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四十二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侯保,贊皇人。由國子生歷知襄城、贛榆、博興三縣,有善政。阯初設府縣,擇人撫綏,以保知州府,遷右參政。永樂十八年,黎利反,保以黃江要害,築堡守之。賊至,力拒數月,出戰,不勝死。

馮貴,武陵人。舉進士,為兵科給事中。從張輔徵阯,督兵餉。累遷左參政。涖事明,善撫亡。士兵二千人,驍果善戰,貴撫以恩意,數擊賊有功,中官馬騏盡奪之。黎利反,貴以羸卒數百,御賊於瑰縣,力屈而死。仁宗時,尚書黃福言狀,贈貴左布政使,保右布政使。然貴嘗言阯產金,遂命以參議提督金場,時論非之。

伍雲,定遠人。以荊州護衛指揮同知從徵阯,破坡壘、隘留、多邦城,拔東、西二都,皆有功。賊平,調昌江衛。仁宗初,隨方政討黎利於茶籠,深入陷陣死。

陳忠,臨淮人。初為寬河副千戶。以“靖難”功,積官指揮同知。坐事戍廣西。從徵阯,自個招市舁小舟入江,劫黎季犛水寨,破之。攻多邦城,先登。論功,還故官,調州左衛。屢與賊戰有功,進都指揮同知。黎利寇清化,忠戰死。仁宗憫之,與雲皆優恤如制。

李任,永康人。以燕山衛指揮僉事從成祖起兵,累功為都指揮同知。宣德元年從徵阯,守昌江。黎利以昌江為官軍往來要路,悉力攻之。時都督蔡福為賊所獲,令招任降。任於城上罵福曰:“汝為大將,不能殺賊,反為賊用,狗彘不食汝餘。”發炮擊之。賊擁福去,大集兵象飛車衝梯,薄城環攻。任與指揮顧福帥騎出城掩擊,燒其攻具。賊又築土山,臨城中,鑿地道潛入城。任、福隨方御之。死守九月餘,前後三十戰。賊聞徵夷將軍柳升兵將至,益兵來攻。二年四月城陷,任、福猶帥死士三戰,三敗賊。賊驅象大至,不能支,皆自剄死。內官馮智、指揮劉順俱自經。城中軍民婦女不屈死者數千人。

劉子輔,廬陵人。由國子生擢監察御史,巡按浙江。廉平,浙人德之。按察使周新不苟許與,獨稱子輔賢。遷廣東按察使。坐累,左遷諒江知府,善撫循其民。黎利反,子輔與守將集兵民死守亦九閱月,與昌江先後同陷。子輔曰:“吾義不汙賊刃。”即自縊死。一子一妾皆死。

何忠,字廷臣,江陵人。由進士為監察御史。廉慎,人莫敢幹以私。永樂中,三殿災,言事忤旨,出為政平知州。民安其政。寧橋之敗,王通詭與賊和,而請濟師於朝,為賊所遮不得達。賊遣使奉表入謝。通乃遣忠及副千戶桂勝與偕行,以奏還土地為辭,陰令請兵。至昌江,內官徐訓洩其謀。賊遂拘忠、勝,臨以白刃。二人瞋目怒罵不屈,並忠子皆被害。

徐麒,桂林中衛指揮使,與南寧千戶蔡顒守邱溫。時賊勢已熾,將吏多棄城遁。邱溫被圍,麒與顒猶帥疲卒固守,城陷皆死,無一降者。

易先,湘陰人。以國子生授諒山知府,有善政。歲滿還朝,郡人乞留。詔進秩三品還任。賊破諒山,先自縊死。

周安以指揮僉事守備乂安。黎利勢張,都督蔡福以芻糧將盡,退就東關。既行,千戶包宣以其眾詣賊降。安等至富良江為賊所蹙,俱陷賊。賊蔡福詣諸城說降。安憤甚,潛與眾謀,俟官軍至為內應。包宣之,以告利。利收安,將殺之,安曰:“吾天朝臣子,豈死賊手!”與指揮陳麟躍起奪賊刀,殺數人,皆自刎死。所部九千餘人,悉被殺。

阯布政使弋謙以任等十二人死事聞。宣宗嘆息,贈任都督同知,福、順、麒都指揮同知,安指揮同知,顒指揮僉事,勝正千戶,並令子孫承襲。子輔、先布政司參政,忠府同知,智太監,並予誥賜祭。惟麟嘗與朱廣開門納賊,故贈恤不及。已而黎利稱臣,歸蔡福、朱廣等六人,盡棄市,籍其家。

