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青城山會晤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蘭殿中,孟昶繼續問道:“道長,施法設壇擇在哪?”無庸子掐著指頭,手指不斷地推算之中,隨即停止推算,忙躬身道:“陛下,九月九重陽即為良辰吉時,到時候在青城山上清宮,貧道為陛下施法,請陛下到時候移駕青城山。”

“嗯,一切就從道長的。”孟昶點了點頭,隨即下詔讓無庸子師徒三人領了聖旨,前去青城山上清宮修設三千六百分羅天大醮。…次一早,師徒三人背了詔書,金盒子盛了御香,出發去了青城山,一路之上有皇宮侍衛十人護衛左右。

青城山在灌縣西南五十里,離成都有一百二三十里路程,這裡是道教聖地,再過去就是吐蕃之界,此地山脈之中溪谷深邃,夏積冰雪,而孟昶認為只有像扶搖子那樣的人物才能配得上這樣的待遇,因此青城山就成為這次設法做壇最佳之處。

“皇帝也真是的,為何要這麼遠的地方,這裡離成都太遠了。”車上安東野嘴裡絮絮叨叨地說著,是不是眼睛還朝著外面看去。

一旁安德裕則捧著一本《百家姓》看了起來,“妙哉,梁王殿下的這本《百家姓》不錯,沒想到梁王殿下小小年紀就有如此才學,真恨不得早見到。”

“大哥——”安東野看著書生氣的大哥,無語地搖了搖頭。

而這個時候無庸子莫名其妙,忽然道:“為師聽聞這青城有四絕:一絕‘天貢茶’,汁清澈,茶香味醇;二絕‘白果燉雞’,湯汁濃白,雞鮮美;三絕‘青城泡菜’,脆清鮮,深有回味;四絕‘酒’,酒味濃而不烈,甜而不膩。”安德裕以及安東野一臉黑線,敢情無庸子道長就是一個吃貨。

不過無庸子隨即低聲道:“梁王殿下在離開京城的時候吩咐說,在青城山也有我們大宋的密探,且青城山乃是蜀國皇帝御封地。”安德裕以及安東野這才見到無庸子將話題轉回正題上,不過隨後無庸子無庸子哈哈一笑,對安德裕以及安東野說道:“小德子,小東子,這段子要做好吃素齋的打算了。”

“啊——甚麼,喝酒也不行嗎?”安東野驚恐地問。

這時候無庸子忽然掀開門簾看了看外外面,若是讓人聽到他們的對話,會給計劃帶來麻煩。…兩後,在落的餘暉之下,靜謐如初的青城山道上站著大小官員,青城山上清宮住持道眾也一併出來接,準備接詔。

晚上,師徒三人就吃了些齋菜果蔬,安東野問道:“師父怎麼不見我們的人馬?”

“會有的。”無庸子肯定道。

一早五更時分,眾道士起來,備下香湯齋供。請無庸子道長起來,香湯沐浴,換了一身新鮮道袍,吃了素齋,取過丹詔,隨即在正殿內宣佈了皇帝的詔書。

一行道眾之人全部拱手而立,恭皇帝陛下派扶搖子道長徒弟前來。

無庸子三人這段子一直待在道觀中,每齋戒沐浴,接重陽來到。

之後,無庸子他們等候之人終於來到了道觀。

,天微亮,青城山上大霧瀰漫,一個三十歲上下的男人,面容清雅,一身儒袍,卻顯得十分乾練的樣子,身旁還有僕役,一身布衣。

那人卻道:“張團練,今要拜見何人?”

“跟你說過多少回了,叫我侯三爺,你就是不從,小心禍從口出…”張暉看看周圍,然後捂住了杜永明的嘴巴,過來好久才鬆開,低聲怒斥道。

“小的…請侯三爺恕罪。”杜永明知道自家主子是個謹慎之人,方才因為動而叫了出來。

被那個僕役稱為“張團練”之人乃是大宋鳳州的團練使——張暉。

早在半年年,就接到梁王趙德昭的命令,隨後也接到了皇帝趙匡胤的密令,潛入蜀國勘察蜀國地形。他們白天蜀國境內裝作生意人,販賣絲綢茶葉,然後結當地的官府之人,夜晚則跟隨長堂的密探潛入軍器庫勘察武器裝備,兵甲輜重,然後繪製詳細的蜀中地圖山川河、城池建設、輿情等情況,隨即通過長堂的密探與武德司的官員,分別告知梁王與天子。

張暉沒想到自己一個小小的鳳州團練使,先後接到了皇帝梁王的密令,張暉那個時候覺得自己的仕途一片光明。

“少主遣派的道長正在道觀中,此次前來就是接見道長,密謀大事。”兩人拾級而上,化作香客,此刻煙霏雲斂,雲開霧散,果然見到了青城山的真面目。而那山上,秀木繁陰,群山起伏,極目遠眺就是一番人間仙境。

張暉慨萬分,見到青城山的景,內心道:天府之國,所言不虛,可惜蜀國孟昶還能守護乎?或許此刻孟昶還躺在花蕊夫人的豐腴的臂膀肢間遊走。

主僕兩人相視一笑,然後繼續沿著山路而上。兩人終於到了山上青城山的門口,隨後入殿開始拜張天尊塑像。

杜永明左顧右盼,見到一個年輕道士朝著這邊走了後來,雖然身著道袍,但是杜永明卻怎麼也不覺得此人是個“道士”他冒昧地搭訕道:“這位小師父,聽聞扶搖子的徒弟前來此處,不知現下何處啊?”

“這個,你為何打聽我家師父?”此人正是安東野,只不過一身道袍也難以遮掩住他的孔武之力。

“哦?無庸子正是你家師父,不知能否一見。”杜永明便開口道。

“我家師父不是隨隨便便就能見的,若要相見,你要回答我的問題。”安東野見到有人問及無庸子,神立即警惕起來,畢竟不知道對方的底細,若是細作或是刺客。

此刻張暉聽到僕人正在與人對話,他登時從蒲團上起身,然後走到那個“道士”面前,他見到此“道士”身材魁梧,言語間頗有氣勢,就猜到這人一定是個武人,而且在這個道觀之中,道士可不是長這樣。

“你是無庸子道長的徒兒。”張暉直截了當地問道。

“我家師父說了,你要回答我的問題。”安東野依舊是那句話,然後繞著張暉走了三圈,忽然脫口道:“朝辭白帝彩雲間,下一句。”

“心憂靈犀一點通。”張暉道。

安東野回道:“夜半三更來敲門。”

“多謝。”張暉拱手而拜,然後走了。

半夜三更,道觀一片靜悄悄。而這個時候,張暉從客房內走出,來到後院一口枯井旁,等候在那裡。

不一會兒,有人經過這邊,正是無庸子,“好久不見張團練,沒想到也來蜀中了。”

“團練不過是一個閒職,跟道長一樣,為我大宋鞠躬盡瘁。”張暉堅定不移道。

無庸子見他如此,低聲地說道:“重陽之,青城山修設三千六百分羅天大醮,到時候按照計劃實行…”

“唔。”

“對了,你下山後去成都小百花樓,將這份書信給秦習掌櫃,告訴他我們一切都好,勿要掛念。”說完,無庸子從衣服內裡掏出一份信,然後給了張暉。

張暉接過信之後,立即藏在衣服內裡,然後告別無庸子,去了客房休息,然後與僕役杜永明打算明啟程二人去成都。

大家正在读