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6首站得勝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高懷德說:“大郎兄弟,事不宜遲,這群契丹狗剛才已動身起程,咱們正苦無計策,只好遠遠盯著,不敢跟上去。如今既然已想出辦法,決定救人,咱們就該迅即趕上前去動手,不然的話,要讓他到了西蜀地面,哪時咱們就不好動手了。”趙爍點頭稱是。隨即離了酒家,三騎人馬一溜煙順著大路飛也似的趕去。

不到一個時辰,果見遠處那群契丹人正晃晃蕩蕩的走在前頭。三人商議了幾句,便留下高懷德,郭進二人依舊在後遠遠的跟隨著,趙爍卻轉到一側的叢林小路,另繞便道,飛馬趕到契丹人的前頭裡去了。

那群契丹人前曾遭高懷德,郭進幾次襲擊,也學乖了些。讓士兵前行,四個頭目壓後,提防他們又來偷襲。走著走著,只見遠處一處城郭,這才鬆了一口氣。因為估計也該快到西蜀地界了。進城又可以休憩吃飯。那兩個愣小子也不敢再上來搶人了。因此那戒備之心也放了下來了。只都懶洋洋的向前走著。

來至距城郭約莫三幾里地的村莊旁,只見前面面而來了一個紅臉漢子,身穿錦袍,繫佩劍,手執渾鐵,跨下一匹紅鬃馬,橫堵路中央,高聲喝道:“呔!你等是何處人馬,來犯我蜀國邊境。”那些契丹人聽了,倒放下心來了,看來是蜀國已經派人候來了。一個頭目應聲答道:“我等是大遼國派來的使者,前來與你蜀國修好,送禮與你家皇帝的。前時已派人先行告知的,今如何擋住我等的去路?”那紅臉漢子道:“我家皇上已經知道了,故特派我家將軍在此等候多。為恐有詐,你等暫在此稍候,先派使臣隨我見過將軍,再作定奪。”那些遼國人聽了,知是果真到了蜀境,都放心了。便把人馬安歇路旁,只派兩個頭目跟隨那漢子進城去見將軍。

那紅臉漢子讓兩人走在前頭,他隨後跟著。叵料走了不過百餘步。那紅臉漢子突地運起鐵,猛向兩人掃去。迅如閃電,勢似雷霆。眨眼間那兩人便已腦漿砰裂,應聲倒地,橫屍馬下。

這個紅臉漢子就是趙爍的了。他就是利用這裡臨近蜀界,遼兵不再警惕:自己這一身裝束,遼國人也不會懷疑:冷不防的擊斃他兩個頭目,既不費吹灰之力,削弱了對手的戰鬥力,又打擊了對方的士氣…

其餘那些遼兵見了,俱各大驚,知道著了道兒,急忙拿起刀槍,上馬衝向那紅臉漢子,廝殺起來。趙公子正恃著藝高人膽大,哪裡把這十來個兵卒放在眼裡?使出一輪大旋風法,打得遼兵不敢近前。另外兩個頭目見了,也忙策馬前來助戰。

只鬥了三,五回合,不提防後面高懷德,郭進飛馬趕了上來,衝到囚車旁邊,刀砍鞭打,把車上的幾個受傷的遼兵一一打殺。前面的遼兵見了,一聲發喊,幾騎人馬又回過頭來接著高懷德,郭進廝殺。趙爍見了,殺開一路,衝到後面與兩人匯到一處,護著囚車,堵住遼兵又鬥了起來。

那些遼兵雖然仍然拼死相鬥,無奈技不如人,在打鬥中又傷了幾個。更顯得力不從心,漸居下風了。

趙爍見了,心想:看來此地距離蜀境不遠,恐怕真的驚動蜀兵,反為不妙。而且此行不過是救人而已,如今人已救出,理應見好就收,不宜再鬥,應儘快撤走為妙。便向高,郭二人喊道:“二位兄弟救得了人,別再跟他們糾纏,立即撤走。這兒有俺堵住就行!”二人聽了,忙把打死在囚車上的遼兵翻落地上,又一頓的把囚籠拆毀,放出那女子,安坐車上,往來路撤走。

那些契丹人本想過來搶奪,無奈過不了趙爍這一關。一舞得風雨不透,不但衝不過去,反倒又傷了兩個,也就無心再鬥了。趙爍見狀,反倒向前衝殺一陣,因見契丹人連連後退,知到對方已是無心戀戰的了,也就覷空提轉馬頭,回身便走。回頭再看遼兵,果然沒追上來,便快馬往回,追趕他們去了。

原來這一夥契丹人當中,這四個頭目有兩個是偏將,有兩個是遼主派出的使臣,是來與蜀國修好的。一個正使叫麻不花,一開始就叫趙爍打殺了。剩下這個副使叫裡木,眼看是鬥不過趙爍的,也只好白白的看著他們走了。不但心有不甘,也不好回去差。想了一想,前面就是蜀國,不如繼續前行,見了蜀王再作打算。於是,便收拾起殘兵敗將,往前面的城郭趕去。

