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講武預為十年備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士卒尊伍長,伍長尊隊長,隊長尊旗長,旗長尊都頭,都頭尊提點,一階一級,不管是否出陣臨戰,都不容背違!抗令不尊或毆辱上官等事,皆斬!”軍營裡,包括所有頭領在內的七百一十八名蕃兵肅立,聆聽吳近的高聲訓示。只是吳近,這幫人可不會如此乖巧,即便王衝壓陣,也不至於靜得落針可聞,而是一位緋衣官人的官威鎮住了他們。
被王黼重用的宗澤已得了借緋的恩遇,以從八品宣教郎京官之身,得六品以上朝官才能穿的緋服。此時他正叉手立,審視著這數百蕃兵。灰髮,緋衣,不怒自威之氣滿溢。
“爾等在這三月裡皆是朝廷所點上番蕃兵,只論階級,不論族屬,若有以族屬私事犯階級者,斬!”吳近以邊事司蕃兵同提點公事,上番校閱教頭的身份,向這些蕃兵宣誦軍法,頭一樁就是階級法,即上令下行之法。
聽了一陣,宗澤皺眉,對身邊的王衝道:“階級乃軍法之首,為何如此寬鬆?”階級法就是軍隊的等級制,自古就為軍法第一,文治昌盛的大宋更制訂了周詳近於煩瑣的階級軍法,包括軍乃至廂軍,都要遵從階級法。蕃兵雖不在法令範圍內,但受調遣時也要受階級法管控,只是事涉蕃夷事務,實際處理會更靈活一些。
但寬鬆不等於放縱,吳近所宣誦的階級法只有十來項,其中斬罰只有三項。即抗令不尊、毆辱上官、以族屬犯階級,其他都是杖罰。宗澤自是不解。
王衝低聲道:“只是蕃兵而已,再用朝廷軍法。上面壓力更大。”宗澤點頭:“確實,唐副使得知此事,還來信相責,稱要劾我們違擅興律。”王衝眼瞳一縮:“唐欽叟真會這麼幹?”擅興律是朝廷針對文武官員的軍法條例,即包括徵發、調遣軍兵乃至軍事物資的制度。按照相應律法,擅發兵十人以上就要徙一年,百人一年半,每多一百人加一等,千人以上絞。如果唐恪的彈劾成立,宗澤和王衝就得編管廣南四五年。
宗澤嗤笑道:“嚇唬而已,有兩司文牒在手,又只是蕃兵上番,蔡太師那邊都沒話說,王學士怎能讓他鬧起來。”這也是應有之義,擅興律的核心正是兵權掌控,歷朝歷代,把控兵權都是國家生死之事。以文馭武的宋朝更是登峰造極,以擅興律確保朝廷對兵權的控制。不過王衝所辦之事卻鑽了擅興律的空子,他調度的是蕃兵,而且地點也是在邊地藩州。朝廷在這方面素無定製。但即便如此,王衝依舊通過宗澤拿了兩司文牒,還由兩司報備了樞密院。畢竟是調兵,法文程序必須走足。
聽宗澤不以為然。王衝略略放心,西南蕃兵上番這事是特事特辦。從無先例,就是他藉著王黼的權勢和邊事司的特權搞的小動作,實質很犯忌諱。朝中非議是他最擔心的,卻不想是自己人先發了雜音,唐恪不愧是蔡太師丟進來的耗子屎,看來對此人還得多加留意。
此時吳近已講到逃亡法,按照大宋軍法,軍逃亡一
者即斬,可吳近宣誦的逃兵處置,不過是以盜論,宗澤眉頭再皺:“如此何以成軍?”逃兵問題是大宋軍隊的頑疾,針對逃兵現象所定的逃亡法也非常詳盡,處罰也非常嚴厲,當然,只是在法文上而已。可法文都如此寬鬆,宗澤擔心執行下來,幾無約束。
王衝繼續打著馬虎眼:“朝廷不是更放心了嗎?”宗澤唔了一聲,沒再說話,聽吳近繼續宣誦,一直到“罰條”也即戰時條令,也沒聽到有多少斬,臉更顯陰鬱。
大宋軍法的“罰條”大略為七十二條,其中六十八條都是斬,大到“背軍而走者斬”、“戰陣失主將者親兵斬”
