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由來已久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麗莎說:“據說,草鬼婆中有不少是年輕女人。她們平時孤身寡居,如看上哪個外鄉人,便會在他喝的茶水中放蠱。
外鄉人因此得了奇怪的病,輾轉旅店不能起行。尋醫問藥都不能治,最後再經由明眼人(村寨中知道蠱術的當地人)指點,才能知道是中了蠱。
唯一能夠救自己的方法,就只有放蠱者本人才會知道。草鬼婆以此控制了這個倒黴外鄉人,將他老老實實地留在身邊。
放蠱的作用不全在取人死命,很多演變成為控制人、要挾人的手段,這是比死更令人膽寒的事情。”
“我x,看來以後出去旅遊還得多留個心眼兒。這特麼要是遇上個bian太草鬼婆,那豈不是完蛋?還有,就是到這些少數民族地區吃農家樂的時候,我得當心!”
“哈哈…”我聽老鬼這麼說,就一下子樂了:“你要那麼怕死,乾脆就不要再出去旅遊了。那樣更安全!”
“哈哈哈哈…”其餘的幾個人都被老鬼逗樂了。
我又對老鬼開玩笑說道:“就算你中了蠱也沒事兒啊!你可以舒舒服服地留在苗族,當你長門女婿,還有苗家姑娘天天照顧你、伺候你,多好!”
“滾!”老鬼說“你怎麼不留?這和被囚有什麼區別?再說了,我上有老、下有小的…啊呸!”
“你什麼時候‘下有小’了?哈哈…”眾人又是一陣大笑。
這時候,錢成說:“在湘西的歷史上,曾經有個存在了八百年的土司王朝,實行的是非常殘酷的封建農奴制。
老百姓遭受重重壓迫,婦女比男人的命運更苦,毫無人生權利可言。湘西的婦女。特別是苗族婦女,為了最起碼的生存權,便被迫採取措施、保護自已。
她們從山上捉來幾十種有毒的小動物,將它們一起放在桶子裡用蓋子蓋住。之後,不給它們餵食,著那些飢餓已極的小動物互相殘殺。
餓極了的小動物以大吃小。餘下最後一條最大的動物。而餘下的這條最大的動物,全身聚集著幾十種有毒小動物的毒,成為劇毒動物。
而這個劇毒動物被人晾乾研成粉末,儲存於瓶內,即為‘蠱毒’。湘西婦女若遭人侵犯,即悄悄將藏於指甲的蠱毒倒入仇人的茶杯、酒杯、飯菜或水缸裡,即為‘放蠱’。
只有放蠱的人,才有獨門解藥。此法在解放後,便已不興。
但在苗族的觀念世界。蠱術卻是經久不衰的:有蛇蠱、蛙蠱、螞蟻蠱、蟲蠱、麻雀蠱、烏龜蠱等類。
蠱在有蠱的人身上繁衍多了,找不到吃的,就要向有蠱者本人進攻。向他們索取食物,蠱主難受,就將蠱放出去危害他人。
放蠱時,蠱主在意念中說:‘去向某人找吃去,不要糾纏我!’蠱就會自動地去找那個人。或者在幾十米開外,手指頭暗暗一彈。蠱就會飛向那人。
甚至有人說,蠱如果看中了誰、愛上了誰。就叫它的主人放蠱給誰。不然,蠱就要它主人的命。
絕大部分人都知道:‘蠱’只有婦女才有,只能寄附在婦女身上。然後,再傳給下一代女,而不傳給男
。
比如,某男青年‘遊方’遇到一個情投意合的有蠱的姑娘。而未徵得父母的同意就娶來。那麼,他們的下一代,凡是女,均要從她母親那裡將蠱承傳下來,並代代相傳。
在漢文典籍中。放蠱者並不僅限於女。
為什麼苗族認為只有婦女才有蠱呢?這與漢、苗兩族的社會文化傳統有關。
在漢族的巫術信仰中,只有正之分,沒有
別的對立。而在苗族等南方少數民族中,在母權制被父權制取代過程中,形成文化上的
別對立遺存要強烈得多。
而恰恰這種對立表現在巫術信仰中,就是佔據正統地位的男巫師成了維護社會秩序的一方。而在母系社會曾經居統治地位的女巫則成了秩序的破壞者。
在苗族地區,以盅婆名稱罵人或洩忿進行報復,會惹出糾紛。
苗族談‘蠱’變,尤其是在婚姻上最忌諱。兒女要開親的話,雙方父母都要暗地裡對對方進行嚴格審查(俗稱“清針線”)。看其家庭及親戚乾淨與否,即有沒有蠱。
如果發現對方有不乾淨的嫌疑,就藉口婉言拒絕,因此造成不少婚嫁上的悲劇。有些青年婦女,被人懷疑有蠱,只能嫁給有缺陷的或家境貧寒的男子;有的青年婦女甚至為此自殺。
由於害怕與有蠱人家結親,造成有的苗族地區基本上單線開親,在自己的親戚之間相互開親。這就導致血親越來越近,人的素質越來越低下。
鑑於蠱術陋俗對苗族社會的嚴重危害,許多苗族學者到對蠱的
信到了非剷除不可的地步。他們大聲疾呼,呼籲移風易俗、革除陋俗。”
“是因該廢除!”老鬼說“我第一個站出來支持!”
“你站出來有用?”錢成說“人家蠱術還不是照樣代代相傳?只不過,不想以前那麼光明正大了。
湘西的‘蠱術’和泰國的‘降頭術’,被稱為東南亞兩大xie術。而湘西蠱術和湘西的趕屍術一樣,到現在也沒有能指出它的真實情況來。
和趕屍不同的是,放蠱幾乎在湘西地區都有留傳,而趕屍主要傳於湘西沅陵、瀘溪、辰奚、漵浦四縣。
所謂的放蠱方式和蠱到底是什麼樣子,除了代代相傳的說法,誰也沒見過,但卻深蒂固的留在人心。苗族幾乎全民族都信蠱,只是各地輕重不同而已。
其實這種令人生畏的蠱,並非苗人的專利。蠱術在中國古代江南地區,早已廣為傳。
最初,蠱是指生於器皿中的蟲。後來,穀物**後所生飛蛾以及其他物體變質而生出的蟲也被稱為‘蠱’。
古人認為蠱具有神秘莫測的質和巨大的毒
,所以又叫‘毒蠱’。可以通過飲食,進入人體而引發疾病。
患者如同被鬼魅惑,神智昏亂。
據學者考證,戰國時代中原地區,已有人使用和傳授造蠱害人的方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