到了前面的城郭,一問才知上了那紅臉漢子的當。原來這裡未到蜀國境界,只是一個三不管的小城,要過了大散關才是蜀國的地方。無奈只好繼續前行,過了大散關,走了一天,來到蜀國的境界,找到了蜀國官員,驗過國書,一問之下,這才知到前些時遼國使臣來了蜀國,蜀主聽說遼國派人送美女前來修好,十分高興,吩咐派兵在此守候。如今聽得送來的美女在邊境被人劫走,這位官員也不好向蜀王差的。便只好聽從裡木的主意,派了十餘騎兵馬,跟隨裡木前去追趕劫匪,好把美女奪回來。那裡木得了兵馬,人也強了些,膽也壯了點。領著人馬往回趕,要報這“一箭之仇”再說那趙爍,甩了遼兵,急急忙忙的趕了一陣,趕上了他們三個,三人見趙大郎也平安回來,自是喜之不盡。但只恐那遼兵不甘心,會從後面追來。因此,也不敢停留,趁著月,繼續上路。次還走了一天,直到黃昏時分,這才回到永壽。來到原來安頓幾個傷員的店家,那小娘子就叫給店主家的婆娘帶到後面管待。只見那幾個傷員依舊傷勢沉重,毫無起,未免添了一些煩惱。

住了一宿,次黎明,眾人起了個早。三位英雄商議…

趙爍說:“兩位兄弟,咱們陌路相逢,聯手救了這小娘子,也算功德圓滿,做了一宗好事。如今各奔前程,此後若有相逢之,莫忘今朝。”高懷德說:“大郎英雄氣概,令小弟欽佩。如蒙不棄,咱們今就結個兄弟如何?”郭進也忙說道:“小弟也正有此意,不知趙大郎意下如何?”趙爍笑道:“兩位小兄弟藝高膽大,見義勇為,趙某也欽佩不已。今既蒙如此錯愛,趙某豈敢推辭。”兩**喜,就命店家準備三牲香燭,在後園當天處擺設,拜告天地,盟誓結義。互敘年齒:趙爍今年二十一歲,是為老大。高懷德今年一十八歲,是為老二。郭進今年一十六歲,是為老三。

三位英雄拜告過天地,就以兄弟相稱了。就命店家把祭品分作數份,再添購酒餚,一份與四個受傷的親兵在房內吃。一份由店家夫婦帶著哪個搶救回來的小娘子自到後面吃。留一份在廳上擺設,兄弟三個,觥籌錯,直吃個杯盤狼藉,還在哪裡喝個不依不饒的…

他們兩個與趙爍不過陌路相逢,連對方的情況都不一定很清楚,恁地一下子就哪麼投契,可以同生死,共患難,去搶救一個素昧生平的女子?因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目的:“行俠仗義,拯救弱者。”是的,他們彼此之間並不是太多的瞭解。比如說:趙爍的父親原來是在後梁朱溫手下當差起家的,歷經後唐,後晉三代。目下仍在嶽州任職團練使。如今石晉已亡,遼人鞭長莫及,管不到江南。而現在劉知遠又自立漢國,正打算和耶律留下的遼兵和一批投降遼人的降將去爭奪汴京,還不知是鹿死誰手,因此,趙爍也說不清自己父親如今當的是哪一個朝廷的官。

而高懷德和郭進的父親原來都是石重貴麾下的將領,如今石晉已亡,石重貴被俘,他們的父親領兵在濟州,鄆州。哪他們的父親又是那一個朝廷的官呢?他們也不知道。

那麼,趙爍的父親跟他們倆的父親,是敵是友呢?誰都不知道。他們也不知道。他們也不需要知道。他們只需要的是救這個被契丹人欺凌的弱女子。誰能來聯手救她,誰就是英雄,誰就是好兄弟。

桃園結義是三國時代留下的英雄故事。由兩晉,隋,唐,至今被歌頌傳唱了四百餘年。尤其在這戰亂紛爭的五代,更成了人們的典範了。人們都通過這種手段去團結身邊的人。籠絡身邊的人。以增強自己的力量,擴大自己的力量範圍。大家都這樣做。他們三個也是這樣做…

大家高高興興,熱熱鬧鬧地吃飽了,喝足了,這就該分手上路了。

趙爍說:“俺原是來關中尋母舅的,母舅沒找著,不想遇上你們倆。這可好呢,如今人也救了,又得了兩位兄弟,俺也該上路了。”高懷德向郭進說道:“三弟,這救來的女子也該看看該如何送她回家了。咱們這兒擱著四個傷員,不趕緊往家裡送,待在這兒總不是辦法。”郭進道:“哪不難辦。咱們掏幾個錢,讓這小娘子自個兒回家,不就得了。咱們是該趕緊把這四個受傷的送回家去的。”這正是:歷劫干戈亂紛紛,神州處處路難行!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