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羅斯切爾德家族–歐洲唯一的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只要我能控制一個國家的貨幣發行,我不在乎誰制定法律。”梅耶。羅斯切爾德本章導讀當國際媒體成天炒作身家500億美元的比爾。蓋茨,蟬聯世界首富寶座的時候,如果你信以為真,你就上當了。人們耳能詳的所謂富豪排行榜上,你本找不到“大道無形”的超級富豪們的身影,因為他們早已嚴密地控制了西方主要的媒體。

所謂“大隱,隱於朝”羅斯切爾德家族今天仍在經營著銀行業務,但是如果我們隨機在北京或上海的街頭問100箇中國人,其中可能有99個知道美國花旗銀行,而不見得有1個知道羅斯切爾德銀行。

究竟誰是羅斯切爾德?如果一個從事金融行業的人,從來沒有聽說過“羅斯切爾德”(rothschild)這個名字,就如同一個軍人不知道拿破崙,研究物理學的人不知道愛因斯坦一樣不可思議。奇怪卻並不意外的是,這個名字對絕大多數中國人來說是非常陌生的,但它對中國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影響力是如此的巨大,而其知名度卻是如此之低,其隱身能力讓人歎為觀止。

羅斯切爾德家族究竟擁有多少財富?這是一個世界之。保守的估計是30萬億美元!

羅斯切爾德家族到底是怎樣賺到如此驚人的財富的?這就是本章要告訴你的故事。

嚴密的家族控制,完全不透明的黑箱作,像鐘錶一般確的協調,永遠早於市場的信息獲取,徹頭徹尾的冷酷理智,永無止境的金權**,和基於這一切之上的對金錢和財富的深刻察,以及天才的預見力,使得羅斯切爾德家族在世界兩百多年金融、政治和戰爭的殘酷漩渦中所向披靡,建立了一個迄今為止,人類歷史上最為龐大的金融帝國。

1。拿破崙的滑鐵盧與羅斯切爾德的凱旋門內森是老羅斯切爾德的老三,也是五兄弟中最具膽識的一個。1798年被父親從法蘭克福派到英國開拓羅斯切爾德家族的銀行業務。內森是一個城府極深行事果決的銀行家,從沒有人真正瞭解他的內心世界。憑著他驚人的金融天賦和神鬼莫測的手段,到1815年,他已成為倫敦首屈一指的銀行寡頭。他的大哥阿姆斯洛在法蘭克福打理羅斯切爾德家族銀行的大本營(m。a。rothschildandsons),他的二哥所羅門在奧地利的維也納建立了家族的另一分支銀行(s。m。rothschildandsons),他的四弟卡爾在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建立了另一個銀行,他的五弟傑姆斯在法國巴黎的銀行叫(messieusderothschildfreres)。羅斯切爾德家族所構成的銀行體系是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銀行集團。此時五兄弟正密切地注視著1815年的歐洲戰況。

這是一場關係著歐洲大陸命運和前途的重要戰爭。如果拿破崙取得了最終勝利,法國將不容置疑地成為歐洲大陸的主人。如果威靈頓勳爵打垮了法軍,那英國將主導歐洲的大國均勢。

早在戰前,羅斯切爾德家族就非常具有遠見地建立了自己的戰略情報收集和快遞系統。他們成立了數量龐大的秘密代理人機制,這些類似戰略情報間諜的人被稱為“孩子們”這些人被派駐歐洲所有的首都、各大城市、重要的易中心和商業中心,各種商業、政治和其它情報在倫敦、巴黎、法蘭克福、維也納和那不勒斯之間往來穿梭。這個情報系統的效率、速度和準確度都達到令人歎為觀止的程度,遠遠超過了任何官方信息網絡的速度,其他商業競爭對手更是難以望其項背。這一切使得羅斯切爾德銀行在幾乎所有的國際競爭中處於明顯的優勢。

“羅斯切爾德銀行的馬車奔馳在(歐洲各地)的公路上,羅斯切爾德銀行的船穿梭於海峽之間,羅斯切爾德銀行的間諜們遍佈(歐洲的)城市街道,他們揣著大量現金、債券、信件和消息,他們最新的獨家消息在股票市場和商品市場中被迅速地傳播著。但所有的消息都沒有滑鐵盧戰役的結果更為寶貴。”[注1。1]1815年6月18,在比利時布魯爾近郊展開的滑鐵盧戰役,不僅是拿破崙和威靈頓兩支大軍之間的生死決鬥,也是成千上萬投資者的巨大賭博,贏家將獲得空前的財富,輸家將損失慘重。倫敦股票易市場的空氣緊張到了極點,所有的人都在焦急地等待了滑鐵盧戰役的最終結果。如果英國敗了,英國的公債(consols)的價格將跌進深淵;如果英國勝了,英國公債將衝上雲霄。