李彬,字質文,鳳陽人。父信,從太祖渡江,積功為濟川衛指揮僉事。彬嗣職。從潁國公傅友德出,斬獲多。還,與築諸邊城。成祖起兵,彬歸附,為前鋒,轉戰有功。累遷右軍都督僉事。永樂元年四月,以邱福議,封豐城侯,祿千石,予世券。明年,襄城伯李濬討永新叛寇,命彬帥師策應。未至,寇平,命以所統鎮廣東。四年召還,捕南陽皂君山寇。其年七月,以左參將齎徵夷副將軍印授沐晟,進討安南。十二月,彬及雲陽伯陳旭破安南西都,又大敗賊於木丸江。安南平,論功,與旭皆以臨敵稽緩,不益封,加祿五百石。尋充總兵官,備倭海上。移兵討擒長沙賊李法良,又帥浙、閩兵捕海寇。

十年命往甘肅與西寧侯宋琥經略降酋。彬與柳升嚴兵境上,而令土官李英防野馬川。涼州酋老的罕叛,都指揮何銘戰死,英追躡,盡俘其眾。老的罕走赤斤蒙古。帝發兵,彬言道遠餉難繼,宜緩圖之。明年代琥鎮甘肅,赤斤蒙古縛老的罕以獻。帝嘉彬功,賜賚甚厚。十二年從北征,領右哨,破敵於忽失溫,追奔至土剌河。師還,受上賞,移鎮陝西。

十五年二月命佩徵夷將軍印,鎮阯。至則破擒陸那縣賊阮貞,遣都督朱廣等平順州及北晝諸寨。明年,清化府土巡檢黎利反,彬遣廣討破之。利遁去。十七年遣都督同知方政襲利於可藍柵,獲其將軍阮個立等。利走老撾。師還,復出為寇。都指揮黃誠擊走之,以暑雨旋師。

當是時,人反者四起,彬遣諸將分道往討:方政討車綿子等於嘉興,鄭公證於南策,丁宗老於大灣;朱廣討譚興邦等於別部;都指揮徐謜討範軟於俄樂;指揮陳原瑰討陳直誠於惡江;都指揮王忠討楊恭於峽山。皆先後報捷。而賊勢尤劇者,彬輒自將往擊。潘僚者,乂安土知府也。為中官馬騏所,反衙儀。彬擊敗之,追至玉麻州,擒其酋,進焚賊柵。僚竄老撾,彬遣都指揮師祐帥師往。僚以老撾兵戰,破之農巴林,悉降其眾。範玉者,塗山寺僧也,反東州。彬往討,敗之江中。玉脫走,追獲之東。而鄭公證之黨黎侄復起,都指揮陳忠等累敗之於小黃江。彬自將追捕,至鎮蠻,盡縛其眾。於是諸賊略平,惟黎利數出沒,聚眾磊江,屢為徐謜、方政所敗,復遁去。

十九年,彬以饋運不繼,請令官軍與土軍參錯屯田,並酌屯守徵行多寡之數以聞。帝從之。將發兵入老撾索黎利。老撾懼,請自捕以獻,會彬疾作而罷。明年正月卒。繼之者孟瑛、陳智、李安、方政,皆不能討。王通代鎮,賊勢益盛,阯遂不可守。

彬卒,贈茂國公,諡剛毅。

子賢嗣,宣德三年從出,還修永寧、隆慶諸城。正統初,鎮大同,尋守備南京。景泰二年卒,贈豐國公,諡忠憲。

子勇嗣,再傳至孫旻。正德中鎮貴州,擒思南、石阡賊,平武定諸蠻有功,加太子太傅。嘉靖初,鎮湖廣,有威惠,楚人安之。徙兩廣。武定侯郭勳典京營,以罪罷。世宗以旻遠鎮無內黨,召代之,尋坐事罷。卒諡武襄,無子。

從子熙嗣,出鎮湖廣。楚世子獄,株連甚眾,熙言於御史,平反二百餘人。討平沅州、麻陽叛蠻。卒,無子。從子儒嗣,傳至孫承祚,天啟時附魏忠賢,請設海外督理內臣,又請予忠賢九錫。崇禎初,奪爵戍邊。子開先嗣為伯,都城陷。遇害。

