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東京印象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誰說不是呢?原本是英國扶持的小弟,打敗俄國後和接收德國在遠東的利益後,已經成為威脅英國在遠東地位的龐然大物了,所以現在英同盟都玩不下去了。”司徒南微微一笑,見何永元有些灰心的樣子,又道:“到了美國,讓你見識一下什麼是真正的鋼鐵巨無霸,去伯利恆看看就覺得三菱沒什麼了。不用灰心,
本有的,我已經有了,而且比他們更大更好更強。將來我們把部分力量轉移到亞洲,定叫
本好好看。”
“聽你這樣一說,我有些迫不及待了。老闆你在美國的事業做得很大,鋼鐵、石油、造船等公司很大,都是數一數二的,能跟你去美國,真是三生有幸了。”何永元想到自己就要走進司徒南的商業帝國了,而且可能是重要一員,他興奮的同時也到壓力。所以一直拼命地
悉威廉財團的情況。
“呵呵。”司徒南笑笑,心裡對於本人還是有些忌憚的,
據商業情報,一戰期間,
本的貿易出口
增,海運異常繁榮,這些給出口產業、造船工業以及包括礦業在內的基礎工業和有關工業創造了發展和繁榮的契機,使得各產業部門都得到飛速擴張。
整個製造業增長30倍以上,化學工業增長96倍以上,1918年下半年主要產業的利潤率達到55.2%,其中個別時期更高達191.6%,造船業也達到166.6%。
從效率上看,本工業崛起的速度實在驚人。通過世界大戰,
本從明治以來的長期人超國而一躍成為出超國,產業結構也從戰前的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1914年,農業產值佔國民生產總值45.1%,工業比重為44.5%,大戰結束時農業產值比重降為35.1%,工業產值比重上升為56.8%)。
而本的改革是自上而下的,三菱、三井、住友、富士等財團高度壟斷了
本的工商業,和國家的利益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當這些財團在中國大量投資的時候,自然得到國家在背後支持,本土作戰的中國企業往往競爭不過
企。
1915年,大隈內閣向中國提出21條,要求擴大本從“滿蒙”到中國北部、中部以至南部的軍事、政治和經濟權益,通過各種手段急劇擴大了對中國的貿易額和投資額,這些都是三菱、三井等財團在背後推動的,因為國內狹小的市場已經不能滿足他們的**了。
“近水樓臺先得月,本人侵佔中國利益還是比西方國家有優勢的。不過,三井、三菱、住友、富士等幾家財團賺了那麼多錢,有機會剪剪他們的羊
也不錯人,讓他們知道錢不是那麼好賺的!”司徒南手指輕輕地敲在桌面上,自言自語道。他想到了3年後東京大地震,幾乎把
本震癱了。地震、大火、海嘯,報應來得如此猛烈!
東京、橫濱、橫須賀等港口被毀,上萬條船隻被損,各種工業區毀於一旦,**成以上的房屋倒塌,幾百萬人無家可歸。
從經濟上,做空東京股市,打壓元匯率,套取
本黃金??嗯,應該夠他們喝一壺吧!只是這樣一來,會不會遭到他們瘋狂報復呢?嗯,還是得隱秘些。
想著埋伏本經濟,讓他們雪上加霜,司徒南異常興奮。這讓他想起當初在紐約瘋狂做空股市的情景。
他小聲吩咐何永元道:“你找人在東京註冊一家金融公司,不用美華的名義,隨便什麼名義都好,規模不用太大,算是皮包公司吧。然後僱傭一些本地人,讓他們出面,從事東京的證券金融業。
這兩年時間,先讓他們練練手,悉一些業務,同時也考察他們。等他們
練後,再註冊多幾家類似的公司,我有大用!同時密切留意三菱三井這兩家財團的動向,記得注意保密。”
“好的。”何永元掏出本子,記錄司徒南的吩咐。他心裡有些疑問,美華公司明明在東京有分公司,其實可以打出自己的招牌的。
老闆肯定在玩陰謀了。何永元心想。見司徒南沒有解釋的意思,也就不問,點點頭出去了。他要做的是把司徒南的命令傳達下去,自然有相關的人處理了。
想到幾年後,可以在本人的傷口上踩上踹上幾腳,司徒南心情大好。走出甲板上,看著平靜的東京灣,沿岸煙囪聳立,真是漂亮極了。
只是,怎麼看都有點像是“虎口”呢?大凶之地啊!