正當兩支狹路相逢的大軍進行著殊死戰鬥時,羅斯切爾德的間諜們也在緊張地在兩邊的內部收集著儘可能準確的各種戰況進展的情報。更多的間諜們隨時負責把最新戰況轉送到離戰場最近的羅斯切爾德情報中轉站。到傍晚時分,拿破崙的敗局已定,一個名叫羅斯伍茲(rothworth)的羅斯切爾德快信傳遞員親眼目睹了戰況,他立刻騎快馬奔向布魯爾,然後轉往奧斯坦德(ostende)港。當羅斯伍茲跳上了一艘具有特別通行證的羅斯切爾德快船時,已經是深夜時分。這時英吉利海峽風急高,在付了2000法郎的費用之後,終於找到了一個水手連夜幫他渡過了海峽。當他於6月19清晨到達英國福克斯頓(folkstone)的岸邊時,內森。羅斯切爾德親自等候在那裡。內森快速打開信封,瀏覽了戰報標題,然後策馬直奔倫敦的股票易所。

當內森快步進入股票易所時,正在等待戰報的焦急和動的人群立刻安靜下來。所有人的目光都注視著內森那張毫無表情莫測高深的臉。這時的內森放慢了腳步,走到自己的被稱為“羅斯切爾德支柱”的寶座上。此時他的臉上的肌彷彿像是石雕一般沒有絲毫情緒浮動。這時的易大廳已經完全沒有了往的喧囂,每一個人都把自己的富貴榮辱寄託在內森的眼神上。稍事片刻,內森衝著環伺在身邊的羅斯切爾德家族的易員們遞了一個深邃的眼,大家立即一聲不響地衝向易臺,開始拋售英國公債。大廳裡立時就引起了一陣騷動,有些人開始頭接耳,更多的人仍然不知所措地站在原地。這時,相當於數十萬美元的英國公債被猛然拋向市場,公債價格開始下滑,然後更大的拋單像海一般一波比一波猛烈,公債的價格開始崩潰。

這時的內森依然毫無表情地靠在他的寶座上。易大廳裡終於有人發出驚叫“羅斯切爾德知道了!”

“羅斯切爾德知道了!”

“威靈頓戰敗了!”所有的人立刻像觸電一般醒過味來,拋售終於變成了恐慌。人在猛然失去理智的時候,跟隨別人的行為成了一種自我強制行為。每個人都想立刻拋掉手中的已經毫無價值的英國公債,儘可能地留住一些殘餘不多的財富。經過幾個小時的狂拋,英國公債已成為一片垃圾,票面價值僅剩下5%。

此時的內森像一開始一樣,仍然是漠然地看著這一切。他以一種不是經過長期訓練絕不可能讀懂的眼神輕微地閃動了一下,但這次的信號卻完全不同。他身邊的眾多易員立即撲向各自的易臺,開始買進市場上能見到的每一張英國公債。

6月21晚11點,威靈頓勳爵的信使亨利。波西(henrypercy)終於到達了倫敦,消息是拿破崙大軍在8個小時的苦戰後被徹底打敗了,損失了三分之一的士兵,法國完了!

這個消息比內森的情報晚了整整一天!而內森在這一天之內,狂賺了20倍的金錢,超過拿破崙和威靈頓幾十年戰爭中所得到的財富的總和![注1。2]滑鐵盧一戰使內森一舉成為英國政府最大的債權人,從而主導了英國今後的公債發行,英格蘭銀行被內森所控制。英國的公債就是未來政府稅收的憑證,英國人民向政府繳納的各種稅賦的義務變成了羅斯切爾德銀行向全民變相徵稅。英國政府財政支出是靠發行公債來籌集,換句話說,英國政府因為沒有貨幣發行權而必須向私人銀行借錢花,而且要支付8%左右的利息,所有本息都是以金幣結算。當內森手裡攥著具有壓倒優勢的英國公債數量的時候,他實際上就決定著公債的價格,左右著整個英國的貨幣供應量,英國的經濟命脈被緊緊地捏在了羅斯切爾德家族的手中。