“貪爭財務資畜而不赴賊者斬”小到“夜呼驚眾者斬”、“搏戲賭錢物者斬”、“犯居人婦女及帶婦人入營者斬”、“臨陣或在賊境非應得傳言而輒高聲者斬”更有“不戰而降賊者,或背國歸賊者,父子十六以上絞”這樣的“賣國連坐”條令。
可吳近宣誦的罰條卻只有二十多條,斬罰不到一半,這讓宗澤很糾結。
“軍法之苛,苛在臨戰,自古都是法緊行疏,若是法本就疏,又能行到什麼地步?既決心用事西南,就得靠嚴法緊掌這支蕃兵,老夫幫你把時間再拖了四個月,不是看著你在這裡閒擺的。”誦讀完畢,吳近與王世義開始按照伍、隊、旗、都的編制重組蕃兵,宗澤帶著王衝步出兵營,沿著營外的小河散步,此時語氣就很是不豫了。
宗澤的話王衝明白,別看大宋軍法嚴苛,處處都是砍頭的條款,但實際都集中在戰時條令裡。戰時軍法由將帥說了算,駐紮時要砍兵丁腦袋就沒那麼容易了,樞密院、兵部、地方的提點刑獄司、安撫司,都有權過問,和民法一樣,軍法在常時也遵循慎殺的原則,即便是戰時的“罰條”也不是要將帥必須按令行事,而是給將帥設立了可殺的界限,實際由將帥按實際情況,乃至個人情處置。王衝先是參與平定晏州之亂,後又擔任軍政合一的興文寨主,對大宋軍法理解已深,並非像後世作為軍史愛好者那樣,就看法文表面,想當然地認為宋朝軍法太苛。
不過王衝在蕃兵的軍法上依舊削得很疏,這是出於他更深一層的考慮,他搞蕃兵,是要作出單獨一個局面,而不是服從大宋過往的舊局。基於這一點,他就沒必要去考慮什麼“法緊行疏”他要的是“法行一體”這個考慮暫時不好跟宗澤講透。王衝只能繼續強調不驚動朝堂的一面,至於宗澤的問責。他從另一個角度敷衍:“南方兵事羸弱,能讓蕃兵尊號令。進退有度,再教以軍陣之術,足以勝過周鄰亂夷。”宗澤搖頭道:“道理是如此,不過此事看在朝堂眼裡,就如笑話一般…”話音未落,宗澤就愣住了,就在前方不遠處,另有一座小營,營中迴盪著鶯鶯笑語。竟是女子。
陪著宗澤的宗穎瞠目道:“守正,你就讓娼寮開在軍營邊!?”王衝連連擺手:“那是興文寨的僰人女兵,善使木弩,我是讓她們來作教習的。”他當然不會把羅蠶娘一個女子丟在軍營裡,而是讓她跟十來個興文寨的女兵在營外另設了小營。除了女兵,隨同他來承的還有半個都四十名土兵,全是興文寨人。種騫轉調後,王衝將原本駐在興文寨外小軍堡的瀘州義勇調走,依照邊地寨堡常例。以興文寨土兵充駐。
宗澤看看王衝,惱怒溢於言表:“果然是笑話!”若是按朝廷軍廂軍軍法,王衝此舉足以讓他丟官了,可這是蕃兵…
接著宗澤緩了臉。苦笑道:“不過也如你所言,確實少了很多麻煩。真要訓出一支比官兵還強的蕃兵,別說你我。王學士都要去崖州釣魚了。”已知一些內情的宗穎嘆道:“守正,此番是與你賭上闔家之運了。若是這些蕃兵所屬的藩夷未來生患,那就是大難當頭!”王衝正要說話。宗澤道:“十九家藩夷,怎可能絕患?”宗穎正變
,宗澤又道:“所以,才要如守正所言,讓他們有功,讓他們顯於朝廷,那時便有小患,也不足道了。”雖然沒完全掌握到王衝的思路,可老頭的理解卻已深刻得讓王衝足以放心了。
“你就專門練兵,朝廷那邊由我擔著。不過要牢記,不能給這些蕃兵分發官造軍甲,不能舉官兵旗號…”再視察了一圈,宗澤細細代了王衝,回營
問田忠嗣等藩夷子弟後便離開了。
“大人,我看王守正之所以疏立軍法,是因他不知兵!”送父親的路上,宗穎狠狠貶了王衝一番,誰讓這小子左擁右抱,卻不讓王倫給他帶福利?
