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從歷史角度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受傷的林無助地依偎在客的懷裡,雙手輕輕摟住客的脖頸。客:“今晚就更不能亂動了,我給你講個故事好不好?”林:“嗯。”客:“很久很久以前,當大地還是青蔥一片的時候,世界上誕生了一個信仰神鳥的民族,據說他們從遙遠的西方而來,帶來了先進的修建城市和器物的技術。

他們創造了文字和音樂,帶來了漫的傳說和信仰,使得中土華夏成為了一個神的國度,就這樣過了五六百年,另一個民族從西方崛起了。

他們擅長農耕,務實,他們不在乎神,只祭祀祖先,他們增殖人口,對內推行道德禮法,對外擅長戰爭,最終,禮教的子民和神的子民爆發了一場大戰。”聽到故事讓林小腹的疼痛減輕了很多:“最後,神的子民輸了,對嗎?”客:“沒錯,他們失敗的原因也是眾說紛紜,但很顯然他們信仰的神放棄了他們,但神的子民並沒有滅絕,他們退到一個小的侯國裡,這樣又過了四百年,此時,維持世界的禮教也開始崩潰,天下的侯國也越發詐偽,人與人之間更是互相欺凌。不但無人信神,連道德都變成了一塊欺世盜名的招牌。”就在這時,在這個神族末裔居住的小的侯國裡,出現了一個英雄,他清楚地看到了世界和人心的墮落併為此悲痛不已。

他憐憫人們相互凌遲造成的苦難,他希望改變這一切,他發願要窮其一生將信仰和良知帶回世間,但人間事哪有這麼容易,儘管他雄才大略,也常常力有未逮,即便如此,他還是做了很多大事。

林:“那他的結局怎樣呢?”客:“後來,南方蠻族洶洶入侵,在他的帶領下幾個中土小國組成聯軍抵抗,雙方隔河對峙,但蠻軍的數量是聯軍的兩三倍,在這場戰爭中,從前戰無不勝的英雄最終被擊敗,他自己也受了傷,回國後沒幾年就鬱鬱而終。”林:“原來是個悲傷的故事。”客:“是啊,但儘管那此他輸了,他卻沒有全輸。每次打仗,他都命令戰鬥中不可殺死敵方的傷者,戰後釋放年老的軍士,在那場戰爭中,他更等待敵人渡河整隊後堂堂對決,當時有盟軍見敵人勢大,建議趁著對方渡河打個措手不及,他卻說,他知道這場戰爭很可能會輸,但如果那樣做,不用打就已經輸了,不但現在輸,以前和以後的都輸了。

但是,人們並沒有忘記這個英雄,他死後被人稱為襄,威德服遠的意思,儘管他所統領的只是一個小國,但卻和幾個大國國君一起,並列當時五霸名主。

最那場失敗的戰役更讓人們永遠記住了他,遊詩人創作了詩歌《粼光》來紀念他,他將《粼光》哼唱而出:粼粼我光,照彼泓梁。

適彼田,拾我勻桑。粼粼我光,照彼泓崗。有美公子,著我衣裳。粼粼我光,照彼泓港。戎車織聚,戈劍如芒。粼粼我光,是天蒼蒼。昔人奚適,玄鳥焉翔。”一邊唱著,蹠的眼中含著淚水。

林:“請你扶我起來,我沒法偎依在你懷裡說這些。”當林坐正之後,一雙美目盯著蹠,才開口:“可是,人們並沒有記住這位英雄,可是,英雄在後來被傳說成了小丑。”客:“啊。”林:“再過數百年,沒有任何人會把宋襄公當做英雄,人們會把他口耳相傳當成迂腐大笨蛋的典型。”客震驚地說不出話。

