也就是後來的鎮南王。在少年時候曾經遭遇一場大火。他從火中救了一個人。這個人叫蘇軾。蘇軾這個人你知道吧。”
“當然知道。”
“要說蘇軾可是欠了王家兩條命。第一條就是這次大火。第二條這蘇軾玩朝廷。譏嘲國家大事。他作詩:讀書萬卷不讀律。致君堯舜知無術。諷刺皇帝沒能以法律教導、監督官吏;而
到九泉無曲處。世間惟有蜇龍知。皇上如飛啦啦全龍在天。蘇軾卻要向九泉之下尋蜇龍。不臣之心。莫過於此。這個他可是罪大惡極非死不可了。賦閒在家的王安石相公聽說此事後。急上書勸說宋神宗:安有聖世而殺才士乎。這樣蘇軾才保住一條命啊。”怎麼會
成這樣。自己這大舅哥也太不小心了。高雨有心追問看沈括正笑眯眯的看著自己。他咳了一下說道:“這事不過三年前之事。倒也聽說了牽連了不少人呢。”沈括點點頭:“是啊。其實表面是個文字獄。但其實雖然革新已經宣佈失敗。可真正的鬥爭才開始。十年積怨在較勁。如果這時候能有鎮南王那樣的能掌握大局的人出現多好啊。”高雨不置可否的笑了笑:“這是沈經略和我說的第二件事嗎。”沈括笑眯眯的搖搖頭:“不是。不過我猜我這第二件事說出來。公子你肯定就不會離開永樂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