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鮑里斯·葉利欽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普京給李韋德引見的,是他的老師阿納託利·索布恰克。
阿納託利·索布恰克是國立列寧格勒大學的副教授,教授和研究的專業是經濟法,普京在列寧格勒大學法律系學期的四年,曾經是索布恰克的學生,兩人的關係非常好。幾年後,普京進入蘇聯克格系統工作,而索布恰克則繼續在大學裡提高自己的法學功底,當上了科學博士和教授。
索布恰克步入仕途非常急速,並且很出人意料。1988年初,50歲的索布恰克還只是一名大學教授和經濟法教研室主任。這時,為幫助“改革”他決定加入蘇共。當國立列寧格勒大學獲得推薦候選人當選蘇聯人民代表的權利時,列大代表大會上共產生了八名競爭者,其中索布恰克的知名度最低,但是,他憑藉自己卓越的演講能力和清晰的競選百領擊敗了所有競爭對手。
1989年5月25,在莫斯科拉開帷幕的蘇聯第一次人民代表大會上演了一幕非同尋常的、出人意料卻又很
引人的“政治劇”:索布恰克在這裡成為了一顆耀眼的明星。在大會召開前的一系列預備會議上,索布恰克做了多次發言。儘管這些演講公眾並不瞭解,但卻引起了人民代表和蘇共領導層的注意。索布恰克在大會上的發言更加鞏固了他的聲望,人們認為他是一位有經驗、有權威、獨立而且直率的講演人。
人代會以後,索布恰克加入了由鮑里斯·葉利欽領導的、作為反對派存在的“跨地區議員小組。”在一些枯燥無味的會議上,索布恰克保持了自己的獨立,他不僅努力鞏固自己與葉利欽、與“莫斯科小組”中來自波羅的海沿岸共和國代表的聯繫,而且與考慮拉攏政治局“民主派”、孤立“保守派”的戈爾巴喬夫關係也不錯。
索布恰克不願意自己被認為是中進的政治反對派;對他而言,跨地區議員小組首先是一個政治俱樂部。那時,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也並沒有將索布恰克當成政治對手,還在人民代表大會和最高蘇維埃會議上幾次向他諮詢法律問題。
索布恰克在最高蘇維埃法律委員會會議上非常活躍。在這裡他領導一個經濟法和改革分委會。按受歡程度,索布恰克在1989年到1990年僅落後於鮑里斯·葉利欽,但他出國訪問和受邀請的次數卻超過了後者。
許多西方外官毫不掩飾地認為,俄羅斯“第二圈”政治家不在政治局,他們認為最好的夥伴和談話者便是阿納託利·索布恰克。
在與索布恰克會談之後,李韋德清楚的對方的意圖,原來索布恰克是來為他自己、為鮑里斯·葉利欽、為跨地區議員小組,來向李韋德錄求政治資金支持的。索布恰克和葉利欽當然一開始並沒有想到李韋德,而是普京向他們進行了推薦。
清楚對方的意圖之後。李韋德立即對葉利欽和索布恰克等人領導的那個“跨地區議員小組”產生了濃厚地興趣和關注。如今蘇聯政壇已是風聲鶴唳,面臨著巨大的危機,也面臨著巨大的機遇。
不管蘇聯未來的局勢會發生怎樣的變化,能夠以資金秘密支持像葉利欽和索布恰克等人領導的“跨地區議員小組”這樣具有很大影響和潛力的政治勢力,無疑對李韋德是有極大的好處的,畢竟蘇聯可是擁有世界第二大軍火庫,李韋德這樣的軍火商又怎能放棄這樣的機遇呢?
李韋德很快便和索布恰克答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在此之後又過了半個月,由索布恰克牽頭,李韋德與當時擔任蘇聯國家建設委員會第一副主席的鮑里斯·葉利欽見了面。
魷里斯·葉利欽1931年出生於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州,他自1955年從烏拉爾工學院建築系畢業後,分到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州住房建築聯合公司,從一名普通的建築工人慢慢幹起。1959年葉利欽就做了總工程師,1961年擔任該市建築局局長,這年他30歲,同年加入蘇聯共產黨。以後步步高昇:擔任斯州黨委建築部部長和州委書記。
葉利欽在這個州一呆就是30年,成為州里名噪一時的頭號人物。這時的葉利欽還只是蝸居在一州之隅,稱不上是全國的政治家,但對權力的渴望已在深深地召喚著他。
1985年,與葉利欽同齡的戈爾巴喬夫上臺執政,實行所謂“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一大批基層幹部走進了蘇共中央領導崗位。戈爾巴喬夫此時看中了以前在工作中認識的同僚葉利欽,將其調到莫斯科,任命他為蘇共中央建築部部長。葉利欽終於邁出了從地方政治人物到全國政治家乃至克里姆林宮主人的關鍵一步。
大權在握的戈爾巴喬夫對葉利欽的工作能力和作風更為賞識,這一年年底就一手提他出任蘇共政治局候補委員兼莫斯科市委第一書記。任莫斯科市委書記後,葉利欽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短短几個月,莫斯科33個區地區委書記就有23個被葉利欽罷了官免了職。
