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梧桐雨/病雨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收藏小狐看書,防止丢失阅读进度】
那年冬天,油麻地調整領導班子時,免去了邱子東的鎮長職務。也沒有什麼理由,免了就免了,彷彿這是一件並不很重要的事情。這些年來,邱子東這個鎮長,雖然有其名無其實,但畢竟還是個鎮長,現在一抹乾淨,就覺得子到了絕境,有點兒過不去了。他在鎮委會的院子裡,歇斯底里地喊叫著:“憑什麼?!憑什麼?!”除了牆壁的寂寞迴響,沒有人出來與之對應。會計周禿子滴滴答答地敲算盤,沒有絲毫的走神,就彷彿沒有聽到邱子東的喊叫聲一般。
邱子東衝進杜元的辦公室,拍著桌子,大聲責問:“為什麼?!”杜元
坐在椅子上,低頭
菸,過了很久才說:“你問縣委組織部去。”邱子東說:“這個領導班子難道不是你杜元
一手策劃的?”杜元
冷笑道:“你什麼時候這樣高看過我?我有這麼大的能耐嗎?”說罷,將菸蒂扔在地上,轉身走出門外。走出鎮委會大院時,回過頭來,說:“你不是老早就想離開油麻地嗎?現在可以走了,沒人再攔著。”這一年,邱子東已五十三歲。
五十三歲的年紀,幾乎是廢物了,還有什麼部門要他呢?他真是隻能爛在油麻地了。邱子東心情鬱悶之極,竟躺倒了三個多月。再出現在油麻地的長街上時,眾人就覺得他忽然地老了一大截,目光灰暗而無神。
他就這樣無打采地在街上走著,倒也沒有什麼自卑的神情,看上去就是一個普通的油麻地人。但也有
明的油麻地人看出來了:邱子東在到處走動時,那薄薄的耳朵是豎著的,好像在仔細地探聽著什麼。
兩年前,就有一個消息在油麻地暗暗傳:城裡,杜元
蓋了一幢大房子,養著程采芹!
有許多跡象向油麻地人表明:這一消息似乎並非空來風、子虛烏有。比如,杜元
不再像從前那樣整
廝守在油麻地了,有時是一天兩天,有時是三天四天,農閒時竟會十天半個月不見他的蹤影。比如,程采芹幾乎不再在油麻地
面了,偶爾出現一次時,會令眾人
到驚訝———驚訝的不是她的偶爾出現,而是她的打扮與臉
*不再是鄉下人的打扮與臉
*了,而是城裡人的打扮與臉
*,穿著時興,臉白裡透紅,又
又俏。她說她到一個遠方的親戚家住了,以後還要在那邊長久地住下去,但油麻地的人總不太相信她的說法。
邱子東又零零星星地聽到了許多傳說:有時杜元會從城裡打回來一個電話給朱荻窪,讓他往城裡送一些油與米之類的東西,但杜元
總是與朱荻窪約好一個地點,讓朱荻窪在那兒等著。杜元
來到後,對朱荻窪說這些東西是送給縣裡頭某個部門或某個人的,然後叫住一輛黃包車,讓朱荻窪將東西放上去,自己也上了黃包車,等車行出去一段路後,掉頭對朱荻窪說,你可以回油麻地了,說話間,黃包車拐進一條小巷,就不知去向了。
兩年前,杜元特地叮囑窯廠負責人沈國民,要請最好的師傅,
心地燒幾窯好磚好瓦,縣裡有位領導要蓋房子。那幾窯磚與瓦,真叫好,顏
*青青,用手指一敲,發出的清音,嫋嫋不絕,整整齊齊地碼在河邊上時,讓看到的人無不羨慕。使人
到奇怪的是,窯廠有專門送磚送瓦的大船不用,卻是來了一個外地的船隊,先後運走了十幾船磚瓦。錢倒是象徵
*地付了,但事情卻顯得有點兒詭秘。
原本屬於程瑤田的那張黃梨木六柱式架子,也不在那間小黑屋裡了。
楓橋那邊,采芹出嫁時帶過去的那張紅木夾頭榫長案也不在了。…諸如此類的材料,已足以供邱子東去推演與想像了:杜元用油麻地的油、油麻地的磚瓦、油麻地的魚、菱角、藕與新米,在城裡打通了關節,搞到了一塊地皮,蓋了一幢房子,並且是一幢大房子,青磚青瓦,獨門獨戶,是一處好地方,這幢大房子裡住著程采芹,等到幾年後杜元
下了臺,他就會離開油麻地去城裡居住,與程采芹一起度過餘生。
邱子東為自己能看出杜元的如意算盤而興奮不已,同時也為杜元
如此城府而自愧不如。
他為想像中那幢大房子找到了一個確切的說法:這是油麻地的民脂民膏!