“不知兵?種友直可說過,王衝若願轉武資,投到他族兄种師道之下,不出十年就能入橫行!不然我怎會放心由他掌此事?平定晏州僰夷,安定瀘州夷人,他是有實績的!你留在這裡,除了幫他注意違忌之事外,更多是要學他作事!”宗澤這番話讓宗穎頗為洩氣,本以為自己是替父親監察王衝,卻沒想父親對王衝評價如此之高。
宗穎不服地暗道:“練兵有什麼難的?我可是滿腹經綸!”營中大帳裡,王衝對田忠嗣等人道:“練兵難,難於上青天!練兵還得練將!你們這些隊長旗長,白跟士卒練號令戰陣,晚上再聽本官講習!”十九人同時一肚子苦水沸騰,竟要把他們
夜
練啊…清晨,鼓聲劃破寂靜軍營,不多時,喝了稀粥,吃了炊餅的蕃兵群聚於校場,開始了第一
的訓練。
紛繁眩目的服已全不見,人人都套上了灰黃
的素麻號衣,頭髮也統一紮成髮髻,伍長、旗頭、押隊髻扎綠帶、隊長髻扎紅帶,旗長以上則扎紫帶。原本亂哄哄的七百來人,看上去總算成了一個整體。
五人一伍,兩個刀牌手,兩個長槍手,一個弓手。
三伍一隊,隊長伍包括旗頭、隊長和押隊,以及兩個弓手,一隊十五人。
三隊另一伍為一旗,旗長伍同隊長伍,一旗五十人。
兩旗另一都頭隊為一都,都頭隊兩伍,都頭伍同隊長伍,一個為鼓號伍,一都一百一十人。
以上是雜隊建制,除雜隊外,還建有弓弩純隊。隊伍編制相同,但除押隊、隊長、旗長和都頭外,其他人全是弓手或弩手。
七百來人編為五個雜隊都,一個弓隊都和一個弩隊都,吳近和十來個充任教頭的興文寨僰兵,花了大半個時辰。才讓這些人列出行軍隊列。
“分清左右,跑步能不亂隊形。這就得花半個月…”瞧著亂哄哄的隊列,王世義對王衝嘀咕道。
“還分不清的就鞭子。接著再跑。誰先亂隊列的拉出來也
鞭子。”王衝只有三個月時間,訓練必須搞填鴨式,就不得不用鞭子幫這些少數民族同胞長記
。跑步和行軍隊列是必要科目,卻非主要科目,只是作為戰陣訓練的過渡,以及整肅軍紀的開始。
“讓羅東福那一隊著甲,鞭子印象可不深,得準備祭人頭。”王衝再低聲吩咐道,儘管他在田忠嗣身上下足了功夫。確保行軍法時能得支持,但讓田忠嗣幫著彈壓,已損了他的威嚴,只是不得已時的後手,要整肅軍紀,還得靠自己的人。
王世義肅然領命而去,片刻後,再一聲“左”無數人面對面撞在一起。就見一幫教頭如狼似虎般地衝入人群,將作錯了還笑個不停的人拎了出來,揮起皮鞭,當眾打。
人群頓時一陣騷動。但沒等羅東福帶著的一隊披甲兵動作,騷動就平息了,自是其中的藩夷頭領暗中壓了下來。
這讓王衝既失望又欣。失望的是,有頭領們的全力支持。別想砍人腦袋了,欣
的是。既然如此配合,訓練成果也應該會如預期。至於頭領們為何是這態度,朝廷教他們怎麼打仗,如此大好事,怎會不積極。
了一頓鞭子後,繼續分左右,結果沒改善多少,鞭子聲又響起,王衝撫額,心說這的確是道門檻。喊話的吳近是汴梁腔,這些蕃兵雖然已是各藩裡能聽懂漢話的聰明人,可聽得耳
的卻是川音。宋時的川音跟九百年後的四川話不是一回事,汴梁官話可不像普通話那樣,跟川音只有音調差別。