不過也因為得罪了太多的人,加上在任期間,他不能同黨中央保持一致,1987年蘇共將其解職,任命他為徒有空名的建設委員會主任,保留部長級待遇,又在第二年初表面上被升職為蘇聯國家建設委員會第一副主席,但卻被免去政治局候補委員一職,實際上其政治地位和權利更降了一步。
但經過這麼多年政治舞臺的風吹雨打,葉利欽已慢慢成為一個比較老練的政治家了,他經得起上下沉浮,並沒有因此而消沉,並沒有放棄自己的政治前途。
葉利欽於1989年3月當選為蘇聯人民代表之後,在5月25莫斯科拉開帷幕的蘇聯第一次人民代表大會上,與索布恰克等人建立了以為葉利欽他領導的作為反對派存在的“跨地區議員小組。”這次找李韋德這樣的人,就是為了尋求資金上的資助,為他們接下來的政治拼搏創造良好的經濟條件。
李韋德與葉利欽、索布恰克密切商談之後,達成了秘密的合作協議,李韋德將會以上億美元,為葉利欽、索布恰克等人今後幾年的政治活動提供資助,對跨地區議員小組提供政治資金支持。如果葉利欽等人能夠在未來獲得成功,那麼李韋德就可以得到極大的回報。
忙完了蘇聯方面的事情,1989年的下半年,也是多事之秋,除了阿富汗、東歐、蘇聯的緊張局勢之外,世界其它地方也並不平靜。
1989年6月3,伊朗最高
神領袖霍梅尼在接受消化道出血手術治療2周後,因病情突然惡化病逝,享年88歲。所幸的是,伊朗的局勢並沒有發生太大的騒亂,新領導人的權利
接順利。不過對於李韋德來說,值得高興的是,幾年前的那枚核彈
易的事情,知曉人又少了一個,三個知曉人已經變成了兩個知曉人。
在非洲與李韋德的利益,所密切相關的是。1989年6月,在非洲19個國家斡旋下,安哥拉政府軍與反政府武裝安盟,在軍隊對峙14年之後首次達成,關於停火及民族和解的《巴多利特協議》。
如果這一協議真的實施,對於李韋德在安哥拉的利益無疑是一次嚴重打擊,雖然石油利益因為合同的原因而不自於受損,但鑽石利益則無疑將受到嚴重損害。不過最終的實際情況證明,這無疑是虛驚一場,《巴多利特協議》未能付諸實施,因為矛盾的不可調和,以及李韋德這樣的外部勢力的干擾,安哥拉的內戰依然在進行著。
而且就在1987年,美國決定對非洲進行再次的軍事援助,其中軍事援助的重點國家是:安哥拉、布隆迪、查德、剛果、那米比亞、盧旺達、蘇丹、烏干達和津巴布韋。安哥拉名列第一。不過這種情況並不影響李韋德這個既得利益者,因為李韋德是美國公民,因為李韋德的石油利益和美國英國法國等幾大石油集團相互結合,本來就符合美國的利益,加上現在政策上的明確支持,所以李韋德在安哥拉的生意更是如魚得水。
謗據年底的數據統計,1989年世界軍火銷售總額,已然達到了376億美元。
除此之外,美國國內也發生了幾件大事情,都是與李韋德的利益有所關聯的。
1989年7月19,美國聯合航空公司232號航班dc10飛機失事。失事的原因,是因為dc10飛機引擎中使用的鈦合金風扇先天不足,鈦合金材料加工過程中因為氮氣過量不合格,鈦合金風扇斷開造成引擎爆炸,又因為
壓系統管道線路設計缺憾,讓
壓管道破裂,造成飛機失去所有機翼的控制,還好飛行員技術高超緊急迫降,但飛機著陸時解體,239名乘客中112名喪生口一件看似普通的航空失事事件,其影響卻是巨大的。因為事故的主要原因,是dc10飛機本身質量問題,這自然給麥道公司(麥克唐納·道格拉斯)帶來了極大的麻煩。
其實,麥道公司的dc10飛機質量問題,所造成的航空事故,已經不是第一次了。1972年加拿大dc10飛行中貨艙門脫落事件。1974年土耳其dc10機艙門脫落,造成飛機空中解體,機上所有346人喪生。1975年5月25美國航空公司的一架dc-10在芝加哥墜毀,機上273人全部遇難…
正是由於這些航空事故,造成麥道公司的dc10系列飛機名聲狼藉,頻繁的事故讓麥道公司逐漸衰落。在七十年代麥道公司的民用部門,就被推出波音747系列飛機而廣受市場和用戶好評的波音公司所超越。
對於乘客,航空公司和保險公司給予了賠償,但賠償之後他們又把麥道公司告上了法庭,麥道公司又不得不給航空公司和保險公司進行了賠償。不僅是鉅額的賠償,在美國股市崩盤之後,這兩年一直沒有太大起的麥道公司股票,在此次事件之後更是一落千丈。
並且,麥道公司的民用部門,也因為此次事故終於被迫關閉。而麥道公司的軍用部門,也因為麥道公司的鉅額負債和股票狂跌⌒值大幅縮水,終於在1989年被洛克希德公司所超越,洛克希德公司成為了美國乃至世界第一大的軍火公司。
這樣的好消息,對於李韋德自然是有著極大的好處,手中握有洛克希德公司12%的股份的他,自然是非常的高興。
而李韋德所高興的事,還有在1988年9月,鮑威爾從15位四星上將中脫穎而出,成為美軍歷史上最年輕的、也是第一次由黑人將領擔任的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魷威爾當上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之後,所主持的第一件大事,便是1989年12月20的巴拿馬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