船頭甲板上,有個美麗的身影,坐在太陽傘下,面朝大海,很是閒適的樣子。這是威廉號到達本的第三天了。回程的時候,船上多了位客人,她就是女才人呂碧華,這個女人要周遊列國,所以搭上了這趟順風船。
司徒南和呂碧華不是太,算是一般朋友。上岸溜達的時候,也
上呂碧華。剛剛不久,他們才從說中的銀座回到船上。
“呂小姐對東京印象如何?”司徒南問道。他想知道呂碧華這樣的“原住民”是如何看待本的。
“很開放,也很固執。他們欣然接受對他們有利的東西,並努力學習,一絲不苟。想那銀座就是座完全西化的新城,通、電氣、建築、服飾乃至語言,全都學習歐洲,至少國內除了租界就沒有這樣的地方。”呂碧華道。
“同時本人又固執地堅持自己的傳統,距離銀座不遠的千代田地區,卻保留著
本傳統的宮殿、街區,還有傳統建築,跟西化的銀座形成鮮明的對比。好像有些格格不入,但
本人卻坦然接受了這樣的存在。這樣的民族,可敬可怕!”呂碧華道。
司徒南點點頭。
呂碧華的態度也代表了中國大部分知識分子或者上對
本的看法。這個時代的先進人物,特別在軍政兩界有太多的人有留
背景,他們對
本的開明先進懷有好
,回到中國後和
本人保持密切的聯繫。
如果不是十幾年後的那場生死大戰,中不會成為死敵,至少不會讓百年後的中國人提起
本如鯁在喉。
看著司徒南微微皺起的眉頭,呂碧華突然想起司徒南好像有些擔心安全,擔心本人對自己一行敵視,所以一路小心翼翼,帶足保鏢。
她心裡覺得好笑。
“司徒先生,覺得這裡不太安全?”她問道。
“有點。你知道的,這個國家有不少瘋狂的人,誰知道會對我們這些陌生人做出什麼瘋狂的舉動呢。”司徒南笑著回道。
以前沙俄太子訪問本的時候被旁邊衝出來的一名警察砍了一刀,雖然沒死,但頭上留疤了,還有後遺症。受此待遇的還有李鴻章,這老頭千里迢迢地跑來籤《馬關條約》,結果也中了一刀,可惜沒死。
“還好!逛了一圈,總算沒遇見傳說的忍者武士。”司徒南笑了笑。本人對外國人不友好出了名的,經常有些瘋狂的舉動,所以有時被稱為“披著文明外衣的野獸。”
“這麼說司徒先生自比於沙皇和李鴻章了?”呂碧華笑道。司徒南所舉的例子她也聽說過。
“千萬別這麼說。我怎麼能到他們那樣的地步呢?有備無患而已。”司徒南笑了笑“不過要我選的話,我覺得沙皇比李鴻章有骨氣過了。”真是個驕傲的傢伙!
呂碧華聽司徒南口吻中沒有半點尊敬,心裡想道,她看了司徒南一眼,若有所思,司徒南坦然面對。
呂碧華見識廣博,從她口中,司徒南知道本有不少唐人街,除了留學生外,還有很多中國商人在
本。
“早在明朝的時候,就有中國商人遠洋到本經商了。像東京附近就要好幾千中國商人,他們大多數溫州人。”呂碧華介紹道。
“溫州人?”司徒南微微一愣,很快釋然,笑了句“可惜了。”
“可惜什麼?”呂碧華問道。
“沒什麼!”司徒南道。心想,難道他能告訴呂碧華,在不久後的東京大地震中,朝鮮人和中國人被人大量屠殺,而死者應該就是呂碧華口中的溫州商人了吧?
只是可笑的是,中國人還在為屠殺自己同胞的本人捐錢捐物,東京的第一艘物資船就是從上海過來的。
人賤真是沒辦法。
司徒南搖搖頭。甩開這些荒誕之事。
“謝呂小姐給漢陽鐵廠寫的報道,寫得很好,喚起了國人對鋼鐵工業的信心。”司徒南讚道。儘管他有著比別人多百年的見識,甚至可以說起一些《大國崛起》之類的話題,說道舞筆
文,他遠比不上呂碧華。
“司徒先生過譽了。我只不過錦上添花而已,像你這樣的實業家才讓人欽佩呢。”呂碧華謙虛道。此刻,她突然想起餘名鈺,那個魯莽大膽而炙熱的工程師。
“本的興起,讓我聯想到歐洲近代列強興衰成敗的故事,有些話題希望和呂小姐探討一二。如果能整理成冊就最好不過了。”司徒南期待地看著呂碧華。
想道旅途漫漫,如果能通過呂碧華的妙筆把前世看到的央視版《大國崛起》和自己的受寫出來,也是美事。
在接下來的子,司徒南果然和呂碧華相談甚歡,偶爾他的秘書何永元還有勞拉也參與到討論中。不過,主要還是以司徒南的思想為主。
這項工作讓呂碧華很興趣,聽著司徒南述說各大國的故事,她深
這次出來遊歷歐美再正確不過了。
漫長的旅途讓他們有充裕的時間全身心地投入到創作中,特別是船上有司徒南收集的大量的書籍給呂碧華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待他們從舊金山的時候,這本司徒南版的《大國崛起》大體定稿了。
當然,裡面加了司徒南的不少私貨,比如實業救國。
“司徒先生大才!我想這本《大國崛起》出版後,一定會引起轟動,司徒先生也會揚名立萬。”呂碧華道。
走進司徒南威廉號,她才發現司徒南比自己想象中還要??或許只能用天縱英才來形容吧!
“出版?不不不!”司徒南搖搖頭,他才不打算讓這本書出版,只是讓美華公司高層致公黨內部小範圍內傳。
“哦!”呂碧華有些失望。雖然是她代筆的,但司徒南這個原創沒有出版公開的意思,她也只得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