好在這個問題昨在宣誦軍法時,頭領們就已有反應,王衝再讓每都配備的僰兵教頭用川音重複吳近的號令,接下來的情況就好了一些,至少排除了語言障礙,只剩下分不清左右的理解障礙。
上午是基本的行軍跑步訓練,下午則有兩堂課,第一堂課是戰陣訓練。
戰陣以隊為基本單位,疏陣為每隊五排,由每隊旗頭領四個刀牌手在前,四個長槍手在後,再是四個弓手,第四排是隊長,第五排是押隊。長槍手與刀牌手僅相距一步,之後每排相距兩步。
密陣則為三排,槍手刀牌手合排,隊長入弓手排,排距一步,押隊代隊長。旗則將三個隊或橫或縱或折展開,兩旗分列左右,併為一都。這是雜隊的列陣,純隊只有細節變化。
正常的練兵步驟當然不是這樣,不管古今,練兵開始時都只是基本隊列,接著才是戰陣,之後是進退號令,最後才是戰陣變化。
不過王衝沒那麼多時間,他也不是要真要把這些人練成一支強軍,而是以填鴨方式灌輸給這些人一個印象,讓他們覺到自己的落後,加深對華夷之差的認識。
下午時,蕃兵們照著地上的石灰線,由教頭押著列陣,瞧著他們臉上的興奮之,尤其是播州遵義兩楊,蠻州宋錫定義及南寧州龍延昊這幾個任了都頭的頭領,正為他們在接受這個時代最先進的軍事教育而自豪,王衝神
淡然,心中卻溜過一絲赫然。
這哪裡是皇宋戰陣…分明是他由鴛鴦陣改良來的步陣,借這幫蕃兵作試驗而已。
不過這赫然也只是驚鴻一現,接著是慨,雖然有不少想當然的因素,可這戰陣是他結合古今經驗,以及西南實情所得,已算是跨時代之作。
宋時步陣的最大特點就是強調投火力,大宋
軍裡,一個百人都裡就編有八十弓弩手。可投
兵器需要國力支持,弓弩且不說,只箭矢的消耗就不是小數目,一枝羽箭三十文到六十文不等,弩矢略少,也要四五十文。千人作戰,每人十箭,這就是四五百貫。這對小家小業的西南藩夷來說,
本消耗不起。另一方面,西南多山,地形崎嶇,宋軍慣用的大規模弓弩戰陣在這裡並不適用。
因此在王衝所定的雜隊編制裡,降低了弓弩手的比例,不到三分之一,這其實也接近西南藩夷現有的比例。另設的弓弩純隊作為火力補充,將弓弩手集中使用在戰場關鍵處。
而雜隊的戰陣編制則借鑑了戚繼光的鴛鴦陣,由牌手、長兵和支援兵三層構成小陣,分左右兩翼調度。這對士兵作戰和軍官指揮要求不高,同時方便在狹小戰場應對各種情況。
牌手,也即刀盾兵,在宋軍編制裡是邊緣角,但在南方卻很重要。原因有兩方面,一是南方
溼,鐵甲不易保養,而且西南也少鐵,鐵甲很昂貴,極少大規模裝備,兵丁防護程度低,以持藤牌木牌或者皮牌的短兵充當前沿防禦也是不得已。另一方面,南方地形複雜,強調側翼防禦的密集長兵大陣在這裡可施展不開,刀盾組合還能發揮相當戰力,這也是西南諸夷將其作為主力兵種的關鍵原因。
原本西南藩夷作戰本談不上什麼戰陣,即便王衝所創的戰陣有缺陷,可靠著戰陣訓練,能將軍隊的組織水平提升上去,戰力就能增強一大截。
所以,王衝那點赫然,很快就被自信壓了下去。只要有實戰機會,還能對這戰陣作進一步的改良。而這個機會,他相信很快就會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