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品·二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以惑諸相,而起於分別,分別不異真,相不即分別。
自及受用,化身復現化,佛德三十六,皆自
所成。
“由外熏習種,而生於分別,不取於真實,而取妄所執。
惑依內心,及緣於外境,但由此二起,更無第三緣。
惑依內外,而得生起已,六十二十八,故我說為心。
“知但有境,則離於我執;悟心無境界,則離於法執。
由依本識故,而有諸識生;由依內處故,有似外影現。
無智恆分別,有為及無為,皆悉不可得,如夢星輪。
“如乾闥婆城,如幻如焰水,非有而見有,緣起法亦然。
我依三種心,假說境我,而彼心意識,自
無所有。
心意及與識,無我有二種,五法與自,是諸佛境界。
“習氣因為一,而成於三相;如以一彩,畫壁見種種。
五法二無我,自心意識,於佛種
中,皆悉不可得。
遠離心意識,亦離於五法,復離於自,是為佛種
。
“若身語意業,不修白淨法,如來淨種,則離於現行。
神通力自在,三昧淨莊嚴,種種意生身,是佛淨種。
內自證無垢,遠離於因相,八地及佛地,如來所成。
遠行與善慧,法雲及佛地,皆是佛種,餘悉二乘攝。
“如來心自在,而為諸愚夫,心相差別故,說於七種地。
第七地不起,身語意過失;第八地所依,如夢渡河等。
八地及五地,解了工巧明,諸佛子能作,諸有中之王。
“智者不分別,若生若不生,空及與不空,自無自
,但唯是心量,而實不可得。
為諸二乘說,此實此虛妄;非為諸佛子,故不應分別。
“有非有悉非,亦無剎那相,假實法亦無,唯心不可得。
有法是俗諦,無第一義;
惑於無
,是則為世俗。
一切法皆空,我為諸凡愚,隨俗假施設,而彼無真實。
“由言所起法,則有所行義,觀見言所生,皆悉不可得。
如離壁無畫,離質亦無影;藏識若清淨,諸識不生。
依法身有報,從報起化身,此為本佛,餘皆化所現。
“不應妄分別,空及以不空;妄計於有無,言義不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