柳升,懷寧人。襲父職為燕山護衛百戶。大小二十餘戰,累遷左軍都督僉事。永樂初,從張輔徵阯,破賊魯江,斬其帥阮子仁等。守鹹子關。賊入富良江,舟亙十餘里,截江立寨,陸兵亦數萬人。輔將步騎,升將水軍,夾攻,大敗之,獲偽尚書阮希周等。又敗賊於奇羅海口,得舟三百。部卒得季犛及其子澄。升齎布獻俘,被賞賚。師還,封安遠伯,祿千石,予世券。

七年同陳瑄帥舟師巡海,至青州海中,大破倭,追至金州白山島而還。明年從北征,至回曲津,將神機火器為前鋒,大敗阿魯臺。進封侯,加祿五百石,仍世伯爵。出鎮寧夏,討斬叛將馮答蘭帖木兒等。召還,總京營兵。十二年復從北征,將大營兵戰忽蘭、忽失溫,以火器破敵。

十八年,蒲臺妖婦唐賽兒反。命升與都指揮劉忠將京軍往剿,圍其寨。升自以大將,意輕賊。賊乞降,信之。夜為所襲,忠中矢死,賽兒遁去。及明始覺,追獲其黨百餘人。都指揮衛青力戰解安邱圍。升忌其功,摧辱之。徵下獄,已,得釋。

二十年復從北征,將中軍破兀良哈於屈裂兒河,予世侯。帝五出,升皆從,數有功,寵待在列侯右。仁宗即位,命掌右府,加太子太傅。

宣德元年冬,成山侯王通徵黎利,敗聞。命升為徵虜副將軍,充總兵官,保定伯梁銘為左副總兵,都督崔聚為參將,尚書李慶贊軍務,帥步騎七萬,會黔國公沐晟往討。時賊勢已盛,道路梗絕,朝廷久不得阯奏報。二年六月,有軍丁李茂先者三人,間道走京師,言昌江被圍急。帝授三人百戶。敕升急進援,而昌江已於四月陷。九月,升始入隘留關。利偽為國人上書,請立陳氏後,升不啟封以聞。賊緣途據險列柵,官軍連破之,抵鎮夷關。升以賊屢敗,易之。時李慶、梁銘皆病甚。郎中史安、主事陳鏞言於慶曰:“柳將軍辭皆驕。驕者,兵家所忌。賊或示弱以誘我,未可知也。防賊設伏,璽書告誡甚切,公宜力言之。”慶強起告升,升不為意。至倒馬坡,與百餘騎先馳度橋,橋遽壞,後隊不得進。賊伏四起,升陷泥淖中,中鏢死。其,銘病卒。明,慶亦卒。又明,崔聚帥軍至昌江。賊來益眾,官軍殊死鬥。賊驅象大戰。陣亂,賊大呼:“降者不死。”官軍或死或走,無降者,全軍盡沒。史安、陳鏞及李宗昉、潘禋皆死之。

崔聚,懷遠人。從成祖起兵。八年從北征,敗敵於廣漠戍。洪熙元年累遷左軍都督僉事。至是力戰被執,賊百計降之,終不屈死。

升質直寬和,善撫士卒,勇而寡謀,遂及於敗。升敗,沐晟師不得進,亦引還。王通孤軍援絕,遂棄阯。朝議以升喪師,不令子溥襲爵,久之乃許。正統十二年贈升融國公,諡襄愍。

溥,初掌中府,出鎮廣西。廉慎,然無將略,承山雲後,不能守成法,過於寬弛。瑤、僮相煽為亂,溥先後討斬大藤峽賊渠,破柳州、思恩諸蠻寨,而賊滋蔓如故。景泰初,兵事亟,召掌右府,總神機營。事定,復出鎮。天順初召還,防宣府、大同,累進太傅。陝西有警,命佩平虜大將軍印往御。敵再入涼州,溥閉壁不出,敵飽掠去。躡取數十級報捷,被劾,落太傅閒住。尋復起掌神機營。卒,諡武肅。

孫景嗣,景子文,文子珣,凡三世皆鎮兩廣,有平蠻功。嘉靖十九年命珣佩徵夷副將軍印,徵安南莫登庸。登庸乞降,加太子太傅。又以討瓊州黎賊功,加少保。卒贈太保,諡武襄。傳至明亡,爵絕。史安,字志靜,豐城人。廉重好學,由進士歷官儀制司郎中。

陳鏞,字叔振,錢塘人。由庶吉士授祠祭司主事。楊士奇稱其清介端確,表裡一出於正。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