志得意滿的內森毫不掩飾他征服了大英帝國的驕傲:“我不在乎什麼樣的英格蘭傀儡被放在王位上來統治這個龐大的不落帝國。誰控制著大英帝國的貨幣供應,誰就控制了大英帝國,而我控制著大英帝國的貨幣供應!”2。羅斯切爾德起家的時代背景“那些少數能理解這個系統(支票貨幣和信用貨幣)的人,要麼是對這個系統所產生的利潤非常興趣,要麼就是非常依賴這個系統的施捨(政治家),這個階層的人是不會反對我們的。在另一方面,絕大多數的人民在智力上是不足以理解基於這個系統所衍生出的資本所帶來的巨大優勢,他們將承受壓迫而且毫無怨言,甚至一點都不會懷疑這個系統損害了他們的利益。”羅斯切爾德老羅斯切爾德生長在工業革命在歐洲迅猛發展,金融業空前繁榮的時代,全新的金融實踐和思想從荷蘭和英國向全歐洲輻開來。隨著1694年英格蘭銀行的成立(bankofland),一個遠較過去複雜得多的金錢的概念和實踐被一大批富於冒險神的銀行家創造了出來。在17世紀的一百年中,金錢的概念和形式都發生了深刻變化,從1694年到1776年亞當。斯密的問世時,人類歷史上銀行發行的紙幣量第一次超過了通中的金屬貨幣總量[注1。3]。工業革命所產生的對鐵路、礦山、造船、機械、紡織、軍工、能源等新興行業空前巨大的融資需求與傳統金匠銀行的古老低效和極為有限的融資能力之間產生了益強烈的矛盾。以羅斯切爾德家族為代表的新興銀行家,抓住了這一歷史的重要機遇,以對自己最為有利的方式,全面主導了現代金融業的歷史走向,而所有其他人的命運則不得不或毫無知覺地被這種制度所決定。

1625年以來的兩次內戰和政局動盪使英國國庫空虛,當1689年威廉一世入主英國(由於娶了英王詹姆士二世的女兒瑪麗才得到的王位)的時候面對的是一個爛攤子,再加上他與法國路易十四正在進行的戰爭,使得威廉一世四處求錢幾近飢不擇食的程度。這時,以威廉。帕特森(williampaterson)為首的銀行家向國王提出一個從荷蘭學來的新生事物:建立一個私有的中央銀行-英格蘭銀行,來為國王龐大的開支進行融資。

這傢俬人擁有的銀行向政府提供120萬英鎊的現金作為政府的“永久債務”(perpetualloan),年息8%,每年的管理費4000英鎊,這樣每年政府只要花10萬英鎊就可以立刻籌到120萬英鎊的現金,而且可以永遠不用還本錢!當然政府還要提供更多的“好處”那就是允許英格蘭銀行發行國家認可的銀行券(banknote)。

人們長久以來就知道金匠銀行家(goldsmithbanker)最有利可圖的就是發行銀行券,這些銀行券其實就是儲戶存放在金匠那裡保管的金幣的收據。由於攜帶大量金幣非常不便,大家就開始用金幣的收據進行易,然後再從金匠那裡兌換相應的金幣。時間久了,人們覺得沒必要總是到金匠那裡存取金幣,後來這些收據逐漸成了貨幣。聰明的金匠銀行家們漸漸發現每天只有很少的人來取金幣,他們就開始悄悄地增發一些收據來放貸給需要錢的人並收取利息,當借債的人連本帶息地還清借據上的欠款,金匠銀行們收回借據再悄悄地銷燬,好象一切都沒發生過,但利息卻是穩穩地裝進了他們自己的錢袋。一個金匠銀行的收據通範圍越廣,接受程度越高,利潤就越大。而英格蘭銀行發行的銀行券的通範圍和接受程度都是其它銀行遠遠無法比擬的,這些國家認可的銀行券就是國家貨幣。

英格蘭銀行的現金股本向社會招募,認購2000英鎊以上的人,有資格成為英格蘭銀行的董事(governor)。一共有1267人成為英格蘭銀行的股東,14人成為銀行董事,包括威廉。帕特森。

