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窮途末路三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收藏小狐看書,防止丢失阅读进度】

司馬懿逃出箕關後,西門守城士兵還一個個發傻,而在與曹軍拼搏著的幾名虎豹營將士則一直被圍困於東門外。眼見司馬懿逃走卻是無能為力。

久不見人回應,雖已有虎豹營將士前往,曹還是不放心,帶領賈詡前往東門外大軍駐紮之地,曹的目的只有賈詡知道,從其眼中,賈詡可以清楚的覺到曹對司馬懿的覺,即惋惜此人才,又對其野心恐懼於心。

已經趕望東門路上,曹一股不祥之兆。這不是因為曹有什麼神力,而是在分析了虎豹營前往軍營後回出現的結果。

想到此,曹手中馬鞭,奮力一揮,跨下戰馬如追風半速度瘋狂向軍營奔去,賈詡等人見曹率先衝出,也緊勒戰馬追趕上前。

當曹趕到軍營時,已經停止了撕殺,只見滿地的鮮血和數十具曹軍的屍體橫七豎八躺在軍營外,而其中幾人赫然便是曹派往的虎豹營將士。

雖然已料到了結果,曹還是一臉的吃驚,跳下戰馬,走上前去仔細的詢問後才得知,司馬懿以刺客為名命大軍圍殺虎豹營的將士。他自己則以面見主公稟報此事為由,已經逃走了。

白皙的臉,瞬間氣的發紫。不過,當務之急,還是先抓住司馬懿為要任。否則留此人於世,必會成為曹心腹大患。

“夏侯威、夏侯霸何在?”緊隨曹而來的幾人中,便有夏侯淵的兩個兒子,及夏侯淳父子。

兩名小將,走出人列於曹面前,跪拜道:“末將在此。”

“妙才,早便在吾處舉薦你二人。武藝大成,行軍打仗絕不在他之下。現在該是你們初戰的時候了。你二人各帶領一千兵馬追擊司馬懿,生要見人,死要見屍。”曹怒喝道。就連對曹甚是瞭解的賈詡也是嚇了一跳。

一是因為曹竟然會在如此大事上啟用新人,二是佩服曹的果斷決策,司馬懿雖野心,不可否認的是此人的確乃是將帥之才。從曹的心思上他可以猜到,其實曹派人前來還是想給司馬懿最後一個機會。

司馬懿雖然失去了于一員大將,可曹似乎沒有將重心放在這裡,相反的是希望司馬懿能夠全心為自己效力。可惜,本來跟隨曹前來,希望可以給司馬懿一些暗示,其實飯菜中本就沒有做任何手腳,而是曹試探司馬懿的一計罷了。

可惜…

“末將領命!”二人剛歷喪父之痛,如今又出了司馬懿這樣的狀況。自是熱血少年義憤填膺。

數領一千壯,向西奔去,志在生擒司馬懿。

後的此時周瑜等人大軍已過繩池,向曹陽近,曹得知此消息後,次,弔唁完夏侯淵後,立即率領大軍向西進,意在周瑜之前到達長安。

而此時周瑜也在龐統的安排下,做了些小動作,一直沒用上的水軍將士,到此時卻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大軍由洛陽下水,逆河而上,西進首陽山。

安邑城外,夏侯威、夏侯霸兩兄終於追上了司馬懿,此時正於安邑城附近周旋。雖有兩千將士同往,除了武藝外,在各方面,兩兄弟都弱上不少。

被司馬懿牽著鼻子東遊西蕩,而司馬懿到底是在軍中混跡多年,居然還有幾位追隨者,雖然沒有兵力,不過,此幾人也是不簡單。

其子司馬師,司馬炎的伯父,乃是曹手下大臣,司馬懿長子,沉著堅強,且有雄才大略。司馬懿次子司馬昭隨父南征北戰多年,多有軍識。司馬懿此次敗逃,其子跟隨潛逃自是不希奇,而最值得一提的是,曹魏名將——郭淮!以擅於謀劃且行事密著稱,能將此人從曹營手中招降過來,可見司馬懿無時不刻都在行動著。

被司馬懿牽著鼻子在安邑城外繞了一天,夏侯霸兩兄弟終於決定兵分兩路,左右包抄司馬懿等人。

,天未亮,司馬懿則叫醒兩子及跟隨其逃竄的郭淮開始逃亡之路,其料想夏侯霸兄弟必然會兵分兩路包抄自己。若是真被他們追上,那自己就完了。

不愧是亂世雄,幾人跟隨司馬懿向首陽山等地逃竄,河北已無立足之地,唯今之計只有逃亡江南,先避開此大禍,也好暗中觀察,以圖東山再起。

豈料夏侯威、夏侯霸兩兄弟本不按常理出牌,就在司馬懿等人準備逃離時,便被兩兄弟追上。

“司馬老賊休走,吃你夏侯霸爺爺一槍。”年少輕狂,口出狂言。

司馬懿卻並不放在心上,且不說論武藝他不是夏侯霸的對手,而現在他面對的不止是夏侯霸而已,還有其身後未知多少的大軍。若是被纏上,必死無疑。

奮力殺出重圍,好在大軍沒有完全合圍,否則司馬懿等人是隻有等死的份了,雖然司馬懿料敵先機的想法是正確的,可對於夏侯兄弟這兩個從未上過戰場的小將還是有些輕敵了。若是換作他人追擊而來的話,估計司馬懿等人早已撤離。

衝出重圍之後,司馬懿等人也被大軍衝散,分別向不同的方向奔逃,對此,司馬懿亦是早有預料,若是出現這樣的狀況,無論如何都不能回頭,脫險後於陳留相見。

司馬懿的連個兒子衝到了一路,兩兄弟一路團結殺敵,終於擺脫曹軍的追擊,向蒲州方向逃竄而去,而司馬懿則是做了最明智的選擇,河北一帶皆是平原,現在追上來的或許只有夏侯兄弟的步兵,若是曹後面的騎兵追了上來,那便是騎兵的活靶子。郭淮亦是跟隨司馬懿向首陽山逃去。

後,曹大軍西進至蒲州方向時,司馬兄弟為了避開曹軍的追擊,已逃亡解良方向,曹得知此消息後,立即派騎兵千人部隊前往支援夏侯兄弟。終於在解良逃亡聞喜的路上追上逃亡中的司馬兄弟。

“司馬昭、司馬師,你們還是投降吧,此時乃你們父親所犯下罪過。想必主公不會牽連到二位身上。若是你們投降,我兄弟二人回去之後必定向主公稟明情況求其網開一面。如何?”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