他很欣賞這樣一種表述,深夜的黑暗中,常在心中一字一頓地說著這句話,彷彿在宣讀一份判決書。
他一定要找到那幢大房子———找到了,就能立即致杜元於死地。
路上遇到了杜元,他朝杜元
淡淡一笑。
杜元覺得邱子東的笑有點兒異樣,彷彿獨自一人走進了一片陰*暗的森林,或是獨自一人一腳踏進了一座空無一人的老宅,心裡頭涼風颼颼。但這種
覺不久就過去了。
這天,細雨,邱子東揹著一個鋪蓋卷離開了油麻地。他對人說,他的一個朋友掌管著一支建築工程隊,請他幫著管管賬目,他要隨這支建築工程隊到遠方去。
油麻地人看到,細雨中,邱子東的背得很直,腳步十分有力,像一個底氣十足的年輕人。
城離油麻地五十里路,舊時稱作瓢城。
這名字很奇怪,有多種解釋,其中之一:大雨若一刻不肯息,滂沱三
,必定發生河水倒灌,十室九室進水,各家需在門前自築小堰,用瓢將水出去,那時有千瓢萬瓢在舞動,十分壯觀。此一說,有許多人相信,因為還有一佐證:五十年代以來,年年興修水利,瓢城雖不再容易被淹,但仔細去看,就會發現成千上萬幢的瓢城老屋的牆上,至今還掛著一隻兩隻水用的瓢。
邱子東趕到瓢城時,已是黃昏。街上行人匆匆,自行車的鈴聲響成一片。天*將晚,加上街兩側高大而枝葉茂密的梧桐樹對天光的遮蔽,街上行人的面孔一忽閃一忽閃的,都很模糊。邱子東是一個經常進瓢城的人,但這一回
覺卻很有些異樣。他似乎有點不認識這座城了,心裡有一種惶惑與空落。他站在街邊一棵梧桐樹下,不知道自己究竟該往何處去了。晚風從街那頭的大河上吹進街裡,搖動著梧桐樹,翻動著街邊白天丟下的各種垃圾。他微覺涼意,身體令人覺察不出地顫抖了一下。他四下張望了一陣,走進了街邊一家小飯館。
當邱子東吃了一碗熱乎乎的陽麵重新走上街頭時,路燈已經亮了。他用手輕輕擦了擦額上的細汗,然後再用手撫摸著因一碗陽
麵而很有滿足
的肚皮,悠閒地在街上逛著。
這是一座老城,說大也不大,說小也不小,尤其是在夜晚,萬家燈火,茫一片,街上路燈一路排列下去,不見頭尾,就覺得這座城是無邊無際的大。城分南城、北城、東城、西城。這城裡的人,對這四大區域,並無一個統一的叫法。比如說到南城,有稱南城的,也有稱城南的,也有稱南門的。這稱謂上的不統一,說明著這城還是有一定規模的———一個村子、一個鎮子上的人,是不會對自己的村子、鎮子的某一處有多種叫法的。
邱子東走的是一條大街,他向兩側望去時,是一條條深不見底的小巷。城如一條大魚,這大街是一條主骨,而兩側的小巷就是一魚刺。風起樹搖,路燈晃悠,這大魚彷彿在蒼茫的夜
*中緩緩遊動,而邱子東則在這條大魚的肚子裡遊動。
小城的夜晚,是另一番生活的開始。街邊與巷口的路燈下,不知是從哪兒就忽地冒出了許多攤販。賣烀藕的,賣生菱角的,賣
蛋的,賣燻燒的,賣鍋貼的,賣鴨血粉絲的,賣梨賣瓜賣各種水果的,他們在梧桐樹葉晃動的影子裡,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叫賣,熱火朝天。
邱子東走著,一邊走一邊聽,一臉的高興。他似乎忘了自己的使命,而沉浸於小城的夜晚之樂。他甚至掏了一錢買了一紙包葵花子,一邊嗑,一邊將殼有力地吐在街上。街很長,似無盡頭。他走到了一座大橋上,扶著欄杆,他看到有無數大大小小的船泊在岸邊,閃爍著半明半暗的燈光。一艘夜行的拖輪,正拖著一隻長長的船隊,往大橋這邊緩緩地行駛而來。他將葵花子殼吐向大河,燈光裡,那殼像是飛蟲一般向大河墜落。
橋叫鳳凰橋。
邱子東突然想起朱荻窪在背地裡說的一句話:每回,我都是把東西送到鳳凰橋,杜書記就讓我回家了。
這座大橋在這條大街的中間,也在這座城市的中間。
邱子東先是走到橋頭,一看,除了一條直街與大橋相連,還有兩條斜街呈放狀直通向遙遠的黑暗。他又走到西橋頭,一看,其情形與橋東頭所見一樣。一片茫然。他在這座大橋上來回走著,看看橋東,又看看橋西,除了蒼茫,還是蒼茫。他對自己能否找到那座想像中的大屋開始疑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