1694年月27,英王威廉一世頒發了英格蘭銀行的皇家特許執照(royalcharter),第一個現代銀行就這樣誕生了。

英格蘭銀行的核心理念就是把國王和王室成員的私人債務轉化為國家永久債務,由全民稅收做抵押,由英格蘭銀行來發行基於債務的國家貨幣。這樣一來,國王有錢打仗或享受了,政府有錢做自己愛做的事了,銀行家放出了他們思夜想的鉅額貸款和得到了可觀的利息收入,似乎是一個皆大歡喜的局面,只有人民的稅收成了被抵押品。由於有了這樣強大的新的金融工具,英國政府的赤字直線上升,從1670年到1685年,英國政府財政收入是2480萬英鎊,從1685到1700年,政府收入增加了一倍多,達到了5570萬英鎊,但英國政府的從英格蘭銀行的借貸從1685到1700年暴漲了17倍多,從80英鎊漲到了1380萬英鎊。[注1。4]更妙的是,這個設計把國家貨幣的發行和永久國債死鎖在一起。要新增貨幣就必須增加國債,而還清國債就等於摧毀了國家貨幣,市場上將沒有貨幣通,所以政府也就永遠不可能還清債務,由於要償還利息和經濟發展的需要,必然導致需求更多的貨幣,這些錢還得向銀行借債,所以國債只會永遠不斷增加,而這些債務的利息收入全部落入銀行家的錢袋,利息支出則由人民的稅收來負擔!

果然從此以後,英國政府就再也沒有還清債務,到2005年底,英國政府的欠債從1694年的120萬英鎊增加到了5259億英鎊,佔英國gdp的42。8%。[注:1。5]如此看來,為了這樣大的一筆鉅款,如果有誰膽敢擋了私有化的國家銀行之路,砍掉個把國王的頭,或刺殺若干個總統的風險,實在是值得冒一下。

3。老羅斯切爾德的第一桶金1744年2月23,梅耶。a。鮑爾出生在法蘭克福的猶太聚居區,他的父親摩西是一個動的金匠和放貸人,常年在東歐一帶謀生。當梅耶出生以後,摩西決定在法蘭克福定居下來。梅耶從小就展現出驚人的智商,父親對他傾注了大量心血,悉心調教,系統地教授他關於金錢和借貸的商業知識。幾年以後,摩西去世了,年僅13歲的梅耶在親戚的鼓勵下來到漢諾威的歐本海默家族銀行當銀行學徒。

梅耶以其過人的悟和勤奮迅速掌握了銀行的各類專門技能,在整整7年的歲月裡,他像海綿水一般收並消化著從英國傳來的種種金融業的奇思妙想。由於他的出工作,梅耶被提拔成初級合夥人。在銀行工作的子裡,他結識了一些很有背景的客戶,其中包括對他今後發展起了重大作用的馮。伊斯托弗將軍。正是在這裡,梅耶意識到把錢貸給政府和國王要比貸給個人的利潤和保險係數高得多,不僅僅貸款數額大得多,更有政府稅收做抵押。這種來自英國的全新的金融理念使梅耶的頭腦煥然一新。

幾年以後,年青的梅耶回到了法蘭克福,繼續他父親的放貸生意。他還將自己的姓氏改為rothschild(rot是德文的紅,schild是德文的標記的意思)。當他得知馮?伊斯托弗將軍也回到法蘭克福並在威廉王子的宮廷中做事時,立刻想到要好好利用一下這層關係。當馮?伊斯托弗將軍再次見到梅耶時,也非常高興。將軍本人是一名錢幣收藏家,而梅耶對錢幣的研究更是幾代祖傳的,談起古代的各種錢幣那是如數家珍,直聽得將軍眉飛舞。更讓將軍欣喜的是梅耶願意以很大的折扣賣幾枚罕見的金幣給將軍,很快馮?伊斯托弗將軍就把梅耶當做知己。工於心計的梅耶很快和宮廷的重要人物捻起來。終於有一天,經馮?伊斯托弗將軍引見,威廉王子召見了梅耶,原來王子本人也是金幣收藏家,梅耶用同樣的手段很快就讓王子對他青眼有加。

在幾次以廉價賣給王子稀世罕見的金幣之後,王子也覺得不太好意思,就問梅耶有什麼需要幫忙的,梅耶不失時機地提出想要成為宮廷正式代理人,他終於如願以償了。1769年9月21,梅耶在自己的招牌上鑲上王室盾徽,旁邊用金字寫上:“m。a。羅斯切爾德,威廉王子殿下指定代理人”一時間,梅耶的信譽大漲,生意越來越紅火。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