林:“而且,《粼光》也不會傳下去,說不定這就要歸功於和我一起來的那個人,甚至在數百年後,人們會把他踢出五霸,而換上當代的勾踐、闔閭之類,因為人們不會理解你眼中的英雄有什麼英雄的樣子。”林已經不忍心直面蹠的表情了,但仍然固執地說下去:“告訴我,你,或者你這個時代,認為周幽王是個怎樣的人?”沉思半晌,客說:“這種不慕權勢的人註定無法成為傑出的君主,卻給後世留下傳唱前年的悽美愛情…”林打斷了他:“故事或許曾經有。但傳唱不到一千年了,我的時代的故事書上幽王從來都是個肥頭大耳的紈絝白痴的形象。”客:“難…難道你的時代沒有愛情嗎?”林:“珍惜你的時代吧,再以後情很快就要屈服於道德和政治了。你時代的女子最願尋一個尾生,我時代的女子最怕遇一個直男。”林知道蹠並沒有聽懂,自己心裡卻滿是苦澀,她繼續說:“我再問你,孔丘的弟子中,公認最傑出的是哪位?”客:“自然是季路,作為師兄。他不但學識最為淵博,最終也捨生取義,也算是孔門裡我少數能看上的了,他恐怕比自己的老師還勝過千百倍。”林:“你又說錯了,在後世的傳世文獻中,子路只是一個無腦的莽夫,整被老師訓斥。”客:“卑劣的誹謗。”林:“後世公認孔門最傑出的弟子是顏回,一個月前你見過的那個。”客苦笑:“那個聽話的乖孩子,順便還是我的情敵。”林:“他和你…和你,嗯,但你現在已經贏了,至少在情敵這塊…”林重新偎依在蹠的懷裡,她想,當初如果不是蹠的干擾,試圖對自己施暴的究竟是同行的誰呢?但這個已經不重要了,中學課本上那句“可怎生糊塗了盜蹠與顏淵”在腦海中徘徊不去。

林偷偷向蹠的眼睛看去,對方目光如炬,她知道無論是他剛在生硬的玩笑,還是自己的溫柔,都無法平息他悲憤的怒火。

突然,林覺自己猛地被對方抱住:“生活在那個時代,你承受了很多吧。”林搖搖頭:“是我讓你承受了太多,可以把我扶下嗎,順便給我一支筆。”客:“嗯…你要做什麼呢?”林:“去畫膛線的模型,在我一邊畫的時候可以幫我小腹嗎,現在還是疼得厲害。”***異世界,兩千年後。大學歷史課堂。教授:“今天我們來講聖蹠,當然不用我說,聖蹠在我國也是世界上家喻戶曉的思想家。

蹠的原意是腳掌,引申為腳踏實地的實踐者的意思。眾所周知,聖蹠不但奠定了我國文化的基調,也在後來為世界的現代進程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兩千多年前,無論是政治思想還是人文神,聖蹠曾與大陸彼端的蘇格拉底諸賢相輝映,當然,傳統觀點認為,政治的民主化和人的彰顯,是人類文明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結果。

但近年來,隨著歷史研究的不斷深入,這種觀點不斷受到挑戰,比如有的學者經過研究發現,後周時代的分裂局面並不是一般認為的王制的崩潰,而是道德階級社會的重新整合及聖王政治的逐漸抬頭,這種傾向在後來消亡的孔儒學派中表現得尤其明顯。

甚至個別極端的學者認為,聖蹠本身就是歷史充滿不確定的體現,更直白地說,這些人乾脆把聖蹠當做歷史的異數,當然,這些觀點都相當非主,正統的歷史學界認為…”學生:“教授,您可以講講暮雨女巫嗎?”教授:“恕我直言,那我建議你還是去選修文學課比較好,要知道,聖蹠時代的中土,巫術依然非常盛行,留下一些神秘的傳說並不稀奇,從歷史的角度,那並不是一個真實的人物,嚴謹的歷史學家與其去著那些傳奇故事,不如去研究那些故事為什麼會被製造出來。在這裡我希望告訴大家,學歷史如果只跟著自己的一廂情願來走,你將永遠無法掌握歷史的真相…”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