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屈三則·個人篇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每個人都是個體,獨一無二。就像我們的指紋,幾乎每人不同。每個指紋,就是每個生命的個體。如果要較真,那也有沒有指紋的人,全球大概十來個。不過,也別以為特立獨行就是好。
但凡特立獨行,除非是有席捲天下之志,大約都沒好結果。不委屈自己,當然,特立獨行,也很搶鏡。但恃才傲物,不受委屈,比如禰衡、嵇康、范曄、孔融,最後都比較慘。
擊鼓罵曹的哪位禰兄,官場上脫褲子打鼓,曹也無奈之何,送劉表修理他。劉表受不了,轉送
子急的黃祖。黃祖最不喜歡頂牛,媽拉個巴子一生氣,把禰衡推到法場相見,時年26歲。
三國志上說,黃祖後來也後悔,但禰衡腦袋已搬家。
還有嵇康,喜歡打鐵,文字也好,忒有風骨,當代的話說,就是很有範兒。鍾會特別崇拜他,寫了文章去拜訪,知道嵇康目空一切,門都不敢進,把文稿丟到院子就跑。結果嵇康連扒拉一下都沒有,直接帕斯。
再後來,鍾會鼓足勇氣進門,看到這位老兄自顧自玩打鐵,足足看了40分鐘,一言不發將去。嵇康問:聞所聞,見何見?鍾會答: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
那時的鐘會,是司馬紹很最喜歡的大將,滅掉蜀國就是這位老兄的本事,連司馬懿都做不到。當時回去給司馬紹上籤子,嵇康以此遇害,刑前奏《廣陵散》,時年39歲。
寫《後漢書》的范曄,死前寫了一篇自序,大概是墓誌銘。說寫《後漢書》時,有很多觸。這麼個老兄,當了太子詹事,左衛將軍,大概是京城的三品官,副部級,被宋文帝歡喜,卻不知足,想去造反。
後來被人出賣,臨刑前與家人相見。老婆哭,親媽打,被大兒子用泥巴和書本打了幾十下。要不是孫子是駙馬,只怕也要赴死。時年48歲。
還有讓梨的孔融,經常跟曹對著幹,喜歡錶達意見,結果被曹
以謗訕朝政為由滅族。當時,孔融56歲。
孔融大兒子10歲,小女兒7歲。有人給他們家通風報信,讓早點逃。女兒說,覆巢之下豈有完卵?再,哥哥還想著廚房的汽水,想去吃,妹妹鄙視的說,一會就將連命都沒了,惦記一碗
湯合適嗎?哥哥不聽,先吃再說。
禰衡嵇康一人死,范曄孔融死一家。有才又如何?沒有腦袋,都是柴火。
近來讀史書比較用功,幾乎是每天都看。歷史真是一枚鏡子,照見很多人生起伏。古代人如果讀這樣的書比較頻繁,大概愚忠的人就不會多,普世價值或早就有。
從古到今,歷代如此。雖然是歷史,但還是社會,人,貪婪。
范曄算極有才,身邊你我他,大多不如他。這麼個聰明人,利令智昏,居然在外人反覆攛掇下,想著造反。
起先是不相干的人,偶爾認識引薦了,對方不斷示弱來賭博,假作經常輸,輸到范曄眉開眼笑,然後一步步暗示,最後很直白的建議造反。說皇帝對他不起,不如另起爐灶去扶持皇帝的兄弟劉義康。結果,上面已經說了。
大凡有成就的人,一定要經得起委屈,要懂得迂迴,要在堅持中尋找可持續發展的途徑。退步也不怕,因為退是以進為目的的,戰術上失敗大可以讓位於戰略上的安排。
委屈,你先受著,慢慢去想。也許真是你不對呢。即或是道理,是不是也沒有做到位?換個角度去工作,去想辦法,這才是丈夫所為。好的人生,都是委屈鑄就的,前提是你能受得住。
多一步想,慢一步做,踏實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