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四章順風順水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當天晚上,楊銳據之前的生產情況,對催化劑的用量做了小的調整。

實驗室的條件畢竟與工廠不一樣,不同的工廠也各有不同,楊銳之前用已有的文獻來套用的催化劑,雖然能夠發揮很好的作用,但畢竟不是最好的作用。

當然,這種調整也只是微調,相對於催化劑本身的作用來說,調整後的催化劑,也許只比原有的催化劑多一成的效力。

但這一成也是很不少了,原有的催化劑就能提升20%左右的效果,再多一成,就是22%的效果,對一家超盈利的工廠來說,這多出來的2%,可全都是純粹的淨收入。

楊銳將之前一週的工廠記錄拿出來,據算式,一點一點的調整。

工廠所謂的標準化生產,其標準畢竟糙,尤其是80年代,稍微大型一點的設備都可以定做,管道的適用範圍更廣,這是為了因地制宜的使用設備,擴大重工業企業的銷路,但從細生產的角度來說,這樣的工廠一點都不標準。

最簡單的一點,反應釜的大小都不一樣,撒進去的催化劑的用量自然要重新算過。

楊銳之前是算了一個大略的數字出來,但在實際應用中,反應釜的體積可不是標準的。

前後的進出,還有溫度的控制,也都不是理想條件下的。

如果是‮基搞‬礎研究,那不用說,要想盡辦法的將非理想條件換成理想條件。

但做工廠的,就沒有這麼奢侈了,有啥用啥是每個資本家的夢想。

楊銳也不能為了催化劑使用方便,就跑去將大半設備給成文獻裡的設備。

那不是賺錢是折騰錢了。

有鑑於此,楊銳就要據現有的條件,調整自己催化劑的用量。

當然,還要增加保護措施。

他訂購了保險箱,又將多種材料混裝,每次都是臨時取用催化劑,目的都是為了讓催化劑的成分不至於洩

國內雖然有了專利法,但是和沒有一樣,因此,雖然大家可能會重視楊銳手裡的催化劑,重視的程度卻是截然不同的。

最起碼,你是不能談錢的。

因為國內的各種研究所也在做催化劑,可人家是不談錢的。

當然,自從研究所不再擁有國家的全額科研撥款以後,做催化劑的傻叉研究所也就很少了。

催化劑看起來是很少的一點,但研究所往往需要花費重金做實驗。做出了成品以後,國企往往請兩頓飯,支持幾千塊錢,就算是謝了。在研究所有國家全額撥款的時代,這樣的機制也無可否非,反正就是每個人做好自己的事算完,但進入80年代以後,哪裡還會有吃飽了撐著的研究所。

就算有,幾年的光景下來,該餓死的也差不多死絕了。

世道如此,楊銳也就不準備將催化劑的配方拿出來了,反正,西捷工廠遲早是要還給捷利康的,最近這段時間,他就辛苦一點,每天去撒幾次好了。

據之前的記錄,楊銳做好了算式,得到結果,就去西捷工廠實驗。

重新開工的西捷工廠更加大膽,高牆內的勞動場景堪稱熱火朝天。

休息了一個多星期的工人們,亦是幹勁十足,可惜是高科技的製藥廠,大家除了腳底下跑的快一點以外,並不能做出汗浹背的景象。

實在是滿足中的不滿足。

而在近乎于飛奔的工人中,楊銳的存在更顯另類。

他的工作就是坐在那裡,等反應釜需要的時候,投放一些催化劑。

為了更好的得到數據,楊銳採用了分次投放的方式,工作量由此增加了數倍,平均每兩個小時,就要站起來工作10秒鐘,實在看的人表情奇怪。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